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次子文皇帝這才在聖祖皇帝的面前,親眼得知他居然還有一名少帝,養在關外馬背深族,無人得知!
此刻正因文皇帝膝下兩名小公主病夭,王妃只餘一子;皇長子餘黨立刻進言稱文帝子嗣羸弱,恐怕江山社稷無根,只有皇家幼子,出身馬背之族,身強力壯,少年聰慧,是為天子的最佳人選!
文帝深知其他條件不過是為藉口,唯一最有威脅的,乃是皇幼子身邊的馬背之族!族下的數萬將士,才是幼子的立命之根!
文帝到手的皇位幾近不保,性情溫和的文帝,施了一招順水推舟。
文帝假詔幼弟入宮面見聖祖皇帝,卻於九華門下將幼弟與黨族分開。接著便突然於九華門下兵變,直接將幼弟的數百護衛團團包圍!
駐於京城之外的馬背之族同樣遭到了強烈的阻擊,數百人拼著性命踏著血泊才保著紀天雲從大齊皇宮之中奔襲出來。文帝的騎兵將他們一路逼上了蒼涯峰,紀天雲身邊最後一個護衛倒於白血之下的時候,剛剛滿十五歲的少年,終於見識到了什麼叫作“帝王無情”……
但蒼涯峰頂的茫茫血泊,已然再聽不到他的悲慟痛哭;帝王之家,沒有兄弟,更無手足。殺戮,只有殺戮。
皇幼子,跳了下去。
*
再三年之後。
文帝坐穩了三年帝位,卻是因著當年的廝殺太過慘烈,又或者文帝是為一個心事太過陰悶的皇帝,終於在病榻纏綿了數月之後,撒手歸去。
少帝即位。
*
少帝開元第二年的秋日。
京都東市的主街上,一名踏破沙塵,滾滾而來的俊秀少年,買下了東市最為豪華的酒樓。
從此,天雲樓的名號在京城打響。
而無人知老闆紀天雲的來處,更無人知他將要去往的去處。
紀天雲常常於夕陽半落時,一個人獨坐樓台之上,默默獨酌一杯清酒——
那年殺戮,已遠遠而去,而誰也不會想到,最危險的地方,就是他最安全的所在。
於是,一年,又一年。
天雲樓大燥。
紀天雲的名頭,響噹噹的震徹整個京都。
但是幾乎沒有幾個人識得,他便是當年被文帝從蒼涯山上,推下去的少年。
*
文太后於深宮地牢中見了他的面,才因著當年於聖祖皇帝病榻前的一面,認出了他。
文太后面色如紙。
即殺他不得——再殺他一次,便如同承認了當年文帝真的有誅殺幼弟的傳言。
也不能將他再扣於牢中——宮中尚有些舊人,恐怕一得見他的面,便能挖起當年的殺戮舊事。
況且,他現在身上背的是與當朝皇后私通的“罪名”,一旦鬧出亂子來,便是皇朝舊事震動,朝中上下大嘩!
文太后左右不得,無奈之下,便給了紀天雲一枚手令,命他速速出宮,限他於當日之內,離開京都!
紀天雲也知這深宮大牢不得久留,便拿了太后的手令,匆匆出了皇宮。
但是如今回到了天雲樓,將身上的舊衣物統統換掉之後,紀天雲重新梳洗過後,到是冷靜下來了。
陷害他與皇后白軟軟“私通”這件事,他在宮中一時情急,到是沒有怎麼細想,可是如今他仔仔細細地前後一琢磨,到是忽然覺得——這件事並非針對他而來,那宮中用了手腕的人,若是真的得知他的身份,又豈敢利用他,去栽贓軟軟一個“私通”之名?
若是想要打擊小皇帝,恐怕他自己的身份,更勝於驅逐一名皇后出宮。
他們如此動手,恐怕尚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一旦知曉皇太后親自將他放出了宮,恐怕略有心機的人,也早晚會猜測出他的身份。不行,再這般拖延下去,於他,於軟軟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紀天雲站在衣櫃之前,略微想了一想,
便拉開自己房間裡的櫃門,準備推開櫃板——
卻不料於此時,紙門之外突然人影一晃,有人隔著紙門慢悠悠地說道:“王爺,要離開京城嗎?”
*
紀天雲聽此聲音,心下一怔。
他立時將手邊的櫃門輕輕一磕。
轉身披上外衫,推門而來。
門扇閃動的剎那,紀天雲擰起的眉頭已然舒展而開,星眸中的光芒斂去,臉上便又是一副雲淡風輕、笑語盈盈的淡然表情。
紀天雲輕笑:“原來是國公爺。”
魏國公一身便服黑袍,立於門外小廳。
紀天雲笑了:“看來我這樓中小廝,個個都該打板子了,居然要令國公爺親自登樓,反竟沒有一人近前伺候。來人!”
紀天雲語氣輕快,但凌厲之色已現。
魏國公卻是老奸巨滑地笑了一笑:“非是紀老闆的手下不行,而是在下的手下,太行。”
紀天雲臉色微微一變。
已然知曉魏國公帶來的人,已將整個天雲樓團團控制。
紀天雲到也不懼,哈哈一笑,伸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那只能委屈國公爺,無茶清坐。”
魏國公也不推辭,向紀天雲施禮道:“老夫有眼無珠,於國公府中錯認了王爺,還怎敢於王爺面前看座。”
紀天雲見他把話活活地挑明了,心下微微地一驚。
紀天云:“國公爺恐怕認錯人了。”
魏國公向前一步:“老夫兩朝老臣,已錯過一次,絕不可能再錯過第二次!王爺,天雲樓已是水泄不通,望王爺不要再多推辭,以免貽誤大事。”
紀天雲眉光一挑。
紀天雲心下已知,魏國公已足足掌握了情報,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兩人再此推扯下去,也並沒有什麼意義。雖然魏國公已帶來足夠的兵士,將他的天雲樓控制,但是他紀天雲即在京都這麼多年,也絕不是就能被他束手就擒的結果。但是紀天雲忽然聽到魏國公說起“大事”,心下不聲不響地便“咯噔”一聲。
紀天雲微微轉身,尋到身側的大椅,撩衫坐下去。
“國公爺要說的,是什麼大事?”
魏國公終於抬頭,眸光之下,狠戾畢現。
“自然是——大齊的——國之大事。”
紀天雲眸光變冷,不接半句,只死死地盯著魏國公。
魏國公知道他已然上鉤,便一句將所有的話,和盤而出:“王爺十二年前已失帝位,如今上天再賜良機,難道王爺這一次,還要將天子之位,拱手出讓嗎?”
紀天雲怒道:“大膽!”
魏國公毫不懼色,上前一步:“王爺只知當年自己是被養於外族的聖祖之子,又可知當今高坐天子之位的,才是真真正正養於外族的宗孫!”
“你說什麼?”紀天雲一剎那間,到是聽不懂了。
“當今天子沈少堂,並非是先帝與文太后的親生兒子;他是文帝四弟,也是王爺的四哥臨海王沈濯的幼子!”
“若說當年王爺是養於外族,當不起名正言順的大齊天子;而他臨海郡王的幼子,又有什麼名份,能當得起堂堂大齊的真龍天子!”
此刻正因文皇帝膝下兩名小公主病夭,王妃只餘一子;皇長子餘黨立刻進言稱文帝子嗣羸弱,恐怕江山社稷無根,只有皇家幼子,出身馬背之族,身強力壯,少年聰慧,是為天子的最佳人選!
文帝深知其他條件不過是為藉口,唯一最有威脅的,乃是皇幼子身邊的馬背之族!族下的數萬將士,才是幼子的立命之根!
文帝到手的皇位幾近不保,性情溫和的文帝,施了一招順水推舟。
文帝假詔幼弟入宮面見聖祖皇帝,卻於九華門下將幼弟與黨族分開。接著便突然於九華門下兵變,直接將幼弟的數百護衛團團包圍!
駐於京城之外的馬背之族同樣遭到了強烈的阻擊,數百人拼著性命踏著血泊才保著紀天雲從大齊皇宮之中奔襲出來。文帝的騎兵將他們一路逼上了蒼涯峰,紀天雲身邊最後一個護衛倒於白血之下的時候,剛剛滿十五歲的少年,終於見識到了什麼叫作“帝王無情”……
但蒼涯峰頂的茫茫血泊,已然再聽不到他的悲慟痛哭;帝王之家,沒有兄弟,更無手足。殺戮,只有殺戮。
皇幼子,跳了下去。
*
再三年之後。
文帝坐穩了三年帝位,卻是因著當年的廝殺太過慘烈,又或者文帝是為一個心事太過陰悶的皇帝,終於在病榻纏綿了數月之後,撒手歸去。
少帝即位。
*
少帝開元第二年的秋日。
京都東市的主街上,一名踏破沙塵,滾滾而來的俊秀少年,買下了東市最為豪華的酒樓。
從此,天雲樓的名號在京城打響。
而無人知老闆紀天雲的來處,更無人知他將要去往的去處。
紀天雲常常於夕陽半落時,一個人獨坐樓台之上,默默獨酌一杯清酒——
那年殺戮,已遠遠而去,而誰也不會想到,最危險的地方,就是他最安全的所在。
於是,一年,又一年。
天雲樓大燥。
紀天雲的名頭,響噹噹的震徹整個京都。
但是幾乎沒有幾個人識得,他便是當年被文帝從蒼涯山上,推下去的少年。
*
文太后於深宮地牢中見了他的面,才因著當年於聖祖皇帝病榻前的一面,認出了他。
文太后面色如紙。
即殺他不得——再殺他一次,便如同承認了當年文帝真的有誅殺幼弟的傳言。
也不能將他再扣於牢中——宮中尚有些舊人,恐怕一得見他的面,便能挖起當年的殺戮舊事。
況且,他現在身上背的是與當朝皇后私通的“罪名”,一旦鬧出亂子來,便是皇朝舊事震動,朝中上下大嘩!
文太后左右不得,無奈之下,便給了紀天雲一枚手令,命他速速出宮,限他於當日之內,離開京都!
紀天雲也知這深宮大牢不得久留,便拿了太后的手令,匆匆出了皇宮。
但是如今回到了天雲樓,將身上的舊衣物統統換掉之後,紀天雲重新梳洗過後,到是冷靜下來了。
陷害他與皇后白軟軟“私通”這件事,他在宮中一時情急,到是沒有怎麼細想,可是如今他仔仔細細地前後一琢磨,到是忽然覺得——這件事並非針對他而來,那宮中用了手腕的人,若是真的得知他的身份,又豈敢利用他,去栽贓軟軟一個“私通”之名?
若是想要打擊小皇帝,恐怕他自己的身份,更勝於驅逐一名皇后出宮。
他們如此動手,恐怕尚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一旦知曉皇太后親自將他放出了宮,恐怕略有心機的人,也早晚會猜測出他的身份。不行,再這般拖延下去,於他,於軟軟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紀天雲站在衣櫃之前,略微想了一想,
便拉開自己房間裡的櫃門,準備推開櫃板——
卻不料於此時,紙門之外突然人影一晃,有人隔著紙門慢悠悠地說道:“王爺,要離開京城嗎?”
*
紀天雲聽此聲音,心下一怔。
他立時將手邊的櫃門輕輕一磕。
轉身披上外衫,推門而來。
門扇閃動的剎那,紀天雲擰起的眉頭已然舒展而開,星眸中的光芒斂去,臉上便又是一副雲淡風輕、笑語盈盈的淡然表情。
紀天雲輕笑:“原來是國公爺。”
魏國公一身便服黑袍,立於門外小廳。
紀天雲笑了:“看來我這樓中小廝,個個都該打板子了,居然要令國公爺親自登樓,反竟沒有一人近前伺候。來人!”
紀天雲語氣輕快,但凌厲之色已現。
魏國公卻是老奸巨滑地笑了一笑:“非是紀老闆的手下不行,而是在下的手下,太行。”
紀天雲臉色微微一變。
已然知曉魏國公帶來的人,已將整個天雲樓團團控制。
紀天雲到也不懼,哈哈一笑,伸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那只能委屈國公爺,無茶清坐。”
魏國公也不推辭,向紀天雲施禮道:“老夫有眼無珠,於國公府中錯認了王爺,還怎敢於王爺面前看座。”
紀天雲見他把話活活地挑明了,心下微微地一驚。
紀天云:“國公爺恐怕認錯人了。”
魏國公向前一步:“老夫兩朝老臣,已錯過一次,絕不可能再錯過第二次!王爺,天雲樓已是水泄不通,望王爺不要再多推辭,以免貽誤大事。”
紀天雲眉光一挑。
紀天雲心下已知,魏國公已足足掌握了情報,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兩人再此推扯下去,也並沒有什麼意義。雖然魏國公已帶來足夠的兵士,將他的天雲樓控制,但是他紀天雲即在京都這麼多年,也絕不是就能被他束手就擒的結果。但是紀天雲忽然聽到魏國公說起“大事”,心下不聲不響地便“咯噔”一聲。
紀天雲微微轉身,尋到身側的大椅,撩衫坐下去。
“國公爺要說的,是什麼大事?”
魏國公終於抬頭,眸光之下,狠戾畢現。
“自然是——大齊的——國之大事。”
紀天雲眸光變冷,不接半句,只死死地盯著魏國公。
魏國公知道他已然上鉤,便一句將所有的話,和盤而出:“王爺十二年前已失帝位,如今上天再賜良機,難道王爺這一次,還要將天子之位,拱手出讓嗎?”
紀天雲怒道:“大膽!”
魏國公毫不懼色,上前一步:“王爺只知當年自己是被養於外族的聖祖之子,又可知當今高坐天子之位的,才是真真正正養於外族的宗孫!”
“你說什麼?”紀天雲一剎那間,到是聽不懂了。
“當今天子沈少堂,並非是先帝與文太后的親生兒子;他是文帝四弟,也是王爺的四哥臨海王沈濯的幼子!”
“若說當年王爺是養於外族,當不起名正言順的大齊天子;而他臨海郡王的幼子,又有什麼名份,能當得起堂堂大齊的真龍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