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25章 受益匪淺

  無懈可擊!

  哪怕是王玄道都啞然無語。

  的確,在這方面沒有人有資格質疑韓藝的動機。

  因為他們的質疑,是基於當下這種結果,誰讓韓藝的書賣的這麼火了。

  而且,比他們想像的都還要火一些,並且還在持續的發酵,而且是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各個階層當中!

  更加要命的是,孔孟的書籍沒有人買,這形成了太大的落差,導致韓藝比肩聖人的言論都出來了。

  氣得那些老夫子們痛不欲生,直跳腳,儒家、道家人士聯合起來,將三大黃金書屋的孔孟老的書籍都給買了回去,這關鍵時刻,必須要給信仰充值。那黃金書屋的掌柜看得此景,心裡對韓藝佩服的,挖槽,趕緊給自己留幾本賢者六學之經濟學,這絕對的商界的論語。

  原來韓藝當初要印刷孔孟書籍時,桑木他們是反對的,因為他們覺得黃金書屋的書賣得不便宜,面向的是貴族和富人,這些書大家都有,那為什麼還要買。韓藝是依靠自己的淫威一定要印刷,可是那些掌柜也不願多進這些書,他們又沒有信仰,韓藝就跟他們保證,孔孟書籍一定會大賣的,你們儘管進貨,進的越多就賣的越多,賣不出可退回來,大家這才進了孔孟書籍,就在開張第一日,他們都覺得這書得退回去了,哪裡知道這麼快,劇情就來了一個大反轉。

  當然,大頭還是韓藝賺去了。

  韓藝的商業戰車剛剛啟動,就呈現出勢不可擋的趨勢,這孔孟書籍都大賣,還有誰能擋?在第一日,銷售額就非常順利的突破了一萬貫,這已經是打破了無數記錄,而且還在繼續猛增,主要是韓藝的產品,富人的需求太大了,鳳飛樓的收支也終於事先了逆轉,因為在那之前,鳳飛樓一直都是呈現虧損狀態,請得工人實在是太多了,正常情況,工人一步步增加,韓藝是一步到位,要知道這還只是長安,整個唐朝市場的冰山一角。

  當桑木他們欣喜若狂時,卻不知道韓藝已經在計劃如何把這錢用出去,他最討厭的就是將錢放到錢庫裡面,那只是一堆破布爛銅而已。

  ……

  趙家。

  「夫君,天色已晚,你明日再看吧,早些休息。」

  「等會,等會,我再看一會兒。」

  趙四甲擺擺左手,拿著書的右手卻更靠近燭火了。

  他夫人心裡好奇,自己的夫君平時連書都不碰,這屋裡就沒有一本書,今兒怎麼變得書不離手了,好奇道:「夫君,你看得是什麼書?」

  「韓小哥寫得經濟學。」

  「韓小哥也會寫書?」

  「咋不會,寫得還特別好了,就這第一篇,真是引人發省啊!我念給你聽聽,這一個人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他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他如何投資理財,人找錢不如錢找錢,要知道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嗯——商人本質就是以貨易貨,故才有錢,以錢生錢本是商人的本質。」

  「夫人說得真是妙,這麼理解倒也不錯。」

  ……

  李府!

  「呼——!」李義府將書放在桌上,略顯疲憊的揉了揉雙眼。

  恰好他夫人走了過來,往桌上一看,道:「這——這不是韓藝寫得書麼?夫君,你怎麼還看那小子的書?」

  李義府重重的吐了口氣,道:「雖然那小子屢屢與我過不去,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那小子賺錢倒還真是厲害,這方面向他學學,倒也無妨,你難道不想過上富足的生活麼?」

  ……

  皇宮!

  「呵呵!」

  「不知陛下因何發笑?」

  武媚娘忽覺李治笑了,不禁詢問道。

  李治將手中書伸直武媚娘面前,道:「你看這句話?」

  武媚娘一看,只覺非常浪費,因為在這一頁中,只有一句話,這年頭的紙可是非常值錢的,念道:「我之所以取得成功,只是因為我時時刻刻都在了解大家需要什麼,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夠大賣的唯一原因。如果,你早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你離成功就更近一步了——韓藝!哦,我聽聞韓藝最近出了一本書,莫不就是這本?」

  李治點點頭,道:「賢者六學之經濟學。」

  武媚娘道:「想不到連陛下都買了一本。」

  李治苦笑道:「等朕聽聞之後,已經買不到了,還要去書店預定,這本書乃是我問宋國公要的。」

  「是嗎?」武媚娘笑道:「韓藝還真是自信,年紀輕輕就敢著書,還敢在開頭寫上這麼一句話,倘若賣不出去,那豈不成笑話了。」

  「你說的很對!」李治點頭道:「但是答案韓藝也已經告訴我們了,誰人不想過上好日子,哪怕是君子也有取之有道一說,此書教人理財,再加上韓藝做買賣恁地成功,大家自然會去買。不過這書中內容說得倒是大有道理的。好比說這一句,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朕從中也是受益匪淺啊!」

  武媚娘聽得若有所思,過的片刻,她忽然笑道:「陛下以為若是將善治財者換作善用人者,是否也說得通呢?」

  李治詫異道:「善用人者?」

  武媚娘點頭道:「不錯!陛下治國,需要的是人才,善用人者,是否也當養其所自來,自古帝王都是將目光著於發覺人才,廣招賢士,但是賢士從何而來呢?就好比陛下做衣服,陛下只會想著該如何做這衣服,卻不曾想到那一絲一線是從何而來,若無絲線,又怎有衣服,因此真正的善用人者,首先就要善於培育人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