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瑗點點頭道:「我也是這般想的,如今太尉、左僕射他們都走了,下面的人也對咱們兩個是虎視眈眈,我們若不走,李義府他們如何上得來,他們一定會對付我們的。」

  他們兩個現在也很尷尬,在當初廢王立武的主力中,就剩下他們二人了,不走留在這裡幹什麼。

  來到兩儀殿內,二人心虛的向李治行了一禮。

  李治瞥了他們兩個一眼,嘴角含笑,道:「免禮!今日朕召你們前來,是有樣東西給你們看。」

  說著他拿著一份奏章遞給張德勝,張德勝接過來,又下去遞給韓瑗和來濟。

  來濟疑惑的接過奏章來,打開一看,頓時嚇得臉都青了。

  這一道奏章正是新皇后上的,這前半部分都是細數當初韓瑗、來濟如何如何反對立自己為皇后,寫得非常清楚,事無巨細,但後半部分卻是說雖然他們兩個對我多有得罪,但是他們曾為大唐做出不少的貢獻,忠於大唐,才華橫溢,善政,非常能幹,是不可能多得人才,陛下不但不應怪罪他們,反而應該表彰他們。

  這是要跟他們算舊帳啊!不然的話,你寫得這麼清楚幹什麼?擺明就是正話反說,看似不讓李治怪罪他們,其實就是要提醒李治,你看他們做了多少缺德事,不能饒過他們。

  韓瑗、來濟二人二話不說,立刻跪地認罪,請求李治免除他們的一切官職。

  但其實他們誤會了,武媚娘這一道奏章是要將這事說清楚,免得他們疑神疑鬼的,我記得你們以前是怎麼對我的,但是我現在選擇原諒你們,你們就不要害怕了,當然,也有警告的意味,讓他們不要再跳了。

  李治道:「你們這是幹什麼,皇后剛剛上奏表彰你們,你們就請辭,你們怎麼恁地冥頑不靈,難道你們還想繼續斗下去嗎。」

  「臣等不敢。」

  韓瑗、來濟立刻道。

  李治哼了一聲,道:「此事就到此為止,莫要再提了,朕還非常需要你們幫助朕治理國家,你們一定要竭心盡力,若讓朕再聽到你們要致仕的話,休怪朕不講情面。」

  二人相覷一眼,眼中儘是茫然。

  李治沉聲道:「怎麼?你們還想違抗皇命。」

  二人嚇得一哆嗦,急忙道:「微臣遵命。」

  ……

  在解決完韓瑗、來濟之後,李治在人員調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舉動,他先是下旨,提拔褚遂良的仇人韋仁約為御史中丞,因為韋仁約是出身京兆韋氏,有名門的光環,因此李治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來,大家紛紛贊成。

  隨後,李治又提拔杜正倫為黃門侍郎。

  這黃門侍郎可是一個大官啊,無數宰相都是從黃門侍郎跳上去的,簡直就是宰相的後補,雖說權力可能不如御史中丞,但潛力要勝於御史中丞。

  而這杜正倫原本乃是廢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因為李承乾的事,遭到被貶。

  按理來說,李治不可能去啟用李承乾的老師,但是這杜正倫跟李勣的關係非常要好,可謂是良朋知己。而李勣已經是大司空了,為數不多的正一品,位極人臣,沒有辦法再去提拔他了,賞他金銀珠寶,他也不要。李治提拔杜正倫,其實就是為了報答李勣,你當初這麼挺我,我現在也挺你的朋友。

  如今李勣地位是與日俱增,大家豈會反對。

  這兩個人都是針對宰相去的,李治現在就缺這高端人才。

  同時他還是做了一些人員調配,其中主要是提拔一些寒族上來,因為關隴集團長期的把持朝政,導致朝中的寒族勢力遠不如貞觀時期,李治也聽從了長孫無忌的意見,在朝中增加新的勢力。

  其中就包括加封韓藝為朝散大夫。

  但是也僅此而已,在最初擁護李治的那一批人當中,李治只是給了韓藝一個虛職,其餘的都沒有升,但他肯定會提拔這些人的,只是目前關隴集團的大臣們都誠惶誠恐的,如果這一下子將李義府他們全部給提上去,那人家誰跟你玩,留在這裡是等死呀。而且,李義府他們已經是副宰相級別的了,也不急於一時。

  大臣們一見李治這麼做,心裡都非常高興,尤其是寒門出身的官員,都仿佛看到了希望。

  這其實就是學李世民的,自己的人先不動,提拔一些有真正有才幹的人才上來,給大臣們一種任人唯賢的感覺,我現在求賢若渴,絕不會任人唯親,也不是任人為士,大家機會是平等的,只要你們努力,我就會提拔你們的。

  ……

  到此為止,廢王立武算是一個正式的終結,但凡參與此事的人,或賞或罰,都有了一個正式的結果。長孫無忌等一干元老,退的退,貶得貶,李治終於獲得自己夢寐以求的皇權,這是最主要的,至於武媚娘成功當上皇后,包括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成功,那都是皇權的附屬品。

  真正的意義,就是在於李治打破了關隴貴族的統治,再度加強了皇權,因為前面李世民就已經將山東士族壓制的非常狠,也就造成關隴貴族一家獨大,如今李治在這麼一壓,皇權就得到了高度集中。

  一個屬於李治的時代已經已經降臨了。

  但是廢王立武的意義卻不會到此終結,它的影響非常深遠的。

  歷史上常常批評李治軟弱,其實過於片面,李治也有著他強硬的一面,只是在某些方面顯得有些軟弱,這其實也是官二代的通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