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正倫道:「可這狗急了也會跳牆。」

  李義府道:「那又怎樣,不還是條狗麼?」

  杜正倫怒指著李義府道:「你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倘若因此發生動亂,你領兵去鎮壓麼,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像那漢武帝不就是打仗把國家都給打垮了麼。」

  李義府挺著胸膛就上去了,道:「你這又是什麼話,要是這樣的話,今年他們要糧食,明年要絹布,朝廷拿什麼去給。」他不敢衝著韓藝來,韓藝年輕人,杜正倫這麼大年紀了,打也打不過他。

  韓藝看著二人都快要動手了,心裡是激動不已啊!

  殊不知他們兩個經常吵,蓋因杜正倫曾是李承乾的老師,跟長孫無忌、李勣他們是一輩的,在他看來,李義府只是一個晚輩,而且還是寒門出身,認為李義府要低他一等。李義府如今翻身了,最恨別人看不起他了,而且在李義府看來,杜正倫完全就是他們的搭順風車當了這宰相,你憑什麼在我面前倚老賣老,因此二人互看對方不順眼。

  「行了,行了!」

  李治聽著就頭疼,道:「你們兩個少說兩句,朕讓你們來,可不是來吵架,而是來商量應對之策的。」

  李義府、杜正倫面對面怒哼一聲,同時一甩袖袍,退了回去。

  李治也見慣不怪了,這種情況在唐朝經常發生,尤其武將與文臣之間。

  第1024章 獅子大開口

  這李義府、杜正倫退下之後,許敬宗就站了出來,輪裝逼,論倚老賣老,他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心中暗笑,就知道你們兩個不行。頗有高人風範地說道:「陛下,上天有好生之德,這該救得還是得救,但是糧食不宜多也不宜少,既要當地的胡人感受到朝廷是真心幫助他們,又不能讓他們覺得可以對朝廷予取予求,而且朝廷也應該量力而行,災難難免會死人,相信他們也會諒解的。」

  拿生命去諒解,敢情胡人都是聖人來得。韓藝暗自一笑,雙目微合,開始養精蓄銳。

  其實李治心裡早有打算,但也得樞要大臣點頭,很是嚴肅的點了點頭,好像挺有道理的,又朝著李勣問道:「不知司空有何看法?」

  李勣永遠是最貼心的了,而且是一隻老狐狸,道:「陛下難道忘記,當初皇家特派使曾在那邊頒布不少政令,而且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陛下何不詢問他的建議。」

  韓藝眼一睜,這麼快就輪到我了。

  李治的打算就是韓藝的政策,但是他們就商量過,而且李治反覆思考過韓藝的策略,覺得這的確是可行的,而且韓藝已經先斬後奏,他沒有多餘的選擇,但由於中間出了很多意外,這事一直擱置沒有談,其實蘇定方的來信裡面都提到了韓藝在草原上的許諾,明顯就是催促朝廷趕緊兌現,只是沒有明說而已,因此這事非韓藝莫屬。

  「韓藝!」

  「臣在!」

  韓藝趕緊站了出來。

  李治道:「你最了解那邊的情況,你對此有何看法?」

  韓藝道:「回稟陛下,方才李侍郎、杜侍郎、許大學士他們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許敬宗一聽韓藝說話,就各種不爽,總覺得韓藝不尊重他,殊不知韓藝當年連褚遂良都不尊重,又豈會尊重他,陰陽怪氣道:「是嗎?那老夫倒真要願聞其詳!」

  李治瞧了眼許敬宗,心裡不免都在想,你這麼大年紀,為什麼就這麼喜歡自取其辱了,韓藝的才能都擺在你面前了,你如何就看不到。

  韓藝微微笑道:「敢問許大學士,如果洛陽發生了災難,朝廷該當如何?」

  許敬宗立刻道:「洛陽是東都,怎能拿來跟西突厥舊地相提並論。」

  「抱歉!」

  韓藝又道:「那就揚州吧!」

  許敬宗道:「揚州百姓乃是我大唐百姓——!」

  不等他說完,韓藝就道:「大學士的意思是,北邊的胡人就不是我大唐百姓呢?」

  「老夫可沒有這麼說,你這是斷章取義。」許敬宗慌道。

  「那就請你明說,安西四鎮和揚州、太原、鳳翔這些地方有何不同?」

  許敬宗囁嚅著不做聲了,其實不只是他,基本上朝中大臣都是區別對待中原與北邊,朝廷對於東突厥的政策也跟對中原不一樣,何況是更遠的西突厥。但是現在李治已經將這些地方納為大唐版圖,當地的百姓肯定就是李治的子民,因此話不能明說。

  韓藝又道:「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如今陛下的子民有困難,朝廷怎麼視若不顧,亦或者聊表心意,這可是一條條人命啊!」

  杜正倫腰板一挺,不屑的看了眼李義府,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後生都比你明白事理一些。

  李義府立刻不服,道:「特派使,若能救那當然也無妨,可是那裡有著不少人,難不成讓朝廷掏空國庫去救援他們呢?而且胡人善變,不可信也,萬一將他們養肥了,養壯了,他們就會拿起他們的武器來對付我們。」

  韓藝道:「不知李侍郎可有聽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李義府微微皺眉道:「願聞高見。」

  「高見就不敢當了,畢竟司空、杜侍郎、高尚書都坐在這裡的。」韓藝擺擺手,故意噁心了李義府一番,又朝著李治道:「陛下莫不是忘記,微臣曾代表朝廷答應,會在當地修建驛站和道路,如果我大唐要控制住那片土地,就必須要這麼做。如今正是大好時機,朝廷可以派人去那邊僱傭當地百姓修建驛站,擴建道路,如此便可以給當地百姓帶去生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