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德儉激動道:「舅舅,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許敬宗忙道:「什麼好消息?」

  王德儉將李義府的事告訴了許敬宗。

  許敬宗聽後,一臉困惑,道:「這與我有何關係?」

  王德儉道:「舅舅,論身份,論地位,論名望,李義府皆是遠不如舅舅,如今他要拼了性命去支持武昭儀,倘若他成功了,那就證明太尉還是非常忌憚的陛下的,舅舅何不見機行事?」

  許敬宗聽得面泛愁色。

  王德儉繼續勸說道:「舅舅,你如今已經得罪了太尉,想要緩和是很難的了,倘若此事讓太尉平定下來,太尉一定會來找你算帳的,如今有李義府衝鋒陷陣,你還怕什麼,不瞞舅舅,我反正是打算好了,如果李義府沒有被貶,那我也上奏支持武昭儀為後。」

  許敬宗驚訝的看了王德儉,這王德儉向來非常謹慎,竟然說出這種話來。

  王德儉繼續道:「舅舅,太尉在上面,咱們一輩子都別想出頭,如今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不能錯過。」

  許敬宗想想也是,那崔義玄與自己年紀差不都,就因為一道奏章當上了御史大夫,點頭道:「好!就依你所言。」

  ……

  李義府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下午就將奏章寫好,一直揣在懷裡,守了半夜,終於讓他等到一個機會,將奏章給李治遞了上去。

  李治當時正陪著武媚娘這個孕婦坐在寢宮裡面聊天,突然張德勝拿著一份奏章上來,說李義府上了一道急奏。

  「李義府?」李治皺眉下你想了想,突然一怔,自言自語道:「這裡李義府不是馬上就要調去壁州當司馬了嗎,怎麼這時候上了一道奏章來。」

  雖然是長孫無忌那邊的意思,但肯定是李治下得命令,好歹也是一個正五品上的大臣,又是中書舍人,平時要幫皇帝起草詔令的,李治也認識李義府,不可能長孫無忌一句話,就將李義府給弄走,必須還得皇帝批示。

  其實朝中文武大臣這麼多人,皇帝哪裡個個都認識,皇帝的任免權其實只局限三四品以上的官員,經常在一起談論國事,四品已下的任免大權,基本上是在吏部手裡,因為吏部負責考核,通常來講,吏部的建議,舉薦或者調遷,皇帝通常不會細問,直接批閱,除非是認識的,可能會問上一兩句。

  李治都快將李義府給忘記了,都沒有怎麼注意就是批示了,如果誰要任免韓藝的話,那他非得弄死你,帶著一顆疑惑的心,打開奏章一看,不禁一怔,來來回回看了幾遍,但隨後就皺了皺眉頭,並未像當時收到崔義玄那道奏章一樣,興奮的鞋都不穿,就跑去告訴武媚娘了。

  一旁的武媚娘見罷,好奇道:「陛下,出什麼事呢?」

  李治將奏章遞給武媚娘。

  武媚娘也是很疑惑的接過奏章一看,眼中光芒就如爆炸一般四射開來,雙手微微顫抖著,但也就是瞬間的事,很快她就面如止水,帶著一絲期待道:「陛下,你如何看?」

  李治有些猶豫道:「前面韓瑗上奏,請求朕將李義府調去壁州當司馬,朕已經批准了。」

  韓瑗可是長孫無忌堂妹夫,同屬一個集團,他的意思,估計也就是長孫無忌的意思,只是這些小事,犯不著長孫無忌親自開口。

  武媚娘眸子一動,道:「陛下何不召韓藝來問問。」

  李治一番思考過後,嗯了一聲,朝著外面道:「立刻宣韓藝入宮議事。」

  此時韓藝都已經睡下了,被張德勝這個太監給叫了起來,急急忙忙跟著張德勝入宮。

  韓藝沒有去兩儀殿,而是來到書房,裡面坐在二人,正是李治和武媚娘。

  韓藝見武媚娘也在,大概猜到是什麼事了。

  李治就將李義府的這一道奏章給了韓藝看。

  韓藝打開奏章一看,故作驚喜道:「陛下,這是好事啊!」

  李治猶豫道:「前日韓侍中曾上奏,彈劾李義府品行不正,好搬弄是非,與同僚不睦,建議將他調往壁州做司馬,朕當時已經批准了。」

  第638章 投名狀

  相比起崔義玄而言,這一回李治顯得非常慎重的多,主要是前面韓瑗才建議調李義府去壁州,他也答應了,而且他知道這肯定是長孫無忌的意思,如今再反悔的話,那就是直接駁回了長孫無忌的建議,這其實倒也無所謂,反正現在兩邊在拉鋸戰,碰撞是難免的。關鍵在於那崔義玄是出身清河崔氏,而且又立下大功,威望高,對於李治而言,這是一個強援,他必須得留住,而李義府出身寒門,在朝中沒有半點勢力,為了他去直面駁回長孫無忌的建議,這是否划算。

  說來說去,就是李義府是否有這個價值。

  這是李治考慮的問題。

  韓藝心裡清楚的很,道:「陛下,微臣認為,李義府是非留不可。」

  李治聽他說的恁地肯定,好奇道:「為何?」

  韓藝道:「陛下有沒有聽過一句話,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李治愣了愣,沒有做聲。

  太尉是皇帝的敵人嗎?

  誰人敢說!

  韓藝忙道:「微臣失言,還請陛下恕罪。」

  李治哪裡不明白,這傢伙是故意的,裝作別沒有聽見,道:「你繼續說下去。」

  「遵命!」

  韓藝一抱拳,道:「陛下,李義府這一道奏章,令微臣想到了另一條路。崔大夫畢竟還有崔氏在後面,對他有所限制,他心中始終有些顧慮,但是李義府不同,李義府出身寒門,他不需要顧忌什麼,而且朝中肯定還有許多像李義府這樣的人,這些人皆是出身寒門,其中不乏有才之士,但卻受盡打壓,不得重要,陛下若能借用李義府,將這些人招攬過來,集中起來,這勢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