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吐蕃其實不在李治的目標範圍內,他主要的方針是要管控西北,進軍西域,這也是中原王朝的夢,因為中原王朝再強大,也未能踏足西域,這可以說是大唐王朝的百年大計,因為李世民當初就已經看到了希望,唐朝的潛力卻是擁有了踏足西域的基礎,再來就是東邊的高句麗,這根刺不拔,大唐王朝始終寢食難安,這才是李治的主要政策,只要吐蕃不染指西北,李治還是可以容忍的,他現在要全力發展國力,為將來消滅高句麗做準備,等穩定住了東方,那麼就可以全力突破西域這一塊未知領域了。

  韓藝是清楚的,他心裡多半還是挺無奈的,他只能儘可能拖延吐蕃與吐谷渾的戰爭,等到西北穩定下來,到時就不怕吐蕃了。

  ……

  蕭府!

  直到傍晚時分,蕭銳才從外面回來。

  韓藝、蕭無衣夫婦起身來到門前迎接。

  「老丈人,辛苦了!」韓藝一臉愧疚地說道。

  「你啊!」

  蕭銳只是指了指韓藝,但並未急著說,三人來到屋內坐下。

  蕭銳喝了一口茶,嘆道:「不瞞你說,其實我倒是不累,只是那河源郡王心不在焉,一個勁的旁敲側擊,打聽你的消息,他也沒有去哪裡遊玩,就在你北巷轉悠著。」

  韓藝笑而不語,顯然是早就預料到的。

  蕭銳瞧了眼韓藝,道:「賢婿呀,我看這河源郡王也挺不容易的,好歹他也是一隅之王,來到我長安,卑躬屈膝,處處求人,心裡還惦記著吐谷渾的百姓,你看什麼時候見見他吧。」

  畢竟是佛門中人,心有不忍。

  蕭無衣道:「爹爹,當年他們吐谷渾在我大唐趁火打劫時,可不是這樣的,誰要他自己沒有本事,若是他有本事,就不用這樣了,這可怪不得夫君。」

  「你懂什麼?」蕭銳瞪了女兒一眼,道:「當年趁火打劫的又不是他,要知道他可是先帝和你干爺爺一手扶起來的,怎麼能將當年之過怪罪到他頭上來。」

  韓藝笑道:「老丈人,這可不是兩個人的友誼,要那樣的話,老丈人你一句話,我借個十貫八貫給他也不是問題,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這裡面可不能加塞同情、可憐,我們若幫助他的話,可能成千上萬的大唐百姓會因此付出生命。如果對我大唐有利,那就出兵援助,如果有弊,那就不援助,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蕭銳稍稍點頭,道:「你這話倒也不無道理。」

  蕭無衣當即不滿道:「爹爹,女兒的意思跟夫君一樣,憑什么女兒跟你說,你就說女兒什麼不懂,夫君說,你就說不無道理,你太偏心了。」

  「你閉嘴!」

  蕭銳哼了一聲,道:「你說的跟韓藝是一樣嗎?」懶得搭理這不肖子,又向韓藝道:「但不管你怎麼樣,總得見見河源郡王吧,總是讓老夫去搪塞他,也不是一回事,老夫也為難的。」

  韓藝笑著點點頭道:「我一定會見他的,但是在此之前,我得先見見祿東贊。」

  蕭銳道:「這不妥吧,凡事都有先來後到。」

  韓藝呵呵道:「正如我方才所言,一切外交都是出於自身利益,誰更重要,我就先見誰,沒有什麼先來後到,就目前而言,祿東贊更為重要一些,我自然是先見他。」

  蕭銳是厚道人,不認同韓藝的這一番話,但是他只是打掩護的,這事不歸他管,道:「那——那就隨便你吧。」

  ……

  翌日!

  韓藝臨近中午時才來到慈恩寺,拜訪祿東贊,他這時候來,擺明沒有打算跟祿東贊出門瞎逛,先把正事談了再說。

  「哎喲,韓侍郎大駕光臨,祿東贊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從這一番寒暄來看,祿東贊是熟知中原文化。

  韓藝拱手道:「大相言重了,是在下來晚了,還請大相多多包涵。」

  然而,在祿東贊身邊還站著一位老者,正是唐玄奘。

  「阿彌陀佛,多日不見,韓侍郎近來可好?」

  唐玄奘行得佛禮道。

  祿東贊見唐玄奘對韓藝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都是非常恭敬有禮,心中暗想,此人果真非同尋常啊!

  韓藝拱手道:「蒙大師記掛,晚輩一切都好,大師別來無恙了。」

  唐玄奘笑著點點頭。

  韓藝又好奇道:「二位難道認識?」

  唐玄奘笑道:「當年貧僧去往西域時,曾途徑吐蕃,當時多虧大相照顧,貧僧才能安然無恙。」

  祿東贊笑道:「大師言重了,當年懷以赤子之心,不顧路途險阻,跋山涉水,前往西域取經,令人敬佩,東贊只是略盡地主之誼,不足掛齒。」

  韓藝暗笑,這是言重麼,去你們吐蕃,若是沒有你祿東贊護航,就不能安然無恙,這明顯是諷刺你啊!

  三人寒暄片刻,唐玄奘便告辭了。

  這唐玄奘一走,祿東贊立刻變得無比的熱情,手一伸,道:「韓侍郎,快裡面請。」

  「請!」

  韓藝拱拱手,然後與祿東贊來到屋內。

  坐下之後,祿東贊是親手幫韓藝到了一杯溫熱的茶,又非常激動道:「不瞞韓侍郎,我這才來長安一兩日,韓侍郎的大名,便已是如雷貫耳,關於韓侍郎的故事,那更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令人拍案叫絕,今日能夠結識像韓侍郎這樣的少年英才,那是我祿東贊的榮幸。可惜這寺廟不便飲酒,我就以茶代酒,敬韓侍郎一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