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侍衛訓練,陳福來了興致,他被聶冬派給霍明明當護衛有段日子了,此刻也不禁替霍明明問道:“去年農閒的時候,老侯爺曾下令讓各村的小民們組織訓練,現在可是有點模樣了?”

  “侯爺定下十日後有一場比試,你若想知道,自己來看便是。”秦蒼扔下這句話,便走了。他手裡還有許多日常事務,沒時間跟那三人繼續閒聊。剛才也不過是聽聞陳福回來了,特來看看。來了沒多久,就聽到高安那廝的提議。

  這群猴子,一日不打就上房揭瓦!

  秦蒼決定向老侯爺申請增加侍衛們的操-練次數!

  剩下的三人面面相覷,高安小聲道:“搓麻的時候不帶秦蒼了……”

  張大虎氣的掄了他一拳:“你哪次都沒帶過他!”

  “行了行了!”陳福頭疼地勸架,“侯爺說今日加菜,先好好吃一頓,旁的以後再議。”

  正好高安二人也對陳福齊地之行頗為感興趣,三人便一起聚在了陳福的屋裡,邊吃邊聊。

  比起博陵侯府的喜氣洋洋,靠北的吳國卻有些慘澹。吳王案前已經累了一摞關於各地旱情的報告。博陵是依水而建,就算部分地區井裡沒水,也可以利用大型水車從河裡運到田地里。然而吳國在博陵北面,這裡的地里乃是草原居多,雨水本就較少。今年冬天降雪有限,導致春來大地乾涸,吳國的旱情來的比往年更早,也更為嚴重。

  “就算把種子種下,沒有水,也長不出糧食!”屬官們憂心忡忡。吳國擔負著鎮守朝廷北部防線的作用,可如今百姓們沒有糧食,官府也收不上來多少,那十幾萬的大軍要靠什麼養活?!

  “不如上報朝廷?”一個屬官小聲提議道,剛說出口,就被旁人橫了一眼:“你以為還是先帝在的時候嗎?”

  先帝乃是吳王的親哥,多少有些手足之情。如今坐在龍椅的那位,可巴不得藩王們出岔子,他就好出手收拾!

  “如果吳王連剩下的郡縣都治理不好,皇上說不定還要在奪走幾縣!連藉口都不用想,畢竟吳國沒有足夠的糧食養那多的縣了!還要提防草原上的狼,我們不好過,此時他們更不好過,草原上現在可是連草都快吃沒了,保不齊就要來搶。”

  屬官們越說越覺得前景一片灰暗。兩年前被北疆騎兵衝擊的丟地棄城,隨後又被中央朝廷奪走了一郡之地,吳國元氣大傷。一郡下少則數縣,多則數十縣,吳國被削了此地,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到現在也沒恢復到昔日的七成。畢竟陳睿對藩王們要麼不出手,忍了那麼久,下手奪的這一郡,乃是吳國最為富庶的地方。

  吳國最為富庶的地方都交給了朝廷,剩下的郡縣要維持自我生計,還要供養軍隊,每年只能保證一個溫飽了。

  與吳國同樣煩惱的,還有一樣位於北部的三個大郡。比吳國幸運的是,此三郡不屬於藩王,歷來都是朝廷所有,他們有膽子向朝廷要糧渡過旱年。年前,三郡就鬧了一次糧荒,還出現了小股流民鬧事。當時已上折呈給朝廷。但朝廷並未重視,陳睿只是下旨命三地剿匪,不許開放糧倉,以免出現流民衝擊糧倉之事。不曾想這匪患是越剿越多了。經過了一個冬天,因乾旱失去土地的農民,也成了匪寇。

  三地只好再次集體上摺子,希望朝廷能夠派兵支援。

  於是,剛過了一個新年的陳睿,就收到了這份開年大禮。站在下方的丞相柴彥安見陳睿臉上陰晴不定,便將陶廣志打小報告的那封摺子暫時壓下了。他可不想火上澆油,陶廣志離得遠,他柴彥安卻是要直面天子之怒。

  “一群烏合之眾衝擊糧倉,而朕的官兵們卻連一群烏合之眾都打不過?”陳睿的聲音越來越高,“好、好、好!真是朕的好臣子!”

  “皇上息怒!”

  御書房內眾大臣紛紛跪地。

  今天大朝會上,就是商議的各地旱情。下了朝會,陳睿便召集了幾位重要的大臣繼續到御書房內開小會。關於北地三郡的流寇,他高估了三郡的實力,也高估了那三郡官吏的能力!

  陳睿不想在流寇這等小事上耗費太多心力,直接道:“朕記得,上次甘州流寇是楚太尉之子帶兵去平叛的?”

  楚昂聽得皇上點了名,立刻道:“正是犬子。”

  “嗯,不到半月便將甘州境內的流寇一掃而光,是個將才。”陳睿也不打算培養新的將才,他現在手裡不缺將領,既然要儘快平息流寇,那就需要一名有經驗的老將去。立刻點了楚昂之子,楚博領一千中央軍前去三郡督陣!

  朝廷的中央軍很少直面戰場,最大的作用是一種象徵天子出巡。三郡的郡守也不指望朝廷派出大軍,就算朝廷要派,他們也不想要提供不起口糧啊。但只要朝廷有中央軍派來,對士氣便有極大的鼓舞作用。他們也可以通過中央軍,讓朝廷知道三地並未撒謊,是真的快撐不住了。

  “此去北地,你不要衝動,忌驕忌燥。”楚昂叮囑著這個即將上前線的兒子,“皇上對你的期望很大,不要辜負聖恩!”

  楚博躍躍欲試,立刻道:“是!”

  對於督陣,他也是個熟練工了。只是一想到皇上是因為甘州大捷而記住他的,他就幾分微妙感。當初甘州那混亂的局面,到底是不是大捷,誰也說不清。時到今日,他也不敢對質問霍明明,你是不是參與了謀逆,博陵侯是不是參與了謀逆?!而他也失去了質問的機會,他把一切都瞞了下來。而今年的年禮里,不出意外的收到了一份來自博陵侯府的厚禮。

  那場甘州大捷,與其說是他打下來的,還不如說是霍明明送給他的。由霍明明率領的那群所謂“叛軍”就沒抵抗過。那群“叛軍”再殺了幾個真山匪交差後,剩下的人立刻轉為了良民,不少人更是直接投了池安的水師,成為朝廷官兵,甘州一地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也沒有山匪繼續鬧事了。無論是朝廷,還是甘州,或是博陵侯府都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楚博也憑藉此次大捷,得到了朝廷的爵位,庶出的他也有了立身的資本。

  “北地的流寇是因為糧荒、旱情引起。你去了地方,不要參與到當地的政事中。”楚昂繼續叮囑著,這個兒子雖然是庶出,但才幹還是有的,他也十分欣賞,“如實將地方上的所見報給朝廷便可。皇上最不喜的就是欺瞞,知道嗎?!”

  最後一句說的極重。

  楚博連連點頭,心裡卻道都不知道欺瞞了多少次了。

  214、二一四章 朝見

  隨著旱情的加重,各地的春耕比往年提前結束了, 各地諸侯王與列侯們也要準備今年的入京朝見。當一封封奏摺遞往京城後, 陳睿喜憂參半。

  諸侯王中,永安王依舊令人放心。封土內的春耕全部順利完成, 另外還提出了應對流民的方法,這讓陳睿頗為滿意, 也不枉費他將永安王郡主賜婚給了池寧褚家。而吳王就顯得十分平庸了,不僅春耕只完成了六成, 對邊境的防禦政策也不曾提及。

  “吳國地處要塞, 吳王卻偏偏如此無能。”陳睿可沒忘記兩年前吳國的敗仗。自開國後,那可是朝廷的第一次大敗!這第一場大敗,就發生在陳睿在位期間, 皇帝的臉都讓吳王給打腫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