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掃帚星?蘇綰皺了皺眉,知道接下來要聽的故事於她來說絕不是好事。
蘇雪難掩得意的開始講故事:昨晚有個得道高僧帶著徒弟從我們侯府門前路過,看到一顆星墜落在了侯府後院。
高僧覺得此乃凶兆,便想用修為化解,不想此時一道驚雷劈了下來,那高僧不幸受傷,在圓寂之前告訴徒弟一定要想法將這顆災星收服壓制,不然大周將有天災人禍。
蘇綰聽了蘇雪口中的故事,還豈能不知這顆所謂的災星就是她。
她昨日剛和蕭珩在月梢樓見過面,今日就出現這樣的傳聞。
這怕是別有用心之人做的別有用心之事!
蘇綰眉眼淡淡的抬眸打量著屋內所有的人。
既然是在侯府門前發生的,這事和這侯府中人脫離不了關係,八成有鄭氏和蘇雪的一份“功勞”。她們是寧願受這事牽連也不想她好,分明想魚死網破了。
再看心事重重的侯夫人和哭天抹淚的藍氏,八成這事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了。
能在一夜之間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這是鄭氏和蘇雪都做不到的,想必已經有其他人摻了手腳。
這背後之人到底是誰呢?
☆、孤星
發生此事,侯夫人只讓蘇綰這些日子先不要出府,靜觀事態的發展。
靜觀事態的發展,又是個怎麼靜觀法?
擱著蘇綰以前的性子,自然是不在乎這些流言蜚語。然而如今生活的朝代不同,而且她還知道背後那人是衝著蕭珩來的。
如今他剛回到東宮,如果再強行和她這樣一個有著掃把星名聲的女子糾纏不清,想必會在民間引起積怨。
她昨兒個才想到,他們之間必要經歷一番波折,卻沒想到今日這波折就來了。
其實不必多想便也明白,還能有誰這麼不希望他好呢?必是陶氏一族了。
其實她只是個庶女,但靖寧侯的餘威尚在。狩獵那日誰都看到她如今又與美意縣主那一脈交好。
若哪日蕭珩再娶了一位身份貴重的正妃,便如日照中天,陶氏一族再沒有把他拉下馬的機會。
分析到這裡,蘇綰才承認一直不想去想的事實,其實形勢在那裡擺著,蕭珩根本沒機會娶她為正妃。
而她呢?做為新時代的女性,是否能接受這裡的一夫多妻?
種種事由,攪得蘇綰心緒不寧,她沒有回房,一直在園子裡散步,不知不覺竟走到了府中最東邊一個偏僻的小院。
她抬頭,看見院前匾額上寫著靜心居三個字,原來是孀居多年的大夫人的居所。
大夫人董氏在先世子去世後便一心禮佛,不問世事多年,又素喜清淨,蘇綰本想不必打擾,正想轉身,卻發現大夫人趕巧走了出來,笑著對她擺了擺手。
雖多年不見,蘇綰仍舊大方的上前襝衽行禮,只覺得大夫人相貌溫和中卻多了幾分愁苦。
她便淡淡抬眸看了一眼靜心居三個大字。
蘇綰擁有的原主兒時記憶中,大夫人董氏與先世子感情極好,而先世子是個出類拔萃之人。
董氏若當真能靜下心來,又何必用這靜心二字時時暗示自己。
就如董氏此時站在這裡,仿佛是偶然間的相遇,但又哪有這麼巧的事情。
都是聰明人,兩人再對上眼神,便也心知肚明了。
董氏邀蘇綰進去喝茶,蘇綰便也應了邀,“那就叨擾大伯娘了。”
蘇綰還不知道董氏背後有怎樣的故事,但人家現在願意搭一個梯子給她,她總要了解一下這是個什麼樣的梯子。
靜心居的茶很寡淡,但蘇綰知道董氏從站在靜心居門口的那刻開始,應該就是為了借她的處境借她的手對付鄭氏,大夫人董氏已經觀察她多時多日。
不過蘇綰在知曉了前因後果之後,還是震驚於董氏與鄭氏的恩怨。
當年的世子蘇天賜死於酒後回家的路上,當時跟在他身邊的小廝說他是可能喝多了酒,從馬上墜地,頭恰好磕在路邊的石頭上。
驗屍的結果也證明了小廝的說辭沒有任何的漏洞。
再後來如今的世子,也就是鄭氏的夫君,蘇雪的父親,承了如今的世子位。
但董氏卻一直不相信這個結果,雖然侯府中人都說她是喪夫心痛迷失了心智,但董氏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
這些年她一直用自己當年的嫁妝悄悄追查蘇天賜真正的死因,眼看著就要找到最後的證據了,她在這個時候卻已經家財散盡。所以她想交給蘇綰繼續追查。
蘇綰從靜心居出來的時候,手是冰冷的。
如果種種跡象都表明,當年還是先世子的很可能就是鄭氏。
她是很記恨鄭氏和蘇雪處處和她作對,然而這件事涉及到整個侯府。
若是讓聖上知道了靖寧侯府如此腌臢,怕是要收回那丹書鐵券,削了靖寧侯的爵位不可。
覆巢之下無完卵,難道她要為了一己私慾而毀了整個侯府。
然此事若是小心翼翼一些也可能不至於是這個後果,然而如今她手上雖是有些閒散銀子,又到哪裡去找可用的人手。
蘇綰覺得她這一趟靜心居走的是心更加亂了。
這件事須慎之又慎,當下她也做不了決定,便先回了自己的院子。
這一踟躕便到了太陽落山的時辰。
蘇雪難掩得意的開始講故事:昨晚有個得道高僧帶著徒弟從我們侯府門前路過,看到一顆星墜落在了侯府後院。
高僧覺得此乃凶兆,便想用修為化解,不想此時一道驚雷劈了下來,那高僧不幸受傷,在圓寂之前告訴徒弟一定要想法將這顆災星收服壓制,不然大周將有天災人禍。
蘇綰聽了蘇雪口中的故事,還豈能不知這顆所謂的災星就是她。
她昨日剛和蕭珩在月梢樓見過面,今日就出現這樣的傳聞。
這怕是別有用心之人做的別有用心之事!
蘇綰眉眼淡淡的抬眸打量著屋內所有的人。
既然是在侯府門前發生的,這事和這侯府中人脫離不了關係,八成有鄭氏和蘇雪的一份“功勞”。她們是寧願受這事牽連也不想她好,分明想魚死網破了。
再看心事重重的侯夫人和哭天抹淚的藍氏,八成這事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了。
能在一夜之間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這是鄭氏和蘇雪都做不到的,想必已經有其他人摻了手腳。
這背後之人到底是誰呢?
☆、孤星
發生此事,侯夫人只讓蘇綰這些日子先不要出府,靜觀事態的發展。
靜觀事態的發展,又是個怎麼靜觀法?
擱著蘇綰以前的性子,自然是不在乎這些流言蜚語。然而如今生活的朝代不同,而且她還知道背後那人是衝著蕭珩來的。
如今他剛回到東宮,如果再強行和她這樣一個有著掃把星名聲的女子糾纏不清,想必會在民間引起積怨。
她昨兒個才想到,他們之間必要經歷一番波折,卻沒想到今日這波折就來了。
其實不必多想便也明白,還能有誰這麼不希望他好呢?必是陶氏一族了。
其實她只是個庶女,但靖寧侯的餘威尚在。狩獵那日誰都看到她如今又與美意縣主那一脈交好。
若哪日蕭珩再娶了一位身份貴重的正妃,便如日照中天,陶氏一族再沒有把他拉下馬的機會。
分析到這裡,蘇綰才承認一直不想去想的事實,其實形勢在那裡擺著,蕭珩根本沒機會娶她為正妃。
而她呢?做為新時代的女性,是否能接受這裡的一夫多妻?
種種事由,攪得蘇綰心緒不寧,她沒有回房,一直在園子裡散步,不知不覺竟走到了府中最東邊一個偏僻的小院。
她抬頭,看見院前匾額上寫著靜心居三個字,原來是孀居多年的大夫人的居所。
大夫人董氏在先世子去世後便一心禮佛,不問世事多年,又素喜清淨,蘇綰本想不必打擾,正想轉身,卻發現大夫人趕巧走了出來,笑著對她擺了擺手。
雖多年不見,蘇綰仍舊大方的上前襝衽行禮,只覺得大夫人相貌溫和中卻多了幾分愁苦。
她便淡淡抬眸看了一眼靜心居三個大字。
蘇綰擁有的原主兒時記憶中,大夫人董氏與先世子感情極好,而先世子是個出類拔萃之人。
董氏若當真能靜下心來,又何必用這靜心二字時時暗示自己。
就如董氏此時站在這裡,仿佛是偶然間的相遇,但又哪有這麼巧的事情。
都是聰明人,兩人再對上眼神,便也心知肚明了。
董氏邀蘇綰進去喝茶,蘇綰便也應了邀,“那就叨擾大伯娘了。”
蘇綰還不知道董氏背後有怎樣的故事,但人家現在願意搭一個梯子給她,她總要了解一下這是個什麼樣的梯子。
靜心居的茶很寡淡,但蘇綰知道董氏從站在靜心居門口的那刻開始,應該就是為了借她的處境借她的手對付鄭氏,大夫人董氏已經觀察她多時多日。
不過蘇綰在知曉了前因後果之後,還是震驚於董氏與鄭氏的恩怨。
當年的世子蘇天賜死於酒後回家的路上,當時跟在他身邊的小廝說他是可能喝多了酒,從馬上墜地,頭恰好磕在路邊的石頭上。
驗屍的結果也證明了小廝的說辭沒有任何的漏洞。
再後來如今的世子,也就是鄭氏的夫君,蘇雪的父親,承了如今的世子位。
但董氏卻一直不相信這個結果,雖然侯府中人都說她是喪夫心痛迷失了心智,但董氏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
這些年她一直用自己當年的嫁妝悄悄追查蘇天賜真正的死因,眼看著就要找到最後的證據了,她在這個時候卻已經家財散盡。所以她想交給蘇綰繼續追查。
蘇綰從靜心居出來的時候,手是冰冷的。
如果種種跡象都表明,當年還是先世子的很可能就是鄭氏。
她是很記恨鄭氏和蘇雪處處和她作對,然而這件事涉及到整個侯府。
若是讓聖上知道了靖寧侯府如此腌臢,怕是要收回那丹書鐵券,削了靖寧侯的爵位不可。
覆巢之下無完卵,難道她要為了一己私慾而毀了整個侯府。
然此事若是小心翼翼一些也可能不至於是這個後果,然而如今她手上雖是有些閒散銀子,又到哪裡去找可用的人手。
蘇綰覺得她這一趟靜心居走的是心更加亂了。
這件事須慎之又慎,當下她也做不了決定,便先回了自己的院子。
這一踟躕便到了太陽落山的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