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瞧了她一眼,真是哭笑不得,道:「如果是一年前,那還真說不準就這樣完了,但是如今的話,我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想斷這一時半會也斷不了,且在看看吧,她剛剛見了你,愧疚的情緒正濃,此時去跟她談這些,只會讓事情鬧得越來越僵。」

  蕭無衣眸子閃動了幾下,點頭「嗯」了一聲。

  ……

  然而,就在韓藝情場失意之時,李治卻迎來一個利好消息。

  征討阿史那賀魯的程咬金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擊敗葛邏祿及處月二部,斬殺數千人,繳獲戰馬萬匹。副總管周智度進攻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攻下咽城,斬首三萬級。

  其中最高興的當然是李治,這李世民剛一去世,阿史那賀魯反叛,擺明就是欺負他年幼,這不殺阿史那賀魯,不足以出這一口惡氣,而且,將會有更多的人反叛他,他必須要殺雞給猴看。

  長安百姓自是喜出望外,盼著凱旋之軍早日歸來。

  ……

  「唉——!」

  在這歡慶的夜晚,一聲嘆氣顯得尤為的特別。

  這一聲嘆氣是從許敬宗家發出的,而嘆氣的人,正是李義府。

  許敬宗非常好奇道:「義府,這北方大捷,人人都在慶祝,你為何嘆氣?」

  李義府瞧了眼許敬宗,遲疑半晌,才道:「許賢兄,北方大捷固然值得慶祝,但是——!」

  說到這裡,他欲言又止。

  許敬宗好奇道:「你為何不說下去了,但是甚麼?」

  李義府嘆道:「但是賢兄可有想過,盧國公與太尉的關係?」

  許敬宗一怔,道:「你的意思是?」

  李義府道:「當初陛下派盧國公去,沒有讓司空去,意在增強自己在長安的勢力,削弱太尉的勢力,可見陛下也忌憚盧國公與太尉的關係,如果盧國公大勝而歸,那對於太尉可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啊!」

  許敬宗道:「可是太尉如今已經主動請辭了。」

  「但是韓瑗、來濟還在。此二人乃是太尉的左膀右臂,他們若在,太尉的影響力不會削弱什麼,到時盧國公凱旋歸來,說不定他們會藉此反擊。」

  許敬宗聽得眉頭一皺,面露憂色,反擊?反擊誰?不可能反擊李治,而武媚娘也當上皇后了,這是改變不了的事,那不就是反擊他們,心想,這還真是不得不防呀,「那你說該當如何?」

  李義府皺眉道:「盧國公乃是開國功勳,德高望重,哪怕是陛下都得敬他三分,而太尉乃是陛下的舅舅,又主動向陛下請辭認錯,陛下仁孝,怕是已經原諒了太尉,非我等能夠動的了,但如果能夠除掉韓瑗、來濟,無異於折斷太尉的雙臂,這沒有了牙齒和爪子的老虎,就不是那麼的可怕了。」

  許敬宗道:「可是韓瑗、來濟亦非善類,如今他們處處避嫌,哪有機會可尋。」

  李義府道:「他們處處避嫌,無非就是害怕讓咱們抓到把柄,可若是咱們放鬆警惕,讓他們以為大家都淡忘了此事,說不定他們就會將機會送上門來。」

  第938章 任務突至

  如今李治那是春風得意,這運勢起來了,幹什麼那都是無往不利,內政方面,他剛剛從長孫無忌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完成高度集權,馬上,這北方捷報就來了,可見他這個皇帝當得那是相當不錯啊。

  這古代百姓是非常迷信,李治當皇帝以來,國內四海昇平,對外也是連戰連捷,他不是真命天子誰是,他也是從當年諸王爭儲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因為當初很多人都認為李泰、李恪都比李治適合,但是李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百姓心中,李治的名望自然是騰騰的往上漲。

  後宮!

  「臣妾參見陛下。」

  「免禮!免禮!」

  李治哈哈一笑,扶起武媚娘。

  武媚娘見李治如此開心,笑道:「看來司空對於戰局也是非常樂觀。」

  「嗯!司空說阿史那賀魯手中兵馬最多不過十萬,這幾戰損兵折將,要塞盡丟,士氣大損,難以再成氣候,只是要叮囑盧國公小心敵人亡命一撲,便可保證我軍全勝而歸。」李治不擅長打仗,但是他非常謙虛,善於用人,但凡是戰事,無關大小,他都會請教李勣。

  「陛下皇恩浩蕩,那阿史那賀魯逆天而為,只會自取滅亡。」

  武媚娘滿面開心地說道,看上去比李治還要開心一些,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資本在哪裡,李治開心,甭管她心裡是怎麼想的,但她一定會跟著李治一塊開心。這就是王皇后與她的差距所在。

  李治聽得極是開心,但嘴上卻道:「如今戰事還未結束,說這些還為時尚早。」又坐了下來,拿起桌上的水果吃了起來,這心情好,胃口自然也好。

  武媚娘眼眸一晃,突然想起什麼似得,坐了下來,道:「陛下,臣妾突然想到一事,不知當不當說。」

  李治正開心著了,道:「說!」

  武媚娘道:「如今北邊局勢一片大好,陛下何不讓韓藝去那邊領些功勞回來。」

  「韓藝?」

  李治微微一愣。

  武媚娘立刻道:「韓藝曾為陛下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其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又深得寒門子弟的擁護,只是年紀太小,未為國家立下甚麼功勞,因此只能徘徊在朝堂之外,但是他的才能也因此白白浪費了,陛下不也想重用韓藝麼。臣妾倒不是建議陛下立刻就提拔韓藝,只是讓他攢一些功勞,到時陛下要提拔他,也就有理可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