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好好!」

  長孫無忌呵呵一笑,伸手扶起張銘,讓他坐在自己邊上,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道:「銘兒,這患難見真情啊,我那侄媳婦是一個好女人,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能在這時候都還義無反顧的支持你,相信你,並且願意賠上自己的名聲,這才是賢妻良母,你能娶她為妻,真的是你的福氣,有她在你身邊,我也放心不少,你今後要好好待人家,可莫要再辜負她了。」

  張銘聽得眼眶一紅,淚水一個勁的往下掉,心中是萬分後悔,表面上看,蔣秦氏無論在姿色,還是才學方面都要勝過張謝氏,但是真正到了這緊要關頭,張謝氏就展現出自己的堅強來,不顧一切的去支持張銘,支撐著這個家,做了最明智的選擇,如果她也倒打一耙,那張銘早就玩完了,而蔣秦氏卻沒有任何主意,被蔣獻玩弄於鼓掌間。

  但是你要說長孫無忌就一點不生張銘的氣嗎?

  那肯定不是,長孫無忌心裡氣死了,栽培了十多年呀,瞬間化為烏有,這要不生氣那就真成佛了,只是他知道,事已至此,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張銘需要的支持和包容,必須要激勵他振作起來,不管怎麼樣,張銘能力還是有的,由此可見,長孫無忌還是不願放棄他,不甘心啊!

  舅甥二人在小屋內說了將近半個時辰,長孫無忌才起身離開了。他此行就一個目的,激勵和支持張銘,甚至都給了暗示,只要你改過自新,堅持下去,我一定會想辦法將你弄回長安來。

  長孫無忌何許人也,他的到來,就已經是對張銘最大的激勵了,他的話對於張銘而言,就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韓藝心裡其實也多多少少猜到一些,但是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如果張銘還能回來,或者說回來時,還能對他造成威脅,那他混得就是相當失敗了。

  送走長孫無忌後,韓藝伸展了個懶腰,道:「總算是結束了。」

  話音未落,就見鄭善行、王玄道二人急匆匆從裡面走了出來。

  「韓小哥,大事不好了。」鄭善行急切道。

  韓藝驚道:「出什麼事呢?」

  王玄道也是一臉憂慮道:「師卦他不見了。」

  韓藝一怔,道:「什——什麼事?剛才他不還在這裡嗎?」

  王玄道道:「太尉來了之後,他就不見了。」

  日!開什麼玩笑!韓藝頭疼道:「我想我們得馬上進宮一趟。」

  第582章 御人之術

  「這頭犟驢真是欺人太甚,可惡至極……!」

  李治罵咧咧的來到寢宮,屋內的武媚娘聽得一臉詫異,「陛下,你不是去見盧師卦了麼?這是誰把你氣成這樣了。」

  「還不就是盧師卦那頭犟驢。」

  李治怒不可遏道:「朕以為他在外面轉一圈回來,性子應該收斂了許多,哪知道還是跟以前一個德行,倔強的要命,死都不肯低頭。」

  武媚娘困惑道:「這——這又是怎麼回事?」

  李治將一封奏章扔在桌上,「你自己看吧。」

  武媚娘疑惑的瞧了眼李治,又拿起奏章打開一看,詫異道:「認罪書?」

  李治道:「你看看,你看看,這犟驢寫的都是一些什麼,朕好不容易才將這事了結,他這麼一鬧,這事怕就會鬧個沒完沒了了。」

  武媚娘看了一會兒,合上奏章,道:「陛下,盧公子將這份認罪書遞上來是什麼意思?」

  李治道:「還能是什麼意思,他認為此案疑點頗多,不能就此判決,朕是好說歹說,就差沒有將話說穿了,可是這犟驢不但不聽,反而教訓起朕來,說朕貴為君主,當以身作則,不能枉顧律法,顛倒黑白,還說什麼到時群臣效仿朕,國將必危,你看他說的這是什麼話,朕若非念及昔日友情,非得一刀殺了他,他明明就知道這封認罪書一旦被人知曉,會惹出多大的亂子來,但是他還在這裡跟朕較勁,朕當時都快給他氣死了。」

  武媚娘咯咯一笑,道:「這盧公子還真是有趣。」

  「朕可沒覺得哪裡有趣了。」

  李治道:「其實他這種性格,根本就不適合入仕,朕當時確實欠考慮了。」

  武媚娘聽得微微一愣,笑道:「那不知陛下是如何處置盧師卦的呢?」

  李治嘆了口氣道:「朕也不知道,明日就要宣判了,朕可不是在這關頭出什麼差錯,只好先叫人看著他的。」

  武媚娘笑而不語。

  李治斜眸一瞥,道:「這有什麼值得好笑的嗎?」

  武媚娘道:「陛下,貞觀時期,朝政清明,能臣輩出,但是要說這朝政清明是因為滿朝文武皆是君子嗎,依臣妾之見,那也未必,縱觀古今,哪朝哪代,沒有能臣,但是有些朝堂是烏煙瘴氣,有些朝堂卻是朗朗乾坤,區別就在於君主,明君,則朝政清明,昏君,則朝政腐敗。」

  李治聽得若有所思。

  武媚娘繼續說道:「記得太宗聖上曾言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太宗聖上還只是說世上人才輩出,說沒有人才的人,只是你不會識人罷了。而陛下前面就有這個一個人才,但是陛下卻想棄之不用。

  作為君主,治理國家,需要的是各式各樣的人才,因為治理天下,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困難,君子是無法解決的,只有用小人才能解決,反之亦然,所以朝堂之上有君子,有小人,也有奸人、惡人,這樣朝堂上才會達到平衡,而陛下在處理國事時,才不會覺得人才睏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