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思訥沉默少許,道:「你知道我們楊家不便談及此事。」

  當年三征高句麗不就是出自他楊家之手,他爺爺楊雄也隨軍出征了,結果慘敗而歸,很多關中子弟兵都是死在高句麗,因此楊家很少提高句麗,但是心裡卻是很想一雪前恥。

  ……

  「爹爹,你方才為何不建議陛下出兵高句麗?」

  李思文偷偷瞟了眼李勣,小心翼翼的問道。

  李勣淡淡道:「你知道什麼?」

  李思文道:「孩兒當然知道,爹爹自打跟隨高祖以來,南征北戰,所遇之強敵,皆被爹爹所滅,唯獨當初隨太宗聖上征伐高句麗,雖取得大勝,但僅因為李道宗安市城一戰失敗,導致最終無功而返,爹爹一定想親手消滅高句麗。」

  李勣斜目一瞥,李思文忐忑不安道:「孩兒是不是說錯了。」

  李勣卻是長嘆一聲,道:「其實你說得不錯,不滅高句麗,難稱圓滿啊。」

  語氣中透著焦急。

  當年唐太宗要發兵征高句麗時,多半大臣都是阻止的,但是身為兵部尚書李勣卻是堅定主戰派,並且在朝中揚言一定滅高句麗,其實征討高句麗也一直在贏,李勣和李道宗打得風生水起,滅敵數萬,但最終因為天氣惡劣,再加上李道宗的失敗,最終還是無奈退兵,班師回朝之後,主和派就因為此事排擠他,他因此也覺得窩囊,他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滅高句麗,兌現當初的誓言,如今他這麼大年紀了,他能不著急嗎。

  ……

  「韓藝,你陪朕走走吧!」

  韓藝原本已經將李治送到宮門前,正準備回去了,李治忽然開口說道。

  「遵命!」

  李治嘆道:「你是不是也覺得朕是怕了高句麗。」

  韓藝一愣,道:「臣沒有這麼認為,而且獨孤——!」

  「朕比你明白他。」李治一抬手,苦笑道:「朕也沒有怪他,他們獨孤家光戰死在高句麗的就多達三十七人,他若不想報仇,那他也枉為人子,其實不要說他個人,且不說高句麗占據我中原遼東地區,且威脅到我大唐,就憑我大唐與高句麗那一段血海深仇,這一戰也是在所難免。父皇曾就言過,雖是隋氏三征高句麗,但死得可都是我中國子弟,我大唐理應背負起這一段血海深仇,朕也勢要消滅高句麗,否則的話,朕愧對中國子弟。」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多半都是關中子弟,尤其是關中貴族,損失巨大,隴西李氏也有不少人戰死在高句麗,其實唐朝就是繼承隋朝的,都還是親戚關係,對於唐王朝,不管怎麼樣,也得將高句麗消滅了。李世民當初征討高句麗,雖然沒有消滅,但是也重創了高句麗,高句麗想緩和關係,李世民理都不理,要不是去世了,就準備再征高句麗。

  這是一個只有戰爭才能解開的結。

  說到這裡,李治嘆了口氣,道:「可是我中原王朝屢屢征伐,未得結果,這也給予朕極大的壓力,我大唐國力雖遠勝於高句麗,可是畢竟打仗是要勞民傷財的,就怕到時又久攻不下,若朕再度退兵,只怕中原將士銳氣盡失,再無報仇之念。可若不退的話,豈不是又走上了隋煬帝的老路,窮兵黷武。朕要麼不出兵,出兵就一定要徹底消滅高句麗,決不能再無功而返。他們可以記著仇恨,可以著急著想建功,但是朕不能,朕還是得以天下為主。」

  韓藝道:「不瞞陛下,微臣是支持陛下的,此時不是發兵之時。」

  李治瞧了他一眼,呵呵道:「朕不需要你來討朕開心,只是朕想找個人說說。」

  韓藝道:「微臣絕非是討陛下開心,只是微臣覺得時間是在我們大唐這邊的,我們剛剛興師滅了西突厥,若立刻又出兵征伐高句麗,絕非明智之舉,微臣認為陛下應該好好經略國內,使得西北安定下來,等到國力更加強盛之時,那麼消滅高句麗就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高句麗當初蒙受我大唐重創,之後我大唐從未放棄偏師騷擾的策略,如今高句麗國力孱弱,而且只會越來越弱,越往後拖,對我們越有利。」

  他是堅決反戰派,我才剛剛在戶部上任,準備發展經濟,你就跑去打仗,這不是坑他嗎。

  李治點點頭道:「你與朕想的一樣,此時不戰,只是為他日能夠徹底消滅高句麗。」

  韓藝沉吟片刻,道:「陛下,如果到時獨孤無月請戰呢?」

  李治愣了愣,道:「我大唐能征善戰之輩多不勝數,犯不著讓他去。」

  韓藝道:「陛下言之有理,只是微臣認為拒絕一個一心想為國征戰的男人,是不是有些太殘忍了。」

  李治沉默半晌,道:「此時談這些還為時尚早,哦,你前面說得什麼畢業典禮可是真的?」

  韓藝見他不願多談,那也只能作罷,道:「微臣怎敢欺瞞陛下,就目前而知,他們還只是學員,不是皇家警察,因此他們必須要完成一個身份上的轉變,既然皇家警察,那當然得陛下親自授命於他們,微臣其實早就在為這畢業典禮做準備了,到時一定不會令陛下失望的。」

  李治呵呵道:「你這麼一說,朕倒是挺期待的。」

  韓藝遲疑片刻,又道:「只不過,陛下,當初我們創辦皇家訓練營時,曾打算只給與五十個正式的皇家警察名額,其餘得都是按吏來編入民安局,可是如此微臣認為他們都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皇家警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