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治聽得心裡真的非常感動,至少在這一刻,他覺得舅舅還是向著我的,其實長孫無忌說的就是他的心中所想,他從沒有打算讓褚遂良再回來,因為這回來的話,那就太尷尬了,而且韓藝、許敬宗、李義府他們也不會答應。至於怎麼處理韓瑗、來濟,李治倒是沒有下一步的打算,因為韓瑗、來濟已經失去了大半宰相的權力,就是一個公職人員。

  李義府、杜正倫、許敬宗三人基本上在三省取得了話語權,留下韓瑗、來濟也對他不會太有威脅,關鍵還是在於長孫無忌,他心想,舅舅都這麼挺我,那我也不能把事做絕了,於是嘆道:「還是舅舅明白朕的苦心,朕哪能忘記褚遂良當初的對朕的照顧,只是他把事給做絕了,沒有給朕和他留下退路。至於韓瑗麼,朕也知道他是為了報恩,要將他貶出長安,那也太重了。」

  此話一出,長孫無忌心裡不禁有些感慨,這個局是韓藝布的,而且一切都沒有偏出軌道。要知道他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布局者,如今卻淪為了棋子,這讓他很是感傷。

  這個局也象徵著權力交接。

  ……

  此時武媚娘正在後宮苦苦等待著結果,在她看來,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徹底給清除掉,一勞永逸。

  過得一個時辰之後,李治終於回到後宮了,武媚娘急急上去,幫李治解下披風,又給李治斟茶,一雙嫵媚的鳳目閃爍著期待。

  李治喝一口茶,笑道:「看來在這國家大事上面,舅舅還是向著朕啊!」

  武媚娘聽到這話,心裡都涼了半截,但並未表露出來,而是問道:「陛下此話怎講?」

  李治就將他和長孫無忌的一些對話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聽後,心裡非常鬱悶,這遠遠要低於她的預計,連韓瑗都因為這事躲過一劫,而且褚遂良還有可能告老還鄉,這還能愉快的做夫妻麼?可她見李治似乎已經下定決心,心裡也明白李治的擔憂,這個時候如果一味慫恿李治幹掉長孫無忌,只會引起李治的反感,笑道:「要是這樣就最好不過了。」

  心裡卻在哭啊!

  ……

  ……

  這一日晚上,兩儀殿內是燈火通明,除了幾個主要的樞要大臣之外,身著青袍的崔戢刃也混於其中,其實崔義玄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但是他還是沒有回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沒有多少日子活了,他希望給崔戢刃更多表現的機會。

  韋思謙心裡也清楚,再加上崔戢刃的確聰明,幫他出了很多主意,因此他都讓崔戢刃當他的副官,也算是投桃報李。另外,這回主要是關於清查土地一事,崔戢刃也參與其中,帶他來也很正常。

  李治倒也沒有在意,畢竟崔義玄幫了他很大的忙,他跟崔戢刃也認識。

  「啟稟陛下,據微臣和崔御史所查,在彈劾皇家特派使的五百名左右的官員當中,只有七十多名官員沒有侵占朝廷或者百姓的土地,這些人本就是王公貴戚,家中良田本就不少。另外有一百多名官員占得朝廷賜予百姓的口分田均超過二十頃,剩餘三百名中有一半超過十傾,最少的也占了十畝田地,但他們都是利用百姓歸還朝廷土地時侵占的。至於永業田的話,有五十三位大臣利用高利貸的手段逼迫百姓將土地賣給他們,只不過這些事都由他們的家奴做的,他們並未出面。」

  韋思謙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皇帝讓他清查土地,他就真的一板一眼的清查,甭管你是誰,該怎麼查就怎麼查。

  其實這還算好的,大家才剛剛開始兼併土地,而且如今的朝政非常清明,他們都在打朝廷的注意,利用制度的漏洞去獲得田地,也不太敢在百姓身上下手,到了唐中,這情況至少翻上一百倍。

  李治聽得滿面慍色,道:「真是豈有此理,朝廷待他們不薄,他們竟還如此貪婪,不管是朝廷的土地,還是百姓的土地,都不放過,身為朝中大臣,不以身作則,反而枉顧朝廷法度,這種官員如何服眾,真是可惡至極。」

  韋思謙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章來,道:「這是微臣擬寫好一道章程,還請陛下處分這些官員!」

  許敬宗、李義府他們面面相覷,眼中閃動著光芒。

  待張德勝呈上之後,李治看了看,點點頭道:「很好!愛卿在這麼短的日子內,就查明了一切,朕甚感欣慰。這若不處分他們,將來只會有更多的人效仿他們。」

  許敬宗站出來道:「陛下,臣認為韋中丞查得還不夠徹底,當然,老臣並不是說韋中丞徇私舞弊,只是陛下只讓韋中丞清查彈劾韓藝的大臣,可是據臣所知,他們中許多人都利用自己的親人侵占百姓田地。」

  韓藝一聽,暗道,這老頭真夠狠的。

  李治點點頭,不露聲色道:「愛卿言之有理啊!不知幾位愛卿對此有何意見?」

  李義府、杜正倫站出來支持許敬宗的建議。

  他們剛剛上位,跟下面的人沒啥關係,但是這些人占據了官職,得將這些人給弄走,他們才能提拔自己的人上來,當然,許敬宗可不是為了這個目的,他是衝著長孫無忌去的,他希望李治將這個差事交給他。

  唯有李勣和韓藝沒有開口。

  李治瞧向韓藝,道:「韓藝,你對此有何看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