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這一回範圍更加擴大了,直接覆蓋了整個長安城,因為要捉拿兇手啊!

  全城戒嚴。

  ……

  太尉府。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這是誰人恁地大膽,竟敢當著陛下的護衛行兇殺人。」

  褚遂良也是氣得在大堂中走來走去,別說李治了,他都覺得丟人了。

  韓瑗若有所思道:「此人看上去好像是為張銘報仇,但也可以說是在陷害我們啊。」

  柳奭突然道:「你們說會不會是——」

  「子邵!休得胡言。」

  一直沉默的長孫無忌突然喝止道。

  柳奭低眉偷偷瞥了眼長孫無忌,閉口不言了。

  來濟道:「太尉,如今事情越鬧越大,現在陛下龍顏大怒,誓要捉拿兇手,大理寺都已經出動人馬開始捉人了,而且大家現在連抱怨都不敢了,畢竟這都將陛下給卷了進來,下面那些人可能會頂不住了。」

  長孫無忌眉頭緊鎖,沉默不語。

  韓瑗怯怯道:「太尉,這——這張銘怕是保不住了。」

  長孫無忌瞥了他們一眼,突然長嘆一口氣,道:「我知道了,過了今日再說吧。」

  韓瑗、來濟也是紛紛嘆氣。

  他們都知道這事他們已經沒有了勝算,雖然聰明人都知道,蔣獻的死,對於張銘其實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表面上來講,也不能排除是張銘的黨羽所為,這就給了李治發揮的空間,至少李治可以認為張銘在外面還有死黨,這樣的話,就可以有理由懷疑任何一個人,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這麼玩的話,沒有人敢再冒頭了,弄不好就是一個謀逆大罪,這就真的可能審處一個謀反大案來。

  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終還是敗在了蔣獻手中,而且還是死了的蔣獻。

  ……

  傍晚時分。

  一名大漢悄悄來到了太尉府。

  「小人見過太尉。」

  「查得怎麼樣?」

  長孫無忌皺眉問道。

  那大漢略帶一絲遺憾道:「已經有些眉目了,但是今日全城戒嚴,而且四處都在捉拿與此案有關的人,小人見這種情況,不敢再讓人去調查了,如果被人知道,我們也在調查此案的話,說不定會生出更大的麻煩來。」

  過得半晌,長孫無忌長嘆一聲,道:「到此為止吧。」

  「是。」

  ……

  當晚剛剛入夜,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便急急入宮面聖。

  來的還真是快啊!李治暗道一句,嘴上卻道:「三位愛卿這時候求見,莫不是有什麼要事?」

  褚遂良就道:「陛下的憤怒,臣非常理解,畢竟有損皇家顏面,但是如今春耕已經開始,而長安城內又是人心惶惶,於春耕不利,還請陛下以大局為重。」

  政治家嗎,怎麼說都有理。

  春耕和秋收是唐朝最為重要的時刻,因為唐朝是純粹的小農經濟,任何政策都是為了保護好春耕、秋收,你天天派士兵到處遊蕩,百姓哪裡有心思種田啊,嚇都嚇死了。

  李治眉頭一皺,道:「朕倒也不想延誤春耕,只是那刺客實在是太可惡了,竟然刺傷了朕的四名護衛,還殺死了此案最為重要的要犯,朕若不緝拿住兇手,天下人豈不是都會看朕的笑話。」

  長孫無忌立刻道:「陛下,此事皆因張銘而起,陛下應該立刻判其死刑,以儆效尤,威懾天下。」

  褚遂良也道:「臣也贊同,此案拖得實在是太久了,給朝廷,也給百姓帶來極大的困擾。還請陛下早日判決,還長安一個安寧。」

  李治見他們終於妥協了,心中爽翻了,道:「二位愛卿,以百姓為重,朕也明白,但是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對這麼快判決,而且我朝要判決死刑,還得五復奏之後,才能判決。」

  因為唐朝是非常注重百姓的,地方的死刑案,要三復奏,京師的死刑案要五復奏,就是皇帝懷著憐憫蒼生之心拒絕很多次奏請之後,才能判決死刑,這就是怕出現冤案的發生,還未非常注重人命的。

  褚遂良聽著怪彆扭的,總覺得李治這話是在暗諷他們,但也沒有辦法,道:「陛下請放心,這臣去跟他們說,加快五復奏,任何事也大不過春耕啊。」

  李治道:「可是這殺害蔣獻的刺客怎麼辦?」

  長孫無忌道:「陛下可以命人暗查,如此便可避免耽誤春耕。」

  李治點點頭,見好就收,道:「好吧,就依幾位愛卿所言。」

  韓瑗突然道:「陛下,不管怎麼說,張銘乃功勳之後,他殺霍元德等人,也是事出有因,並非是肆意妄為,而且我朝一直都提倡減少死刑,微臣建議將張銘發配外地,永不准回長安,體現陛下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如此也就不需要五復奏,可即刻判決。」

  長孫無忌立刻喝道:「胡說,張銘犯下如此大罪,豈能輕饒,必須要嚴懲不貸。」說著他向李治抱拳道:「還請陛下判張銘死罪。」

  李治低眉沉吟半晌,道:「朕覺得韓愛卿言之有理,父皇在世時,常常教導我,要民本治國,對於死刑一定要慎之又慎,張銘固然可恨,但是念在他這些年來,為國家做出不少貢獻,死刑就免了吧。」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就將其發配桂州,永不准回京。」

  韓瑗心中長出一口氣,忙道:「管子曰,人主者,溫良寬厚則民愛之。陛下宅心仁厚,乃是江山社稷、百姓之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