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監考老師不過一個文吏,見皇上有命,趕緊將甲三班的試卷給拿出來,李治拿了一半給長孫無忌,二人先別的不看,就專門看韓藝那一道題。

  看了半天,都是回答執行或不執行,沒有一個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答案。

  忽然間,長孫無忌呵呵笑了起來,「原來如此啊。」

  李治忙道:「太尉莫不是找到答案了。」

  長孫無忌趕緊將手中的試卷遞上,道:「陛下請看這個答案。」

  李治拿過來一看,眼中一亮,道:「這回答還真是精妙啊!盧開明,哦,原來是盧師卦的弟弟,難怪,難怪。」

  長孫延滿心好奇道:「陛下,可否給微臣看看。」

  李治將試卷又遞給長孫延。

  長孫延接過來,獨孤無月也偏頭過來一看,兩人都是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隨即又將試卷遞給韓藝。

  韓藝接過看了起來,過得一會兒,李治笑道:「這是不是你的答案?」

  韓藝點點頭道:「正是如此,契約上寫明是割三斤肉,那麼根據契約精神,你不能多一兩肉,也不能少割一兩肉,必須剛剛三斤,除此之外,還包括血,契約上只寫明割肉,沒有提到血,那麼你割三斤肉,你不能流一滴血,如果流一滴血,那就是違反了契約,而農夫如果因此死了,那麼你就是謀殺之罪。這樣一來,地主當然不敢割,那麼他就是違反了神聖君子契約,理應賠償農夫。」

  這個其實就是根據《威尼斯商人》改變過來的題目。

  長孫無忌點點頭,道:「你這個答案雖然巧妙,但有取巧之嫌,不知你出這題的目的何在?」

  韓藝道:「回太尉的話,雖說法是源於德,但是法畢竟不是德,法有它的嚴格性、公正性,以及強制性,而道德卻是帶有理想性質的,沒有人可以一生中都謹守禮法和道德,但是有人可以一生不犯法。究竟該如何區分兩者,又該如何將兩者融合一起,這就需要智慧了。如果官府執行這契約的話,那麼顯然有違道德,可是如果官府不執行的話,那麼又有違法律精神。皇家警察是執法者,他們將來會面臨很多種兩難的局面,因此他懂得思考律法和道德,律法是皇家警察的武器,但是皇家警察也不能不顧道德,這需要他們足夠聰明了。」

  第1049章 以人為本

  「是啊!法是法,德是德,兩者雖有唇齒相依的關係,但卻也有著不同。」李治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忽然向長孫無忌說道:「太尉,朕記得你當初曾與朕說過,這人情難免,可這人情、律法、道德三者又該如何平衡了?」

  長孫無忌微一沉吟,道:「要說這法制,就不得不提秦朝,商鞅變法雖然換得一個強大的秦王朝,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可是統一之後的律法過於苛刻,不近人情,有失仁德,故不得長久。但法制又不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漢武帝,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也同時強調法制精神。因此我朝律法才會主張德主刑輔,禮法並用,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對於刑法要求寬大、簡約、穩定。寬大在於立法,儘可能的讓人不致於陷入犯罪,即便犯罪依舊要求寬大處理,給予較輕的處罰。

  老朽生平最反對秦朝的嚴刑峻法,草菅人命,輕罪重刑,亦或者動輒得罪,以致百姓無所適從。

  再來就是簡約,律法應當簡約明了,讓百姓與官員儘可能的了解律法的內容,便於掌握。決不能使律法繁瑣、雜亂、前後重疊,彼此矛盾。至於這穩定麼,自然要求每一條律法都經過千錘百鍊,律法一旦頒布,就不應輕易變動,律法一旦失去了穩定,那法就不是法,只是你言我言。若是做到的這三點,那麼律法、人情、道德便可平衡。」

  其實唐朝能夠成為世界強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部好的法律,以及一種寬容的精神,才能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礎,營造了一個寬容、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

  但是長孫無忌這一番話,顯然是針對百姓的,而非是統治階層,當初就是他一手策劃的房遺愛謀反案,並且還誣陷了吳王恪、李道宗等人,他有資格談論律法嗎?在他看來,他當然有,這不是一回事,那是政治鬥爭,是統治階層的鬥爭,律法只是他們的打到敵人武器罷了,他本身就是立法者,因此律法不是束縛他們的繩子。

  「舅舅一番高論,朕受益匪淺啊!」李治由衷的點點頭。

  韓藝他們也都是受益匪淺,說的確實好,而且唐朝也確實是這麼做,德主刑輔,用道德去教化百姓,不要動不動就上刑法,現在刑部的大牢裡面一共才關押了五十九人。

  長孫無忌道:「陛下過獎了。」

  李治呵呵道:「那我們就看看這些學員,是否又了解我大唐的律法思想。」

  這皇帝親自閱卷,本就是一種榮耀,一般人的卷子,皇帝怎麼可能會看。但是李治沒有打算改卷,只是閱卷,看看這些學員對於律法是否真的熟悉,因此李治和長孫無忌著重看得多半都是最後面那片關於律法的文章,前面的題目,他們只是粗略的看一下。

  長孫延、獨孤無月、韓藝三人並未看,長孫延和獨孤無月是要改卷的,韓藝自問沒有資格去改卷或者閱卷,就坐在一旁陪著。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好啊!」

  李治拿著一張試卷,忽然顯得很是激動,又拿給長孫無忌,道:「舅舅,你看這篇文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