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韓藝還在迷糊中,這一件件事都來的太突然了,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說是好,關鍵前面是一個什麼情況,他也不清楚,於是道:「不知各位前輩如何看?」索性將問題拋給許敬宗等人。

  許敬宗立刻道:「這太尉、右僕射,以及長安令結黨營私,密謀造反,決不能姑息啊!」說著他向李治道:「陛下,老臣以為雖然王皇后不在當場,但肯定也有份參與,老臣建議將他們幾人論以謀反罪處置,廢除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

  李義府急忙站出來道:「微臣附議,此事決不能姑息,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操!你們兩個還真是深得為臣之道呀!韓藝聽得暗自不屑。

  你是在開玩笑嘛?就這點事,你就拿謀反罪來處置當今第一人,你自己都不相信啊!

  其實許敬宗、李義府當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就為了這事,你去扣動扳機,打得是誰都還不知道了。他們之所以這麼嚷嚷,只是想表明一點,就是我們是堅決擁護皇帝和昭儀的,誰跟皇帝作對,我們就要弄誰,我們不懼生死,我們可以為你衝鋒陷陣。

  許敬宗這話聽著都不靠譜,但是其中是大有內涵。

  為人臣子,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忠心,這才皇帝最喜歡的臣子。

  李治聽得很欣慰,但是也沒有做聲。

  韓藝也大概明白是個什麼情況了,道:「陛下,此案若以謀反罪來處置,恐怕難以服眾,還請陛下三思。」

  他與許敬宗走的路線不一樣,許敬宗是激進派,但也不能說沒用,他天天在朝中嚷嚷著,長孫無忌拿他還沒有辦法,其他的大臣見了,肯定會覺得皇帝還是皇帝。韓藝還是屬於實用派,凡事三思而後行,而且他的忠心,已經不需要在去證明了,畢竟他很早就跟著李治了,而且又是李治一手提拔上來的。

  而這兩種人才,李治現在都需要,朝著韓藝道:「那你以為如何?」

  韓藝微一沉吟道:「回稟陛下,臣子私下來往,也是常有的事,雖說他們談論的話題,實為不妥,但是太尉和右僕射皆無過分的言論,反而一再強調是為了江山社稷,雖然此乃無稽之談,但是以此論以謀反罪,絕對難以服眾。微臣建議將長安令貶出長安,以示警告。」

  言下之意就是要殺雞給猴看。

  崔義玄也站出來道:「陛下,特派使說得有道理,此案只能說他們有結黨營私之嫌,但若以謀反罪論處,恐怕證據不足,反而還會引起軒然大波,當慎重應對。」

  許敬宗道:「陛下,特派使之言雖然不無道理,但只是將長安令貶出長安,恐怕不足以威懾他人,老臣認為至少也得將裴行儉發配三千里,永不得回京。」

  韓藝道:「許大學士,你可有想過若要發配三千里,這得給予多大的罪名,那麼勢必會牽扯到他人,而長安令出身河東裴氏,這會讓河東裴氏靠向太尉那邊,到時陛下反而會騎虎難下。」

  李治點點頭道:「韓藝說得有道理。」

  河東裴氏在隋唐二朝都是極負盛名的,在朝中的勢力可是不容小覷的,李治現在可不能輕易樹敵,因為一個裴行儉將整個河東裴氏都給得罪了,那真是得不償失。

  許敬宗道:「如此難得的機會,僅僅是將長安令貶出京城,這未免也太輕饒他們了。」

  韓藝瞧了他一眼,你這老傢伙見縫插針的本事還真是一絕啊!

  李義府心領神會的站出來,道:「陛下,左僕射年事已高,但卻身兼數職,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微臣建議擢升許大學士為禮部尚書。」

  這話題看似跳躍的無厘頭,但是其中關係非常密切,李義府這話無非就是建議李治借長孫無忌之失誤,提拔自己的人上去,達到此消彼長的目的,其實許敬宗那話也就是要求李治升他。李義府心如明鏡,他上回撈到了中書侍郎,而許敬宗衝擊中書令失敗,許敬宗心裡肯定不高興,李義府可不想跟許敬宗鬧掰,於是順水推舟。

  但他也不是隨口說的,心裡也是算計很清楚,首先,禮部尚書雖然品階高,但是沒有實權,一直都是于志寧兼任,但不管怎麼樣也是三省六部中一個首官,地位是大大提高了,畢竟品階擺在這裡,對於廢王立武之事,還是有極大的幫助,另外,許敬宗以前就當過禮部尚書,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權力肯定比不上李義府的中書侍郎,這一筆帳李義府是算得清清楚楚,既能安撫許敬宗,又不至於威脅到自己。

  李治點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他心裡也明白,許敬宗盡心盡力,總得提拔他一下,不然的話,就太不公平了。

  許敬宗心裡也滿足,他不敢奢求太多了,中書令這些重要職位,長孫無忌肯定不會放手,他不能再一次承受失敗了,他要求穩。

  主要是上回衝擊中書令失敗,令他面子過不去,有損他的威望。李義府升了,崔義玄升了,韓藝就更不用說了,小小年紀,已經是六品官員了,就他一個人沒有升,下面的人見了,肯定認為不得帝寵,自然會偏向李義府他們,他這一回一定要晉升,什麼官職都好。

  嘖嘖!多日不見,他們的默契又見漲不少啊!實在是韓藝今日沒啥心情,不然的話,他非得搞點破壞什麼的,即便不能阻止許敬宗晉升,也要讓他嚇出一身冷汗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