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國號,張力想了很久。很明顯什麼“中華人民xx國”是不可能的,這年月用這種國號純屬扯淡。

  也不可能去用什麼漢、唐之類,用“華夏”也不合適,乾脆就沿用“大明”的國號。只是改一個字,這其實有莫大的好處。

  首先所謂的明朝,其實說“明”是錯誤的,人家朱元璋建立的國號叫做“大明”。但凡明代的正式文書,國號一定“大明”而不是“明”。這一點也被滿清韃子學去了。他們口頭禪“我大清”這種說法很正確,因為人家黃台吉建國之時,國號正是“大清”而不是“清”。

  既然國號用兩個字是慣例了,那麼“新明”這兩個字也就沒什麼不妥。

  這裡面也有一層拉攏人心的意思,我張力是大明之臣,大明亡國其罪不在我,我的國號沿用“明”字,實在是心念舊國的一種表示。

  而這個“新”字,又與先前的“大明”區分開來--新,實在是個絕妙的字眼。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第二章的內容,對於熟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從動態的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的意思!

  做新民是中國古代的帝王成湯的座右銘,倡導代表人類不斷發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一個日積月累的變化,從量變到達質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是人類思想進步和物質創新的哲學。

  張力要推行的工業革命,或者再往後的政治改革。都需要這一個“新”字。

  ……

  新明王國建立了,張力出任的是國家元首。這個名稱實在是很前衛,不過字面意思理解也不難,“元”和“首”都有“頭兒”的意思。相當的淺顯易懂。

  進入京師之後,張力將以前自家的宅子擴建了一倍有餘,就這麼搬進去了……

  正當所有人被“元首”這個稱呼震撼的時候,張力居然不進紫禁城,這是什麼意思?

  張力很快發表通告,說紫禁城包括昌平的皇陵都要修繕。以後作為文物古蹟保護起來--至於開放參觀,張力並沒有提,現在提這些太過驚世駭俗。

  張力的這一舉動,被輿論視為善待前朝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大量心懷故明之人的人心。

  萬事開頭難,王朝新建大量的瑣事等著張力去拿主意,張力暫時照搬以前大明朝相對合理的制度,等以後再徐徐改進。

  畢竟完全用後世的那些制度在現在絕對是不行的,因為有現代思想的人,只有張力一人而已。所有識字之人都是讀四書五經長大,這是張力必須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制度可以照搬,但是改良卻逐步開始。譬如眼下最為重要的,一切一切的基礎,那就是教育。

  而教育的根本,便是考試。

  張力有些吐槽後世的教育制度,似乎根本就不重視素質教育。然則素質教育顯然不能當飯吃,因為高考制度決定了--分數才能當飯吃……

  新明王朝的改革一定很多,張力也會徐徐推進--現在張力才二十歲出頭,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完成國家的改良,使之成為近代國家。

  但是眼下新明王國的第一項改革也最為引人注意,那就是科舉。張力規定科舉分科,初步分為工科、農科、商科、兵科、國學科五科,以後再逐步調整。

  這裡面工、農、商、兵四科顧名思義,考的都是相關的內容。而張力設立了一個國學科,乃是一招妙棋,可以大大的降低改革的阻力。

  是啊,大明朝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四書五經,你張力一來就不考八股文,而去考什麼工、農、商、兵,這不是斷人生路麼?

  歷史讓他們成為了八股文的受害者,但錯誤的並不是他們本身,而是制度。張力要改革,也必須考慮這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國學科就這麼出來了,考中之人也可以做官,不過是偏文方面的官職,譬如國子監之類的。這國學科並不限制文體,你願意寫八股文就寫八股文,你願意寫詩寫詞甚至寫短篇小說都行,採取一種海納百川的考試風格。

  這樣那些完全不懂變通的讀書人,也可以去考國學科,繼續寫他的八股文,也算是有個念想。而更多的聰明人,肯定是會另闢蹊徑,不再抱著一棵大樹吊死。

  張力忙忙碌碌了將近一個月,總算是先把“考試取才”這一項最為重要的事情初步搞定,可是後面還有更多棘手的問題等著他……(未完待續。)

  第557章 為萬世開太平(五)

  曉月山莊。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春天的氣息迎面撲來,花香瀰漫著整個山莊。

  張力與若晨一起在後花園中賞花。曉月山莊已經經過修繕翻新,現在作為張力的別館,一眾女眷都搬到此處居住。

  若晨穿著一身白色的暗紋刻絲祥雲紋小綢衫,頭梳稱了瑤台髻,秀美的臉上更顯幾分成熟端莊。

  這幾日京師中徐光啟的書籍都賣脫了銷,因為新明第一次科舉定在三月後舉行,這工科和農科的考試範圍便有徐光啟編撰和翻譯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勾股義》等書。在張力入主京師以後,徐靜萍便交卸了團山軍情報部的差事,一心投入到推行父親徐光啟遺志上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