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唔……”楊若愚深思起來。朝中對內侍監軍也有非議,更何況宮中內侍也並非一塊鐵板,他這監軍的差事多少人眼紅,這一點楊若愚清清楚楚。

  “所以,公公不妨給北地做個人情,給他們上封請功折。如此來有兩大好處,一是北地上下都會感念公公恩情,二來朝中諸公也能得知北地大勝,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流言蜚語了。”

  唐愈說完,便靜靜站在一旁。

  楊若愚思量半晌,笑道:“沒看出來,唐大人心思如此縝密。”

  唐愈道:“多謝公公誇獎。”

  “你說的有理,咱家就不跟那些武夫計較了。再說,此仗本就是贏了,哼,若咱家不上摺子,朝中一些官兒就愛捕風捉影。”楊若愚道,“那個捐軀的將領,咱家會替他向聖上請賞的,這下薊將軍也不會說咱家薄情了。”

  “公公一直都是秉公辦差。”唐愈道。

  “唐大人莫要夸咱家了。”楊若愚這回笑的更真切了些,“唐大人此番回京,聖上少不了要召見大人的,回去後定有封賞,唐大人這才是年輕有為啊。”

  唐愈那裡聽不出楊若愚的話外之音,無非是暗示他回去後不要亂說話,至少不要說楊若愚的壞話。唐愈本不願與此等小人結敵,雖然御史大夫府的公子不懼這等小人,但小人難纏啊……

  這怕是唐愈此行最大的收穫了。

  楊若愚要請唐愈吃酒,唐愈推辭不過,便也去了,席間自然答應了楊若愚,回京後不會多說北地是非,而這也是唐愈的本意。

  三日後,薊海雖未親自相送,但派了心腹之人護送唐愈出北地

  “此刻將軍若離開將軍府太打眼,還望唐大人見諒。將軍說,等北地戰事一了,定會去京城請唐大人喝酒。”

  唐愈道:“若大人到京城,還請讓我做東,不醉不歸。”

  幾人閒聊了幾句,見四周無人,那心腹壓低聲音道:“大人的恩情,北地將士都牢記在心。”

  唐愈一愣,那心腹已策馬走遠,對唐愈道:“唐大人一路順風!”

  唐愈拱拱手,策馬帶著身後人馬回京。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攙和到北地將士與楊若愚的明爭暗鬥中。

  其實,他可以將北地所有的事都視而不見,只將份內之事做好便罷了。

  “呵……還是沒長進啊。”唐愈低頭自嘲一笑。

  然而他還是做了,他只是,不希望將士的血白流……

  可他勸說楊若愚上輕功折,也不過是緩和矛盾罷了。若想北地真正平復戰事,就不能有楊若愚這樣的監軍在此。但楊若愚是皇上心中一等一的心腹,他一介外臣,又該如何勸說皇上收回監軍之令呢。

  北地風沙四起,烈風颳的臉上生疼。唐愈不由抬手著這風,眼前被吹得迷糊一片,他空有一腔報國之情,竟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另一隻監軍隊伍已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吳國。自古本地軍都對監軍都是又懼又恨。聽說北地的監軍是個內侍,而來吳國的是一位正兒八經的將軍,經一對比,吳國將士們的心情更複雜了。顯然那位內侍,是皇上的頭號心腹,派他去,證明朝廷對北地的重視。然而一眾大老爺們,被一個太監監軍,這在感情上頗為微妙;來吳國的是一位年輕的將領,純的不能再純的爺們,但他官職不高,也意味著皇上對吳國的輕視……

  不管心情如何複雜,對待監軍那就必須要恭敬待之。

  吳國丞相禹東白親自來迎,帶眾人先去吳王宮後,再去歇息。不要以為這是折騰他們,相反卻是重視之道,哪怕再累,剛一到吳國,就受到了吳王的接見,恰恰意味著吳國不敢怠慢他們。

  “形式主義害死人啊……”隊伍里的霍明明低聲喃喃。

  禹東白微楞,霍明明站位靠前,這聲恰好竄入了他耳朵里,雖然不太懂,但八成不是什麼好話。

  楚博率隊下馬,部分將士需留在王宮外,只帶兩位副將領隨行。

  吳國官吏各個堆起了笑容,楚博一眼望去,突然一愣霍明明?

  以霍明明的形象身高在這麼一群官吏中十分醒目,此刻她見到楚博看來,出於禮儀,也學著吳國官員們笑了一下。

  楚博:……

  為什麼有一種莫名諷刺的意味。

  禹東白:……

  不會笑就別笑了!這是要出外交事故嗎?!

  霍明明:……

  笑也不行,不笑也不行,你們搞毛啊!老娘不伺候了!

  吳王:???

  怎麼眾卿進殿後,奇奇怪怪的。

  眾人將將站定,只聽到殿外突然響起傳令兵的聲音“報大捷!!!”

  楚博眉梢一挑,不由地又朝著霍明明的方向望去,卻見此刻她恢復到了以往那冷漠的狀態,心道,還是這張冷漠死人臉看的順眼啊。

  237、二三七章 督軍

  殿內隨之一靜, 吳王宣那人入殿,只聽得他激動道:“鳳橋大捷!!寇將軍帥部擊退北疆十萬大軍,斬首數千!!”

  “好!”吳王猛地站起身, 一掃前幾日頹靡之態,“不愧是我吳國將士!大賞!!”

  殿內諸官齊齊恭賀, 一時間大殿內喜氣洋洋, 連剛從京城遠到的楚博都感受到了振奮。比起在京城裡聽到北地三郡又打了什麼勝仗,這場來自吳國的鳳橋大捷竟然更顯得真實。

  雙方第一天會見, 氣氛頗好。楚博等人遠道而來, 拜見過吳王后,便被帶去驛館歇息。鳳橋大捷顯然已傳至大街小巷,一路上見到的百姓臉上都露著喜色。楚博身旁副將低聲道:“這莫不是吳王給咱們的一個下馬威?”

  楚博挑眉:“此話怎講?”

  “咱們本就是來監軍的,吳國軍隊的影子都還沒摸到,先報了一個大捷,這是明擺著說他們不用朝廷監軍也能打贏麼?”

  “那吳國能不能打贏勝仗,你覺得你能在其中起多大作用?”

  “我……”那人一時語塞。

  楚博冷笑:“你要是現在去北疆殺幾個敵軍, 再回來說這句話。若不行,就閉嘴!”

  那副將喃喃退下。他也是京中貴族公子,此番來監軍,乃是他爹拖了丞相府的人情。沒料到自己的上峰竟然是這般的性子。

  另一位副將與楚博打過幾次交道,上次北地之行也隨行去過, 知道楚博的性格。此刻見到同僚吃癟,心中好笑。本著大家在京城裡也算是街坊領居,悄悄對那人說道:“楚將軍最討厭人搬弄是非。勝便是勝, 敗便是敗。我們身為監軍,最重要的就是如實將本地戰況上報,任何添油加醋的行為,都是不行的。這是楚將軍的軍令。”

  那副將這才會意,連忙道:“是我唐突了。”

  一行人到了驛館,禹東白又交代了幾句,留下了一些屬官和侍從奴婢負責楚博等人的日常起居,這才回王宮復命。

  “你怎麼也來了?”

  見霍明明也在此處,楚博也來了談興。甘州一別後,他們一個在京城,一個回了博陵,難得現在聚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