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自己也是一個商人,我給你賺,但是你要太貪心,那也是不行的。

  可即便如此,鄭鳳熾欣然答應下來,要求必須寫到契約裡面去。

  因為樹皮這東西,你不賣也就是燒了,還能幹什麼,一般都是燒了,產生不了什麼利潤,柴火的價格也算是不錯了。桑果的話,目前桑果價值不大,因為家家都種桑樹,大面積的桑田,根本沒有人收,果子也不好運輸,等於這兩筆錢是白送給他們的,因為量大,這利潤是噌噌的往上漲。更為主要的是,如今有錢也難賣地,這一下弄來一萬畝地,這真是太誘人了。

  不過秦升他們還是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如果他們要不了這麼多人,韓藝的作坊能否分擔一些過去。

  鄭鳳熾沒有做聲,他非常清楚韓藝的路數。一般都會拋出兩個果子,一個甜的,一個苦的,他不會讓你將甜的吞下,苦的就退還,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卻沒曾想到韓藝表示沒有問題,只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如果是真的人手太多了,那我可以分擔過來,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稅收你必須要承擔,因為那是土地的稅收,再來就是,契約上面,咱們寫明一點,如果發明你們長安帶人去,沒有僱傭當地人,那你就得賠錢給我。

  你人手不夠我可以幫你分擔,但是你想家中奴婢去幹活,減少成本,那你們不是當我是傻子。

  秦升他們立刻表示這話權當我沒有說過,開開玩笑而已。

  這哪成,一開始種樹,肯定還得從長安調人去,那點人哪裡夠。

  但不管怎麼樣,談得是非常融洽,也非常深入,但是鄭鳳熾他們也沒有立刻就答應下來,這筆買賣可是不小,他們也得合計合計,將這一筆帳算清楚。

  這是合理的,韓藝也點頭答應下來,只是表示不要讓他等太久,畢竟感興趣的可不只是他們六人。

  韓藝對此是非常自信,他已經算得非常清楚了,排開天災不說,虧的機率非常小,因此這邊還沒有簽約,那邊他就跑去跟李治匯報了。

  因為這個承包制度,還是有些敏感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前的均田制,而且這是朝廷發起的,他可不敢先斬後奏。

  「六萬多畝地,你只打算分給六個人?」

  李治聽完,很是吃驚,因為他習慣的均田制,一人最多最多一百畝地了不得了,你一下弄一萬畝地出去,直接差了一百倍啊。

  韓藝聽後,心想,幸好南進計劃是私下進行的,否則的話,李治不得殺了他,元家玩得那是圈地運動,比這可是要多多了,道:「回稟陛下,如果讓太多商人參與進來,那麼每個商人占有的土地不是很多,這種絲綢生意,沒法大量的生產,那利潤也不是很多,無法吸引足夠的商人,那麼朝廷也不好提條件。」

  「可問題是,你這也太多了,朕看一人承包一千畝地就足夠多了。」李治還是搖搖頭。

  韓藝道:「陛下擔憂的莫不是土地兼併?」

  李治點點頭道:「而且,一萬畝地,朝中也必定會有人反對的。」

  韓藝笑道:「但是臣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併。」

  李治詫異道:「此話怎講?」

  韓藝道:「百姓可不是將土地直接租借給商人,而是通過朝廷轉租給商人,因為百姓不相信商人,必須朝廷出面擔保,百姓才相信自己的權益得到了保護。這麼一來的話,不管是商人,還是地主,都沒法兼併土地,因為土地所有權分得更加細緻了,百姓擁有地契,商人使用權,而朝廷的權力剛好在兩者之間。商人想要兼併這些土地,他兼併的不是百姓的土地,而是朝廷的土地,因為百姓會找朝廷要,百姓只是委託朝廷,而不是將土地送給朝廷——」

  不等他話說完,李治就打斷他道:「口分田其實也是屬於朝廷的,身死要交還的,可是不少狡猾的地主和商人,將這些口分田從百姓手中廉價收來,然後轉為自己的永業田。」

  言下之意,那些地主兼併的就是朝廷的土地。

  「陛下說得是。」

  韓藝點點頭,道:「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朝廷沒有參與進去,這才導致那些地主有機可乘。可如今不同了,如果這一筆買賣做成了,朝廷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公證人或者擔保人的角色,誰從中兼併一寸土地,朝廷是要負責的,甚至於賠償,陛下說得那種兼併,是土地轉來轉去,最終落到地主手中,朝廷表面上也沒有損失什麼,關鍵也沒有人告訴朝廷,可如今的話,商人要敢耍詐,百姓立刻就會告知朝廷,讓朝廷維護他們的權益,這契約中已經規定了朝廷的義務,朝廷必須要出面解決這個問題。」

  李治聽得是若有所思,神情也稍稍緩和了幾分。

  韓藝又繼續道:「我大唐吸取前朝的教訓,不與百姓產生直接的利益往來,因為利益往往伴隨著矛盾,因此我大唐朝廷不跟百姓做任何買賣。但是,完全不參與也是不行,樸實的百姓如何是那些商人和地主的對手,那麼朝廷究竟該以何種身份參與其中,當然就是公證人和監督人,等於就是賦予了朝廷對土地監督權力,其實就是進一步加強朝廷對於土地的管控,而且,百姓會更加依附朝廷,因為朝廷在維護百姓的權益,百姓也就會更加擁護朝廷。」

  這麼一繞的話,李治覺得這個可以有啊!

  如今還算是唐初時期,朝廷對於土地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口分田是不能買賣的,只有永業田可以買賣,因為永業田是完全屬於私人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大地主在朝中也是非常有勢力的,他們買下這些口分田,縱使相關部門知道,也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土地是國家的,我們犯得著為了國家土地,去得罪同僚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