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還有十餘個侍衛。

  皇帝竟然駕臨北巷?

  這在以前可是無法想像的。

  包括韓藝也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回來。

  院中眾人皆是大驚失色,呆若木雞。

  過得半晌,才反應過來,齊齊上前,向李治行禮。

  「免禮,免禮。」

  李治手一伸,笑道:「朕今日只是微服出巡,這禮數能免則免吧。」

  「遵命!」

  眾人這才站起身來。

  李治目光一掃,略顯驚訝道:「無衣,牡丹,紅綾,想不到你們都在啊!」

  蕭無衣笑吟吟道:「我和紅綾是來找牡丹姐的。」

  元牡丹道:「我來此是想與韓藝談一些買賣上面的事宜。」

  哇!用得著撇得這麼幹淨麼,說好的貴賤善惡呢?韓藝聽得老鬱悶了。

  李治倒也沒有多想,目光又落在韓藝身上,道:「韓藝,你還真是與眾不同啊,在這一群貴族女子當中,竟然敢這般說,難道你真的不怕她們找你麻煩嗎?」

  說到底,你才是貴族的統領,反正話都已經說出口了,那我何不就來一回擒賊先擒王。韓藝笑道:「且不說他們了,縱使陛下在此,臣也敢直言不諱。」

  李治聽得饒有興趣道:「那好!你倒是說說看。」

  韓藝微一沉吟,笑問道:「陛下以為漢武帝與秦二世如何?」

  李治聽得一愣,道:「殘暴不仁的秦二世怎能與漢武帝相提並論。」

  韓藝搖搖頭道:「陛下錯了。」

  李治詫異道:「錯了?錯在哪裡?」

  韓藝道:「漢武帝和秦二世同是王子,後來又都成為了帝王,出身自然不用多說,而帝王代表的就是至高無上,無比的尊貴,若以當今的貴賤之說,他們本無任何分別,因為他們身上都穿著的是龍袍。」

  李治愣了愣,不免沉思起來。

  而站在他身後的王玄道三人,紛紛彼此用眼神交流,隨即頻頻點頭。

  韓藝又在問道:「陛下以為漢武帝和秦二世如何?」

  李治看了眼韓藝,道:「你是想告誡朕,一個帝王的尊貴與否,不在於這一身龍袍,而是在於帝王的本身?」

  韓藝點點頭道:「正是此理,同樣是帝王,為何漢武帝受到後人敬仰,而秦二世就受盡天下人唾棄呢?關鍵還是在於他們的所作所為,一個人是否偉大,是否尊貴,不在於他的出身,而是在於他為這個世界貢獻了多少,帝王也不例外,再至高無上的出身也掩蓋不了秦二世的種種惡行。

  太宗聖上為何能夠得到天可汗的尊稱,其中理由有很多,但是絕不是因為太宗聖上是出自隴西李氏。陛下若是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就應當忽略身上的龍袍,而是將注意力放在江山社稷上面,勤政愛民,時時刻刻為百姓著想,倘若陛下做的不好,同樣也會如秦二世一般,遺臭萬年的,龍袍縱使能夠震住一時,卻也掩蓋不了一世,是非對錯,自在民心,這對的錯不了,錯的也對不了。話說回來了,既然帝王都是如此,合乎百姓?」

  這一番話可謂是大膽至極,怕是連魏徵都不敢這麼說。

  龍袍、帝王、遺臭萬年,這可都是大忌之詞啊!

  李治自己都愣住了,他真沒有想到韓藝竟然敢這般說。

  一向明哲保身的元牡丹,中樞系統都已經被韓藝的這一番話給徹底摧毀了。

  王玄道、鄭善行、盧師卦也是汗流浹背。

  唯獨楊飛雪和蕭無衣是甚感激動,只覺內心無比澎拜。

  氣氛顯得非常詭異。

  忽聽一人道:「臣妾恭賀陛下獲此良臣。」

  說話的正是武媚娘。

  這一句話,立刻化解了尷尬的氣氛,李治哈哈一笑,很是開心道:「朕一直以來都非常羨慕父皇有像魏公那般敢於諫言的臣子,然如今,朕也有韓藝。你說非常對,朕雖然穿上這一身龍袍,但這並不能證明什麼,朕還需要證明自己,光憑這一身龍袍,是不足以萬古流芳的。」

  頓了頓,他又道:「貴賤與否,在於世人之見,世人之見,又在於人之本身,跟士庶出身毫無關係,士族之所以成為士族,只因他們家族出現了很多受人敬仰的治國之能臣,絕非是因為他們的姓氏,跟他們家族其他人也並無太大的關係。朕明白了,朕也希望爾等也要謹記這一點,切不要因為自己是和出身,而感到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倘若因此而為非作歹,縱使朕不說話,天下百姓也會唾棄你們的。」

  「臣自當銘記於心。」

  鄭善行、王玄道、盧師卦三人立刻拱手說道。

  李治這一番話,當然就是說給他們聽的,因為這裡就他們三個士族之臣。

  武媚娘嘴角微微露出一抹微笑。

  於公於私,她都贊成韓藝之言,故此方才才出言相助。

  畢竟她可是寒門出身,如今她正在全力衝刺後位,出身是她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難關,她必須要打破這個傳統,而她自以為除了出身之外,其餘的都要強於王皇后,故此韓藝這一番話是深得她心。

  第375章 越俎代庖

  「多謝陛下誇獎,臣何德何能,敢於魏公相比。」

  韓藝拱手一禮,看似惶恐,其實非常淡定。

  他之所以敢這麼說,皆是因為當今皇權正面臨著貴族的挑戰,這個門第論,其實對帝王而言,影響不大,畢竟帝王是帝王,這是名正言順的天下第一,是獨一無二的。但貴族如果拋棄出身門第的話,那就跟百姓一樣了,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如果要李治以身作則,以能力、善惡來區分貴賤,他當然也願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說不是上上之策,但是中間還是有兩百之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