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治也有些困惑,好奇道:「愛卿何出此言?」

  李崇德就道:「回稟陛下,以往六部歸於尚書省,分別由左右僕射掌管。然而,左右僕射是可以參與政事的議論,因此六部可以得到明確的指示,而如今的話,戶部、禮部、刑部、兵部皆有同中書門下三品掌管,唯有工部和吏部仍是由唐尚書和閻尚書管理。但是他們又無資格參與政事議論,上面也無人給予他們指示,這樣就會造成制度的混亂,導致吏部和工部執行不力,尤其是吏部,吏部乃是六部之首,關係重大,因此微臣才建議提拔唐尚書和閻尚書為左右僕射。」

  不少大臣紛紛站出來附議。

  「陛下,此事萬不可輕率決斷啊!」

  許敬宗站出來道:「左右僕射都乃是宰相之職,豈可輕易授人。」說著,他看了眼李崇德,道:「況且李舍人,此事也輪不到你來建議吧!」

  李崇德道:「許侍中,這左右僕射閒置已久,造成六部上下混亂,若不給於修正,只怕將來會出大亂子,微臣身為中書舍人,給予建議,有何不可。」

  韓藝瞧了眼李義府,看來這混蛋終於按耐不住,要染指吏部了。

  很明顯,李治當初那麼安排,就是希望將權力分散一些,避免再出來一個長孫無忌,而且他才剛剛掌權,因此他沒有設立左右僕射,而是採取多宰相制度,一個宰相管一個部門,至於這吏部和工部的話,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是唐臨和閻立本都幹得非常出色,而李義府、許敬宗等人又沒有幹過這事,因此他保留了這一點。

  但是說要升唐臨、閻立本,那他更加不願意了,尤其是唐臨,唐臨是長孫無忌的人,好不容易把韓媛、來濟給趕走了,又提拔唐臨上來,這不是白忙一場麼。

  因此不管是從政治鬥爭,還是制度上來看,李治都不可能升此二人為左右僕射的。

  可是話說回來,李崇德說得也很有道理,以往左右僕射分管六部,左右僕射又是樞要大臣,他們可以參與宰相班子跟皇帝的議政,尚書省本就是最高行政機關,他要明確的知道皇帝的決議,然後將上面的決議告之六部,六部再執行。

  現在戶、禮、兵、刑似部都是宰相出掌,他們都是有資格參與宰相與皇帝的議政,而吏部、工部上面沒有人了,他們又沒有資格參與,尚書省幾乎是空置了,中書省、門下省又沒有權力管控六部,這導致吏部和工部就很尷尬,皇帝不清楚吏部、工部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吏部和工部也不知道皇帝究竟是如何想的。

  李崇德這一番建議,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爭論。

  許敬宗這一派是肯定阻止的,絕不可能讓唐臨上位。但是也有很多大臣是支持唐臨和閻立本的,黨羽倒還只是其次,關鍵這二人確實都有本事,很多人都信服他們,尤其是唐臨,唐臨曾當過刑部、戶部、吏部三部尚書,能力和經驗都毋庸置疑,而且出身名門。

  另外,還有一些大臣,看出這其中的貓膩,知道李義府、許敬宗可能想染指吏部,但問題是這些大臣與他們的關係不好,如果吏部落到他們手裡,那自己就升遷無望了。

  李治一看兩邊都爭執不下,而且這種事,一般都是宰相商議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放到朝堂來議論,於是先就直接退朝,然後又宣樞要大臣入兩儀殿議事。

  這一到兩儀殿,那就沒有什麼好遮遮掩掩的,大家就都原形畢露了。

  辛茂將率先說道:「陛下,臣以為李崇德所言也極為有道理,可是目前而言,不宜再設左右僕射,否則的話,制度將會變得更加混亂。」

  李治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那不知愛卿有何建議?」

  左右僕射分管六部,而如今六部中有四部是宰相手中,那究竟誰聽誰的?如果許圉師、盧承慶、韓藝都聽左右僕射的,那還不如撤了他們的同中書門下三品。

  辛茂將道:「臣建議提拔唐臨、閻立本為中書侍郎,再由李中書和杜中書分別出掌吏部和工部。」

  韓藝一聽,你想得忒也美了,一口氣就要奪走吏部和工部,唐臨、閻立本要是當了中書侍郎,不天天被你們壓著,一年之後,他們就會被趕出朝廷的。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臣絕不贊同這麼做。今年正是大考之時,而且科舉改制以來,第一回大考,天下士子都在翹首以盼。這與吏部息息相關,李中書毫無經驗,而唐尚書一直將吏部管理的井井有條,這臨陣換帥,萬一出個什麼差錯,可能會寒了天下士子的心,至於工部尚書,臣就不知道當今朝野上下,有誰比閻尚書更加合適?君主用人,應該秉承人盡其才的理念。」

  你總算露出真面目了!許敬宗暗道一句,站出來道:「要是老夫沒有記錯的話,韓侍郎在出任戶部侍郎以前,可是從未在戶部幹過,那不知韓侍郎憑什麼認為李中書和杜中書管理不好吏部和工部呢?」

  韓藝笑道:「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在戶部幹過,因此陛下才升我為戶部侍郎,上面可還有高尚書。」

  高尚書?高尚書都不知道還活著沒!

  許敬宗不跟他瞎扯,又朝著李治道:「陛下,老臣以為大理寺卿的建議非常可行,這也是唯一可以避免左右僕射的缺失。就算韓侍郎說得是真的,但那也是有可能會出現紕漏,但若不這麼做的話,遲早會出現紕漏的,兩者相比,自當採納大理寺卿的建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