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尤其是陛下和皇后,自古以來,君王皆是重農抑商,可是陛下卻破格微臣這個商人為官,並且下旨創辦賢者六院,而皇后也是積極開辦學院,讓士農工商之子弟,又不分男女皆可前來求學。太宗聖上曾言道,自古賤狄夷,貴中華,朕獨愛如一。可陛下和皇后是,自古賤工商,貴士農,賤女,貴男,可陛下、皇后卻獨愛如一。這才是真正的愛民如子,這才是真正的仁政治國。

  若是沒有陛下和皇后,那麼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其實儒、法、道、佛、賢者六學都不過是我大唐文化的冰山一角,可見我大唐文化已經漸漸集大成者,微臣敢預言,儒、法、道、佛等等學派會跟如今的胡漢融合一樣融入我大唐,融入每個百姓的骨髓裡面,不分彼此。而陛下和皇后如今做的這一切,必將名垂千史,成為我大唐最為寶貴的財富,造福後世子孫。」

  李治不過就是隨口那麼一說,可卻引出韓藝這一番長篇大論,頓時是鴉雀無聲,每個人都是目瞪口呆。

  許敬宗、李義府,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都想出來反對韓藝,因為韓藝這一番話,巧妙將士農工商,佛法道儒都擺在同一個層面上,這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因為這就破壞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可是他們不敢,因為韓藝還將李治和武媚娘擺在人上人的地位,李治是得益者,皇帝天天喊著愛民如子,以仁政治天下,工商也是陛下的子民,這話站在李治的角度上來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誰反對這一觀點,就是反對儒家仁政,反對皇帝籠絡人心的口號,更為重要的是,韓藝巧妙的暗示李治已經超過了李世民。

  按理說李世民這麼偉大,唯一的天可汗,而李治又這麼年輕,怎麼可能超過李世民,但是韓藝卻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這一點,至少說明李治是完全可能超過李世民的。

  這就恰恰言中了李治的心思,李治從即位以來,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超過李世民,至少要擺脫李世民的陰影,不要總是聽到他是李世民的兒子,而是要聽到李世民是他的父親,但是一直以來,他自己都覺得李世民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完美了,很多地方值得百姓歌頌的,自問很難超過李世民。

  這一下韓藝給他指出一條路來,你李世民狄夷中華,獨愛如一,民族政策已經讓你弄了,那我搞階級政策,我士農工商獨愛如一,以前胡漢是水火不容,聖人都蔑視狄夷,就跟士農工商的嚴格階級制度是一個道理。

  你李世民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了自秦以來的胡漢界限,成就了你天可汗的美譽。那我李治為什麼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士農工商的界限,李世民本就是一個突破很多傳統的皇帝,不然開明不了,李治要超過李世民肯定也要打破一些傳統,而這個階級政策的受益者,比你的民族政策要多得多,因為也包括狄夷在內。

  你只是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你還是弄了氏族志,區分貴賤,但我貴賤也獨愛如一,我提拔農家出身的韓藝做宰相,並且韓藝還如此之成功,你推行的儒道並行,我奠定大唐文化,儒道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你在東突厥弄得是一國兩制,我直接在西突厥推行大唐制度,直接將那塊地納入大唐版圖。

  如此一來,李治便可全面超過李世民。

  原本還在迷茫中的李治,茅塞頓開,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腦海中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屬於他的政治主張,內心出現從未有過的澎湃,手都在微微顫抖,但是他也不蠢,並沒有順著韓藝的話,下旨廢除士農工商,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他更加看重的是大唐文化,一旦大唐文化成形,那麼漢文化就會被取代,到時中原、胡地都會以唐文化自居,而非是漢文化,這聽上去挺隨意,但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構想,如果實現了,那真是不得了,哈哈一笑,道:「好一個大唐文化,說得好,哈哈!」

  士農工商暫時還碰不得,這會影響國家主要政策,但是儒道佛法是可以碰的,因為唐朝歷代君主都從未講過自己要罷黜百家,獨尊XX,因此一旦李治認同「大唐文化」這個理念,那你們就別爭第一了,大唐文化至上。

  這些大臣們,包括皇室成員中,各個學派都有,還有一些人遵從很多學派,在位時就遵從儒文化,退休之後就遵從道家文化,他們也沒有話說,畢竟李治沒有否定任何一個學派,只不過將他們凝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唐文化,大家爭都不敢爭,因為沒有哪個學派可以凌駕於國家之上的,你把李治弄的不開心,李治直接將你的學派踢出大唐文化,那你的學派就肯定屬於旁門左道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又齊聲高喊。

  而武媚娘則是趁機給了韓藝一記讚賞的目光。

  這小子真是太會說話了,絕對的心腹,韓藝那一番論調,將武媚娘和李治牢牢綁定在一起,簡直就是皇室界的神鵰俠侶,等於武媚娘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遺產,她太需要這些了。

  李治突然就變得無比的認同賢者六學,興致勃勃的又去到那個露天式的船塢。

  閻立本悄悄來到韓藝身邊,滿面崇拜之色,悄悄豎著大拇指道:「韓侍郎,你真乃神人也。」

  韓藝乾笑道:「閻尚書是暗諷我只會拍馬屁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