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這幾日皇宮內是一點風都沒有透,雖然大家都知道李義府、許敬宗是最有希望的,但是還有幾個位子會花落誰家呢?

  這裡面也牽扯著諸多爭奪,山東士族、隴西貴族,寒門士子。

  然而,東宮班子代表的是未來,從這一回人員調動,也能夠看出未來的權力架構!

  因此,大家都很期待,也很惶恐。

  等待多時,太極殿的大門終於打開了,群臣井然有序的入得殿中。

  朝會開始之後,李治也沒有廢話,幾乎都沒有怎麼交流,就是一系列的任命。

  首當其衝的,那當然就是李勣,甭管跟他有沒有關係,他如今名望最高,你就不能忽略了他,而且李治也需要李勣在旁為太子護航,震懾住那些反對的人。不過李勣已經是司空了,位列三公,又是李治登基時期的託孤大臣,當過太子少傅,因此李治只能再加封李勣為太子太傅。

  這太子太傅名義上就是東宮老大了,這東宮有三太,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太保,下面還有「東宮三少」,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少師。

  但是這三太、三少,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的,只有那些為國立下大功勞的臣子,才能有資格擔任,這其實象徵著榮譽,甚至可以說,就是榮譽。

  如今開國功勳中,就剩下李勣了,許敬宗雖然資歷很老,但是功勞不大,杜正倫也是如此,杜正倫當初被貶,就是因為沒有教好李承乾。

  但是話說回來,人家許敬宗也沒有想過親自去給太子授課,他的目的是要將這宰相給坐實了,過一把癮,他這把年紀哪裡挨得到太子即位啊,也沒有那精力了。

  李治也是要趁著這一次機會,穩固朝綱,將事情都給定下來,不要為了這些東西再去消耗國力了,也是確定未來朝廷的權力中心。

  因此,他先是擢升許敬宗門下侍中,兼禮部尚書,加封太子賓客,繼續監修國史。

  這太子賓客可不是太子的老師,就是東宮屬官,一個高級閒官,正三品,一般都是宰相充當。

  李義府、杜正倫並升為中書令,也都加封太子賓客。一個檢校洛州刺史,一個檢校太原刺史,這「檢校」多半就是加榮譽,表示恩寵。

  這個安排用意很明顯,李義府、杜正倫誰也不服誰,李治為了平衡他們,只能給他們一模一樣的官職,不然的話,肯定有一方會吵。

  緊接著,李治又任命辛茂將,出任大理寺卿,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個辛茂將跟許敬關係不錯,這一回就是許敬宗要推他上來,增強自己的勢力。

  但這些安排,基本都是能夠預計到的秘密了,他們都是跟隨李治一直戰鬥到如今的臣子,他們肯定會處在權力中心。

  可是接下來的任命,就令人有些出乎意料了。

  首先,李治任命任雅相為兵部尚書,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

  任命盧承慶為刑部尚書,兼太子右庶子,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

  任命許圉師為黃門侍郎,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

  升上官儀為秘書少監,太子中舍人,這就把長孫沖給替換出來了。

  而這一下子直接加封了四個宰相,以前就五個,韓藝、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李勣,現在變成了九個,又多了任雅相、辛茂將、許圉師、以及盧承慶,權力就進一步給分散了。而且除了辛茂將之外,其餘三個事先竟然沒有透出風來,可見這都是李治自己決定的,沒有跟任何人商量,那麼這三人肯定就是李治的人,只是以前沒有表露出來而已。

  另外,一些細心大臣發現自從褚遂良和于志寧下台之後,就沒有再設尚書左右僕射,這左右僕射其實就是尚書省的兩大巨頭,掌管著尚書省,因為李世民出任過尚書令,尚書令早就不設了,尚書令下面就是左右僕射,分管尚書六部,一人管三部,而如今的安排,基本是一個宰相管一個部。

  更為蹊蹺的是,在這九個宰相中,韓藝要是不算的話,那就沒有一個是出自關隴集團的,先前五個就不說了,盧承慶是出自山東士族,許圉師是出自江左人士,任雅相倒是關中人,可他是寒門出身,是從軍中提拔上來,跟長孫無忌那一派沒有任何關係。

  非但如此,而且盧承慶、任雅相、辛茂將,分別又占得刑部、兵部、大理寺,這以前可都是關隴集團的勢力範圍啊。

  這在隋唐二朝可都是從未出現過的,更別說北魏和北周了,因為一直以來,隋唐二朝都是遵從關中本位的路線,宰相裡面肯定有關隴集團的人,只是多與少的問題,而如今竟然連一個都沒有,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究竟李治是打算放棄關中本位,還是只是繼續打擊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勢力,如果放棄關中本位,這就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哪怕是對於歷史的進程。

  反正從這一回人員調動來看,是有這個跡象的。

  韓藝和崔義玄倒是沒有怎麼升,因為韓藝其實已經算是戶部尚書了,只是韓藝的年紀太小,升尚書的話就誇張了,李治還得讓高履行先在前面擋著,不然的話高履行早就退了。

  而崔義玄則是剛剛相反,年紀太大了,身體已經不行了,多半都在家臥床養病,今日都沒有來上朝,只能加封一些榮譽給他。因此就加封了韓藝一個太子左庶子。而崔義玄則是加封了一個蒲州刺史,以及太子賓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