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三人坐了下來。

  這絕對是大唐最為高端的會議,也由此拉開了決戰的序幕。

  從這由此可見,真正頂尖的對決,不是像電視裡面演得那樣,勾心鬥角,暗地裡使絆子,那都是女人玩的東西,就好像現在武媚娘玩那些手段,上不得台面的,在這種層面上的決戰,比得就是實力,沒有實力,一切都是浮雲。

  可是這兩軍對壘,李治真心感覺自己有點孤軍奮戰呀,但是事已至此,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了,開門見山道:「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朕今欲立武昭儀為後,不知三位愛卿以為如何?」

  非常直接,都到了這層面上了,還是說那些有的沒的,沒用,大家就攤開來說。而且,關於立武媚娘為後,李治只跟長孫無忌說過,那還是在家宴的時候開的口,這是第一回在正式場合談及此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長孫無忌沒有做聲,其實他從頭至尾,也沒有當著李治的面反對過,他跟楊氏、許敬宗都說過,但從未跟李治表過態,因為他如果當面跟李治衝突,那就是大問題了,他是託孤大臣,又是舅舅,又是當朝第一人,不到最後時刻,他不會選擇跟李治正面開戰的。

  而于志寧膽小怕事,再加上剛才褚遂良已經表過態了,那都由褚遂良說吧。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躊躇滿志的褚遂良站起身來,道:「陛下,皇后出身名門,又乃先帝親自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時,曾將陛下和皇后的手放在臣的手裡,說:朕這一對佳兒佳婦,今託付於卿。此言猶在耳邊,陛下當時也在,臣可有說錯半字?而如今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李治聽得眉角抽了抽,心中很是不悅,他就煩褚遂良動不動就拿李世民出來教訓他,李世民在的時候,他已經被教訓的夠慘了,都快嚇出心理疾病來了,如今李世民都去世了,你們有必要還整天將李世民掛在嘴邊嗎?現在我李治才是你們的皇帝呀!道:「愛卿此言差矣,皇后無子嗣,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能說未聞有過呢?」

  褚遂良知道李治也就能拿這個來說事,這都是早就備好的,緩緩說道:「陛下言之有理,據《大戴禮記》記載,有婦人七去之說,其一,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其二,無子,為其絕世也;其三,淫,為其亂族也;其四,妒,為其亂家也;其五,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其六,口多言,為其離親也;其七,竊盜,為其反義也。其中就包含無子,但此無子非常陛下口中的無子。

  其文後半段有詳細說明,『無子』要到知天命之年才可以確定,而皇后不過二十五而已,陛下說皇后無子,為時過早,此例已經列入我大唐律法中。另外還有規定,即使知天命之年還沒有生子,但是只要盡過孝,給父母送過終,這樣的妻子也不能出,而皇后當初是給唐太宗送過終的。」

  這古人還是非常保護婚姻的,也可以說是保護女人,這女人要到五十歲還沒有孩子,丈夫才能休妻,但這還有什麼休的,都五十歲了,其實就是不准單方面離婚,但是話說回來,離婚在唐朝也是非常常見的,女子還是弱勢群體。

  要講道理,褚遂良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這時候就體現讀書的用處了,因為古人尚古,你得引經據典,才能說服別人。韓藝厲害的是歪理,是鑽空子,你要他跟褚遂良講道理,他也講不過。

  李治不爽的看著褚遂良在那裡滔滔不絕,怫然不悅道:「朕乃天子,豈能與尋常百姓一樣,朕的後嗣可是關乎大唐江山。」

  言語間,透著威脅之意。我是天子,律法跟我有毛關係,你拿律法來束縛我,你是在開玩笑嗎?

  褚遂良道:「陛下貴為天子,就更應該以身作則,這麼做不合乎禮法,倘若陛下這麼做了,百姓必定爭先效仿,到時我大唐禮制必將崩壞,禍亂四起。還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著想,斷此念想。」

  李治見來硬得不行,語氣又緩和了幾分,道:「凡事不可盡拘於禮法,一味的墨守成規,又怎會進步呢?」

  褚遂良道:「那參天大樹,可為其美觀,修剪枝葉,但不能為求美觀,而挖其根,那即便是參天大樹,也必將會壞死,有些東西是不可以改變的。而且,皇后才是先帝指認的,若陛下以此罪名廢除皇后,憑何服眾,陛下怎能以一己私慾,置江山社稷和孝順而不顧。」

  這老傢伙油鹽不進。李治怒了,瞪著褚遂良。

  褚遂良有名的剛猛,絲毫不懼,也看著皇帝。

  這個老匹夫!李治暗罵一句,目光左右一瞥,長孫無忌和于志寧兩個老頭低垂著眼瞼,沉默不語。他們不說話,就是表示支持褚遂良,不支持的話,那肯定會反對褚遂良的。

  這裡攏共才四人,三人反對,他又說不過褚遂良,再說下去,也只會自討沒趣。李治一揮手道:「朕有些累了,你們先退下吧。」

  褚遂良眼中閃過一抹得意之色。

  「老臣告退!」

  三人齊齊行禮,退了下去。

  這第一回合交鋒,以李治全面落敗而告終,過程非常之快。

  但這只是雙方一次試探性的正面交鋒。

  其實褚遂良是要咬定三點,「名門出身」、「先帝所託」和「未聞有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