第25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怎麼還不來啊!」

  李治脖子都伸疼了,可還是沒有看到元禧的蹤影,好是心急。

  張德勝小聲道:「陛下,要不小人親自去催催。」

  「也好,你去催催!」

  李治揮揮手。

  「小人遵命!」

  張德勝急忙忙走出大殿,可剛到門口,遠遠見元禧疾步往這邊走來。張德勝急忙道:「陛下,元禧來了。」

  李治立刻道:「快讓他進來。」言下之意,誰他媽敢通報,朕就要他命。

  這元禧雖然身體硬朗,其實他這一脈的身體素質都非常好,代表人物就是元鷲這個變態,但他畢竟年事已高,雖然只是太極殿這一小段路,但也將他跑得夠嗆,跑上台階都已經喘的半死不活了,一看李治就站在門口,嚇得腳一軟,差點沒有滾進去,跌跌撞撞入得大殿。

  「草民——!」

  正準備行禮時,李治突然上前,一手抓住元禧的手臂,繃緊著臉,問道:「元禧,朕問你,你們元家可有在揚州試種一批新稻種。」

  元禧愣了愣,心裡本就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又見李治面容猙獰,怕得要命,這是出什麼事了,顫聲道:「是,是有其事。」目光卻偷偷瞥向韓藝,見韓藝非常淡定的閉目養神,心裡這才稍稍緩了緩。

  李治聽得喉嚨裡面發出一聲悶響,緊張兮兮道:「據說這種新稻種一年可種兩回。」

  元禧緩了口氣後,道:「回稟陛下,在去年的試種中是可以種兩回,但今年是我們元家第一回大規模的試種,草民目前也不知道是否能夠成功了。」

  他顯然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敢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詞。

  李治聞言大喜,將手中的奏章遞給元禧道:「這是揚州都督送來的捷報,你——你看看。」

  元禧接過來一看,不一會兒,便是驚喜不已,「陛下,這——這應該不會有錯了,其實早在兩年前,草民家就已經在江南各地區開始試種了,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楊都督一直都很關心此事,也一直在給予草民支持,因此楊都督今年也決定跟著草民家一塊大規模試種新稻種。」

  其實這都是韓藝在牽線搭橋,不然的話,楊展飛哪裡敢在朝廷的土地上大規模試種,至少也得等到元家的成功,但是韓藝讓楊展飛跟元家一塊大規模試種,因為別的地方的長官不敢這麼做,你要成功了,那你自然就突出一些。

  殿中的大臣們均是震驚不已,這一年種兩回,糧食產量不就翻了一番。

  這對於一個農業大國來意味著什麼,可以說是意味著一切。

  當然,其實並未增多一倍,楊展飛在奏章上寫得非常清楚,最多能夠增多五成,但這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治感覺自己都已經飄起來,突然多了五成的糧食,這就是預示著他能夠完成更多的豐功偉績,激動的難以自己,抓著元禧的手還在抖動著,腦子不斷的冒出各種念頭。

  還是李義府機靈,急忙站出來道:「陛下隆恩渥澤天下百姓,乃我大唐之福,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也都驚醒過來,山呼海嘯般的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李治也猛然清醒過來,難以抑制的哈哈大笑起來,舉臂高呼道:「是天佑我大唐啊!」

  唐朝地盤本來就大,人口又不算多,倘若糧食產量再提上來,豪不誇張的說,這無疑將大唐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元禧一看皇帝原來是開心的,心裡大鬆一口氣。

  一番恭賀之後,李治回到了台階上坐下,見元禧站在大殿裡面,雙腿還發顫,剛才跑得夠急的,立刻讓人賜座。

  這是何等榮耀。

  待元禧坐下之後,李治問道:「元老先生,快與朕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元禧頷首道:「回稟陛下,草民家素來好園林,因此常年派人外出尋找奇花異草,然後移植到園林中來,就在兩三年前,草民的侄孫兒遠到占城,發現當地的稻種不擇地而生,當地百姓既種之後,旱不求水,澇不疏決,既無糞壤,又不耔耘,一任於天。而且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百日左右,且產量也並不低。因此草民的侄孫便從當地帶回大量的稻種,並且在江南各地試種,後來是草民那小侄女元牡丹又認為此稻種生長期短,可嘗試一年種兩季,在這兩三年中,經過多番試種,終於讓我們實驗成功了,今年是第一回大規模種植。」

  其實這占城稻並非是兩季稻,只是一種優良的稻種,但是韓藝知道經過培育之後,採用移植技術,是可以試種出兩季稻的。

  元禧並未有說是韓藝提出來的,這當然是韓藝自己要求的,因為韓藝身為朝廷命官,不獻給朝廷,獻給商人,那皇帝真就夠愛他的了。但是元禧自身不在乎這些榮耀,就推給元牡丹,夫君的功勞,夫人來領,合情合理。

  李治聽得是頻頻點頭。

  許敬宗卻已經按耐不住了,急忙上奏道:「陛下,如今這種新稻種取得如此成功,朝廷應該將更多的百姓種上這新稻種。」

  李治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

  元禧皺了皺眉,道:「陛下,草民有一言不知可否說。」

  李治道:「你但說無妨。」

  元禧道:「陛下,如今這第二季稻穀還未到收成的時候,雖然信中已經說明種植情況非常好,但畢竟還沒有收成。而且關於這種新稻種,尤其是雙季種植,草民家其實也還在研究當中,雖然還發明了新的種植技術,但是這種技術還未成熟,這只是草民家和楊都督在已經試種成功的土地上,首次嘗試著大規模的種植,但是其中還有很多問題,因此要說要普及的話,依草民之見,可能還為時過早,還請陛下慎重,萬一出了什麼問題,到時百姓顆粒無收,那——那草民縱使萬死也難辭其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