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勣點頭道:「臣明白陛下的無奈,臣也支持陛下這麼做。」

  「卿之忠心,朕心裡明白,這些話也只能跟愛卿說說。」李治苦笑的搖搖頭,又道:「可是如今朕遇到麻煩了。」

  李勣道:「陛下指的麻煩可是太尉?」

  李治點了點頭,道:「舅舅雖已閒賦在家,可是舅舅畢竟當了三十年的宰相,他在朝中的影響力並未因此而減弱,還是有許多大臣以舅舅馬首是瞻。」

  李勣道:「那陛下可知太尉心裡是如何想的麼?」

  李治搖搖頭。

  李勣又道:「那陛下為何不當面向太尉問清楚?」

  他並沒有像李義府他們一樣,慫恿李治直接開干,就是因為他認為如果藉此事與長孫無忌開干,那麼關中必亂,唐朝奉行的是關中本位的政策,關中一旦亂了,那全國都會亂,如果從國家的利益出發,他覺得還是得悠著點,儘量不要將兩件事混在一起解決。

  李治眯了眯眼,道:「可若果舅舅反對呢?」

  他先來找李勣,沒有找長孫無忌,很明顯他還是有些忌憚長孫無忌,他必須先將後路給安排好,這後路就是李勣,唯有他能夠跟長孫無忌抗衡,許敬宗、李義府等人嚷嚷著是痛快,但是真要跟長孫無忌火拼的話,他們兩個根本不頂用。

  李勣沉默少許,道:「這天意又豈是人可違抗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長孫無忌要出山,那他就是自尋死路。

  得到李勣的答覆,李治心裡有底氣了。

  雖說李勣是忠於李治的,而且與長孫無忌也是敵對的,但是李治這回主要是肅清朝堂,哪裡知道將長孫無忌跟拉了出來,他不知道李勣對這肅清朝堂一事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他必須要問清這一點,如果李勣覺得不太好,那更別提長孫無忌了。

  在第二日晚上,李治就立刻召見長孫無忌,此事不能再拖了。

  「老朽參見陛下。」

  「舅舅快快請起。」

  李治親自上前扶起長孫無忌,攙扶著他坐了下來,自己就坐在他邊上,關心道:「舅舅身體可還好?」

  長孫無忌呵呵道:「蒙陛下掛念,我這把老骨頭興許還能熬上幾年。」

  李治笑道:「舅舅身體好,朕便放心了。」

  一番很虛偽的問候之後,李治就道:「朕今日找舅舅前來,是有一事想詢問舅舅的建議。」

  長孫無忌忙道:「陛下,老朽已經退出朝堂了,不問朝政之事了,此事你該去問李勣。」

  李治心想你真是太謙虛了。道:「司空乃是武將出身,此事他也不是很擅長,朝野上下,唯有舅舅可以幫幫朕。」

  長孫無忌問道:「那不知陛下是想詢問何事?」

  李治輕咳一聲,又將自己想肅清朝堂之事告知了長孫無忌,道:「不知舅舅是否贊同。」

  長孫無忌聞言,嘆了口氣,捋著鬍鬚道:「這世上之事,最為難辦的就是這人事啊!」

  李治心裡咯噔一下,心想,難道真的要走這一步。

  哪知長孫無忌話鋒一轉,道:「但是陛下必須得這麼做!」

  李治微微一愣,道:「還望舅舅能夠指點一二。」

  長孫無忌道:「這治國先治吏,若吏治不好,何談治國。當年先帝在位時,底下的一群樞要大臣,包括老夫在內,都乃開國功勳,先帝必須要給予他們封賞,因此他們的兒子都被封為官員,可一個開國功勳的兒子少則兩三個,多則五六個,到如今他們孫子多達十幾二十個,而這些人憑藉祖蔭紛紛入朝為官,陛下你才二十來歲,你還能看到他們的下一代,可往下這一家功勳之後可就上百人,別封賞他們為官,光養,朝廷也養不起啊!而且,如果陛下在這一代還攔不住他們,那麼下一代就更加難,因為他們在朝中的勢力會更加龐大,到時只會更加棘手。

  其實這事前幾年老朽也考慮過,只是老朽本也是皇親國戚,也曾隨先帝開疆闢土,他們的父輩與老朽多多少少有些關係,這人情難免呀,老朽實在是沒法下這手。可是陛下就沒有這顧慮了,可放開手腳去干。此外,陛下你既然已經開了這口,倘若言行不一,那麼任何事,他們都會用今日之手段來違抗陛下的詔令。

  不瞞陛下,這些天那些人專門來找老朽,還妄圖挑撥老朽與陛下的關係,老朽雖然老了,但是心裡明白的很,因此他們越是來找老朽,老朽就越恨他們。」

  不虧是當過宰相的人,分析的是頭頭是道,這貴族社會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功勳之後,功勳之後他也是官,像程處亮他們至少是四五品大將軍,他們的兒子,你也得照顧吧,一個養五個,五個養二十五個,這朝廷哪負擔得起。

  李治聽著還是有些不穩,萬一長孫無忌是下個套放這裡,慫恿他下刀,這刀一拿起,長孫無忌便趕緊站出來,振臂一呼。連連點頭道:「舅舅說得正是對極了,可是下面的反抗這麼強烈,朕也有些拿捏不准,還請舅舅幫朕想個法子。」

  長孫無忌沉吟半晌,道:「此與貞觀年間,先帝肅清朝堂大為不同,當時因為官吏太過冗雜,導致辦事效率非常慢,先帝是不得已才行以霸道,直接將朝中官員從一萬多人削減為六百多人,而陛下此舉並非解燃眉之急,而是深謀遠慮,若以霸道為之,未嘗不可,但是老朽認為可將霸道與王道相結合,來做此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