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三,順勢而為。

  因為當下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很多百姓有不少存糧,但是缺少很多生活用品,尤其是城外的百姓,在城外建立一個市場,可以為城外的百姓提供一個交易場所,讓他們可以從容的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隨著來長安的外國人士愈發增多,長安城內已經顯得有些擁擠了,如此下去,遲早要面臨擴建,我們元家來幫你搞郊外建設。

  最後還總結了一句,我們元家建立這個市場,只是一種嘗試,完完全全願意服從朝廷的安排和管制,並且願意交納足夠的稅錢。

  說得是有理有據啊!

  但是仔細一看,其實也就是表面工夫,如果韓藝說他的北巷願意接受朝廷的管制和安排,那戶部肯定全權接管,但是元家不同,元家實力雄厚,地位又擺在這裡的,戶部肯定不會像對韓藝一樣,去對元家,等於還不就是讓他自己弄。

  而且元家這一道奏章上得確實是恰到好處。

  一來李治心情非常好,二來,元家是一個純粹的商業家族,擁有無與倫比的財力,沒有人敢小覷元家,小心你沒有水果吃哦。但這個大家族在政治上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利益上倒是與朝中許多大臣有來往,但也僅限於利益上,不涉及朝政的。李治現在正想著招攬人才,沒道理還跑去得罪元家,而且他當初批准韓藝建立市場,這回要是不准元家建立市場,那未免就說不過去了,朝中大臣也會反對的。

  李治見韓藝看得差不多了,才道:「關於此事,朕還是有些猶豫,而商業方面,你比朕要熟悉的多,你有話但說無妨。」

  韓藝奏章一合,笑道:「陛下,微臣覺得元家的這一道奏章非常有道理,值得去嘗試一下,反正又不用朝廷出錢,而且元家還是交納稅錢,如果於朝廷的利益不合,關了就是。」

  李治點點頭,道:「這一點朕也考慮過,但是在郊外建立市場,與我朝的均田制始終是有些衝突,如果只是元家一家,那倒也無所謂,倘若人人爭先效仿,均田制恐怕會遭到破壞。」

  均田制就是將人口限定在土地上,不能離開自己的土地,你要離開就得餓死,為此唐王朝嚴格將市場限定在市內,你想做買賣都沒有地方,一切都是為了鼓勵農業發展,韓藝能夠建立市場,都是借了平康里的特殊地理位置,如果在城外建立市場,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均田制,這是李治比較擔憂的地方。

  韓藝笑道:「這很簡單,以朝廷的名義建立這一座市場即可,我相信元家會妥協的。」

  「這倒是可以。」

  李治聽得稍稍點頭。

  一旁的武媚娘突然笑道:「韓藝,你就不怕元家的市場建立起來,會搶走你北巷的買賣嗎?」

  不愧是武士彠的女兒,果然有著敏銳的嗅覺。韓藝自信道:「這做買賣本就是各憑本事,如果元家能夠搶走,那是他厲害,我認輸。」

  李治笑哈哈道:「你可別小看元家,元家比你想像中的要強得多。」

  韓藝道:「陛下說的是,微臣銘記於心。」

  其實他當然知道,元家建立市場,十有八九是衝著他來的,目的就是要壟斷市場,以前只有東西二市,買賣人少,而且實力不是很強,元家一枝獨秀,暗中壟斷了不少行業,但是韓藝的出現,直接危及到了元家的壟斷,從元牡丹與北巷的合作就可窺見一斑,以前是人家跑去求元家合作,現在是元家跑來北巷,與韓藝合作,主導的是韓藝了。

  這是元家不願見到的,他們必須要搶回主導權。

  商談完此事之後,韓藝就離開了。

  「此子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氣量,著實令人感到驚訝啊!」

  李治兀自是讚不絕口,真是太貼心了。

  武媚娘笑道:「若非如此,他小小年紀,又出身貧寒,豈能當上六品官員,這恐怕自漢朝一來,都未有過的。」

  「是啊!」

  李治呵呵一笑,突然問道:「楊思訥一事,他怎麼說?」

  武媚娘倒也沒有隱瞞,將韓藝的話告訴了李治。

  李治聽後又問道:「那你如何看?」

  武媚娘淡淡道:「楊思訥與臣妾算是表兄妹,但是他卻態度不明,臣妾不好意思再為他說話了。」

  不說其實就是對楊思訥的支持。

  李治點點頭,道:「如今朕是用人之際,而且朕對於楊家還是多有恩賜的,並且他們楊家與皇室也有聯姻,再加上楊思訥與你和韓藝的關係非淺,朕還是覺得可以信任他。」

  第607章 高深莫測

  「崔義玄?為什麼偏偏是崔家的人。頭疼啊!」

  韓藝從皇宮出來後,面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其實元家那邊的動作,他是有準備的,因為他知道,他要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就必須過元家這一道坎,這一番鬥爭是避無可避的,他也一直在為此籌備,只是他沒有想到,元家會以市場來對抗市場,他以前猜想,元家可能還會聯合兩市來對付他,這反倒引起了他的興趣。

  他主要擔憂的還是崔義玄。

  雖然他在李治面前極力支持崔義玄出任御史大夫,但是其實這對於他而言,這只是一個下下籤,最好的當然是由他自己來當,其次是鄭善行、盧師卦、王玄道,包括楊思訥在內,這些與他關係密切的人,最次的就是崔義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