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道:「但是微臣卻非常支持府兵制,因為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國家的生產力,又可以減少國家對於軍隊支出的負擔。如果都如禁軍一般的話,那麼人人都會跑去當兵,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去種田了,而且也會增加國庫的負擔。」

  李績問道:「你的意思是,大唐軍事學院是能夠提升府兵的戰鬥力?」

  「正是如此!」

  韓藝道:「這大唐軍事學院是獨孤警長提出來的,根據微臣對於獨孤警長的了解,他是一個對於自己都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由此也可見,這大唐軍事學院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種精兵制度,這符合獨孤警長的性格。但是微臣之所以贊成,主要就是為了彌補府兵制的不足之處。

  關於這一點,其實大唐軍事學院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楚了,學院培養的就是將官,是官,不是兵。在大唐軍事學院,雖然他們也要學習如同統兵作戰,但是統兵征戰是需要經驗的,這個是學不來的,得慢慢積累,因此學員畢業之後就想當統帥,獨當一面,那是絕不可能的。故此,他們出來之後,肯定是基本做起,那麼就是練兵,因此如何練兵是他們在大唐軍事學院必修的一門課程,而且非常重要,甚至於針對到每個細節。

  打個比方,如果這五年內能夠有兩千學員畢業,那麼一個人至少能夠帶十個人,那麼兩千人就能夠帶出兩萬精銳來,兩萬將官就能夠帶出二十萬精銳來。府兵制本來就是太平之時,大家就都回家去種田,一旦發生戰事,就立刻動員起來。然而在動員的過程中,其實也會遇到很多麻煩,因為有不少會逃兵役,因此大唐軍事學院也會有如何動員百姓的這門課程。說到底,大唐軍事學院就是為了保證大唐在遇到麻煩時,能夠最短時間內,練出一隻龐大且精銳的部隊了,彌補了府兵制的不足。

  那麼,如果我們大唐有十萬將官的話,我們大唐就能夠在半年之內,動員出一支百萬的精銳之師,有了這種堅實的基礎的話,國家才能夠大膽放手的去搞經濟,不用擔心國防的不足。因此微臣才說,能夠畢業的人數越多,對於國家越有利。再多再多,加上現有的將官,可能也就幾萬將官,但是我大唐幅員遼闊,難道連幾萬將官都不需要麼?而且這些將官平時可以作為禁軍士兵防衛京師,可是一旦動員起來,他們就立刻能夠成為折衝都尉或者校尉,等於國家平時養著的只是幾萬士兵,但其實是養著的幾十萬大軍,這不就是小投入,大回報嗎。」

  韓藝也是有套路的,他其實是府兵制忠實支持者,他絕不會支持募兵制度的,他寧可採取僱傭兵制度,因為這古代打仗那就是人堆出來的,募兵的話要募幾十萬的。但是因為他要發展經濟,這也需要人力,這人都跑去當兵了,那生產力從哪裡來?精兵制度符合他的經濟發展,除了解放生產力,還可以儘量縮小軍費開支,但是一旦發生大戰事,這些人就立刻要建立起龐大的軍隊來,抵禦外敵,唯一的要求,就是這些人一定要非常優秀,具有極強的領導能力,最次也要具備一個校尉的軍事才能。

  李績眼中一亮,這辦法好呀!

  李治聽得連連點頭,韓藝說話,尤其是在這種場合,那每個字眼絕對都是有價值的,這一番話下來,有一點令李治非常動心,就是韓藝提到的,大唐軍事學院畢業出來的學員在平時的時候,充當防衛京師的禁軍,一旦打仗,才變成將官,立刻動員百姓,訓練士兵,這麼一來的話,等於將來帶兵的將官都是皇帝身邊的人,這就能防止將軍竊奪軍權,如果哪個將軍想要叛亂,下面帶兵的人可是皇帝人,不可能會跟著將軍走的,這越想越是可行,道:「愛卿言之有理。」

  韓藝又道:「至於科舉麼,臣一直以來都是支持科舉的,並且還略盡了綿力,微臣怎麼可能偏心了。光看科舉能夠招納的人,似乎也並不多,可問題是,大家不能忽略了那些依靠門蔭入仕的子弟,這可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我們大唐軍事學院絕對不會講什麼門蔭的,我們注重的是才能,畢不了業就是畢不了業,不管是你誰的兒子也好,絕不會通融的。這一點我跟司空、諸位大將軍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楚了,他們也都點頭答應下來,並且簽下了保證書,絕不干預大唐軍事學院任何事務,我們大唐軍事學院是絕對獨立的,跟皇家訓練營一樣,直接歸陛下領導。」

  許敬宗聽得很是刺耳,忍不住道:「怎麼?你的意思莫不是說我們的兒子沒有才能,完全就是依靠門蔭?」

  不少大臣紛紛怒目相向。

  韓藝笑吟吟道:「我可沒有這麼說,但是如果許侍中想要證明這一點的話,我們大可以建議陛下乾脆就取消門蔭制,全部都通過科舉入仕,反正令公子滿腹經綸,才高八斗,何許害怕了。」

  許敬宗當即傻眼了,一張老臉直抽抽。

  契苾何力靈機一動,立刻跳出來,道:「不錯,你們這些文臣敢這麼做麼?我們武將可就敢,我兒子便是去了軍事學院報名,同樣也要參加入學考試,而且靠什麼門蔭,這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就知道了,光說不練有啥意思,你們敢讓自己的兒子去跟天下士子較量一番麼,量你們就沒這膽量。」

  此話一出,文臣們就都傻眼了,門蔭制度對咱們可都有利呀,你契苾何力這是要幹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