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身邊一人卻是笑道:「吳兄,你擔心甚麼,有那麼多的貴族坐在上面,他們要允許自己的兒子剪髮,那咱們還怕甚麼。」

  「你說得倒是有些道理。」

  ……

  但不管怎麼樣,韓藝拿忠誠出來說事,焦點自然又落在了李治身上。

  忽然,李治站起身來,正在苦苦勸告的許敬宗、李義府還嚇得一跳,將到嘴邊的話又給吞了回去,垂首退到一邊。

  李治走到台前,先是狠狠的剜的一眼韓藝,後者當然當做沒有看見,李治又轉頭望向那些學員們,朗聲道:「其實在此之前,韓藝已經將此事告知於朕。」

  這簡單的一句話,立刻引起了一片譁然之聲。

  這就表示皇帝也認同,那幾乎都沒有退路了。

  但是許敬宗、李義府等一些大學士們,還是堅決不答應,必須反對到底,你皇帝答應了也不行。

  可是李治根本不給他們開口的機會,繼續說道:「朕當時聽後也與你們一般,非常的震驚,甚至恨不得將韓藝立刻趕出朕的皇宮,但是聽完韓藝的解釋之後,朕又覺得他說得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軍人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尤其你們將來畢業是直接出任將官,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入學考試只能表明你們有成為軍人的能力,但是並不能判斷你們是否真的有決心成為一名軍人,因此這削髮明志雖然過於激進了一點,但是也有它的道理所在,這符合大唐軍事學院建立的初衷。」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道:「不過還是那句話,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們並無犯罪,朕也不能隨意傷害你們的髮膚。因此朕決定,讓你們自己和你們的父母自己決定,你們不要忌憚朕在此,就做出違心之舉,朕親口向你們承諾,不需要如此,你們不願意接受削髮,朕同樣非常的理解你們,絕不會怪罪於你們的,你們其中有不少人乃是功勳之後,朕也可以向你們保證,你們還是能夠依靠門蔭入仕,不會有任何差別的。你們現在就可以離開隊伍去與自己的父母商量一下,如果不願意接受,也不要馬上離開,可以參加等會的宴席,朕知道你們為此付出了許多,朕也因此感到非常抱歉,這宴席也算是表達朕對你們的歉意。」

  皇帝這麼一說,於情於理都做得非常到位了,你們參不參加都在於你們自己,我不但不會因此記在心裡,我還因此感到非常的內疚。

  許敬宗、李義府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如果學員和學員的父母都願意奉獻,那是人家自家的事,剪髮不屬於犯法,只是說有違孝道,但是在父母接受的情況下,旁人最多也就是諷刺幾句唄。

  可是李治話音剛落,就聽得一人高喊道:「我元禪願意為大唐,為大唐的百姓奉獻自己的生命。」

  「我也願意削髮明志來表示對於陛下,對於大唐的忠誠。」

  「我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李治自己嚇得一跳,他真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有人點頭,定眼望去,只見幾個愣頭小子在那裡高喊。

  韓藝也注意到那幾人,就是元家那幾個小子,心裡嘀咕著,難道他們是在暗中助我?不可能呀,他們應該都不知道我跟元牡丹的事呀。又見那幾個小子滿面興奮之色,不像似是在討好皇帝,反而像似自己很想剪髮。

  很快,韓藝便想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元家是鮮卑族,雖然已經漢化,但是髮髻對於他們意義沒有漢人看得那麼重,再說這幾個小子活潑的很,總是在外面遊玩,髮髻還是很不方便,你不洗又癢得很,洗的話又很麻煩,估計他們自己都嫌束髮很麻煩,早就想剪了,只是不敢開這口而已,如今韓藝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還不趕緊贊同。

  相繼又有不少人表示願意接受削髮明志。

  但這些人都有一個特徵,都是鮮卑人或者突厥人,他們的文化中就沒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說,他們其中有些人甚至不太喜歡這髮髻。

  這也是韓藝敢這麼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唐朝是胡漢融合的時代,文化碰撞的也是非常厲害,漢文化在同化胡人的同時,胡人文化也在影響著漢人,胡床、胡凳,還有胡人的服侍,都在改變漢人的習俗,還有公主能和和尚偷情,皇帝公然娶後母,甚至於四五十歲的婦女再嫁,這其實都是胡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那些猶豫不決的就都是漢人,他們深受儒教教化,怎敢輕易答應下來,就去到自己父母那裡跟父母商量。

  「爹爹!爺爺!」

  程伯行、程伯獻、程伯賢三個小流氓來到程處亮和程咬金面前。

  程處亮心裡還在罵韓藝,心裡也是左右為難,向程咬金問道:「爹爹,你怎麼看?」

  程咬金什麼事沒有經歷過,李世民都能射死李建成,我孫子剪個頭髮又如何,大咧咧道:「亮子,你咋就這麼不會想事,他們得在這裡待五年,五年之後這頭髮不就長起了麼。」

  程處亮一聽,有道理,在軍事學院遵守學院的規矩,但是畢業之後,我又可以束髮。李治不可能在軍中這麼做,那百姓都會以此為由,不願當兵了。

  他們父子粗獷的很,不拘小節,頭髮剪了就剪了,反正有皇帝在這裡擔保,這自古忠孝不兩全。

  李思文他們聽得也覺得很有道理,五年過後頭髮就長起來了,但是真的就這麼容易長起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