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的人輸了,反而越挫越勇;有的人則會徹底懼怕並放棄,吳國屬於後者。在同意霍明明離開後吳王已經不對這場戰爭抱有任何希望。反正到了最壞的時候,皇帝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等到京城派援兵來就行了。至於之後皇帝要如何懲治他,吳王也都認了,反正他這輩子也風光過,這就夠了。

  吳國上下也因此死氣沉沉,在二公子戰死,傳聞中的霍將軍受傷後,沒有人認為吳國會勝。士兵們麻木的抵禦,而將領們更不願意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這些消息,此前一直身在吳王宮裡的寇天佑自然不知,乃此行所宿驛站的老卒所說。

  “可惡,我吳國竟有這麼多的貪生怕死之輩!”寇天佑緊緊握著拳。

  原本還在用早飯的人也沒什麼胃口了。猛鐵柱看著自己手裡的饅頭,小聲嘀咕道:“俺們送的糧就是給這群不打仗的人吃?那俺們何不乾脆把糧送到京城哩!”

  “柱子,閉嘴!”高安橫了一眼,“將在外什麼時候出兵都得看具體情況,你不懂不要亂說!”

  寇天佑苦笑:“高兄太抬舉他們了,哎……”

  一時間氣氛有些壓抑,而往返於小菜的飯碗之間的那雙筷子格外引人注目。霍明明正打算在夾一塊子小鹹菜,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著她,弄的她一頭霧水。

  “這蘿蔔味道不錯,你們都不吃嗎?”霍明明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古代當侍衛的竟然還有飯量小的?這不科學!

  “大妹子也是吳國來的吧,也給俺們說說吳國情況唄。”孟鐵柱問道。

  霍明明就著酸蘿蔔咬了一口饅頭,又喝了一口粥,這才慢悠悠道:“能有什麼情況,剛才那老卒都說了。糧食沒了可以運,兵器沒了可以造,士氣沒了必輸無疑。”

  這話直白的令人聽不下去。

  霍明明不以為意,吳國現在就是個病人,可這位病人連自己都沒有求生的信念,旁人操個什麼心啊,她還是想想怎麼找聶冬才是正經事。

  說實話,她不信聶冬真的在古代找到什麼真愛,那個作死的信息很明顯就是為了告訴她方位,可他為什麼要那樣寫,霍明明猜不到,她將密碼學的各種破譯手段輪番用上也沒發現那句消息有什麼奇特之處。

  除了那句找到真愛的話意外,還有一句“我絕對不喜歡霍文萱……”

  霍文萱是誰?

  霍明明對這個從未見過的女人充滿了好奇,也許等她在博陵找到霍文萱,說不定就會有聶冬的線索了。哦,對了,還有那個發明了口罩的薛太醫也是重點調查對象。

  霍明明理好思路,藉由自己還受著傷,申請坐馬車。

  陳福昨晚被老侯爺打了招呼要伺候好霍明明,聽得這個要求,連忙應下。

  雖然霍家人一向都彪悍,但霍明明能主動提出乘馬車而非騎馬,著實讓陳福鬆口氣。這位極有可能是他們老侯爺的千金,在一群糙漢子裡騎馬也太有*份了。遂陪著霍明明往馬車處走。

  霍明明低聲道:“我想見博陵侯。”

  陳福眉毛一跳,好在他長的黑,眉毛也不怎麼惹人注目:“現在?”

  “嗯!”霍明明微微點頭,“我有些要緊事要與他說。而且……我在車上也是一個掩飾。”不會有人猜測車上還會有另一個人的,而且若博陵侯想要吩咐個什麼事,也可以借她之口來找陳福。

  陳福很快也想到了這一層,再次看向霍明明時竟多了幾分感動——要說這不是親閨女誰信啊,這麼貼心!

  聶冬還不知道自家侍衛已經被霍明明給攻略了,他宅在馬車裡百無聊賴,這裡沒手機沒電腦沒錄仙寫的小說,連車簾都不能撩開風景都不能看,聶冬都想回博陵侯府了。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找霍明明,如今人找到了,聶冬的對這馬車的忍耐度也達到了極限。

  正哀嘆著,突然車簾撩開一個角,一個人影嗖的鑽了進來,還不等他看清楚,霍明明笑呵呵的將一個小木盒拿了出來:“老侯爺,您早上還沒吃吧,這幾塊點心給你留的。”

  聶冬抱著萬分複雜的心情看著那個一絲兒熱氣都沒有的饅頭,——霍明明,你沒有那個賢惠的細胞就不要折騰了好麼!!

  他現在可是堂堂博陵侯耶,就算被迫宅在馬車裡,但在吃食上給陳福九條命他都不敢懈怠的好麼!不過女王殿下能進來陪他,聶冬覺得自己還挑剔個什麼呢。默默的截過那個小木盒,將饅頭掰開了慢慢咽下去——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就是這樣的悲劇,稍微吃快一點就會噎著!

  霍明明存著拍馬屁的心思來的,偌大博陵縣,茫茫人海,靠她自己來找人無疑是大海撈針,必須藉助官方的力量。有誰能比博陵侯在博陵縣內更官方呢?

  霍明明又趕緊將水壺遞過去,聶冬試了一下——還好,水起碼是溫的。要是霍明明再給他一杯冷水,聶冬覺得這傢伙很有可能是來刺殺博陵侯的。

  霍明明決定找個話題,先和眼前的老大爺套套近乎,在他面前多刷一下好感,這樣在求他老人家辦點事就方便開口了。想了一下,說道:“老侯爺,您不遠萬里的來吳國,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圖什麼?”

  圖你!聶冬心中默默念著,嘴裡道:“自然是為了吳王了。”

  “侯爺果然是義薄雲天啊。”霍明明道,“只是單運糧草來,只怕是杯水車薪了,當務之急應當是增兵!”

  聶冬有些驚訝的望著霍明明,他家女王按理說不是個愛管閒事的主,現在這幅架勢怎麼感覺像是在博陵侯面前毛遂自薦來了?你不是剛從吳王那裡回來麼,直接找吳王自薦不是更省事兒?不過他還有些好奇霍明明還要說什麼,便道:“你繼續說。”

  “吳國號稱有三十萬士卒……”古代打仗對人數上一向喜歡吹,以一為十是常見的,“但實際上最多只有三萬人。其中有三千人是老兵。”

  怕博陵侯不理解,霍明明貼心的解釋道:“便是幾十年前協助先帝平亂的那些人。”雖說是平亂,從年齡來看,這些人參戰時已經是接近戰爭的尾聲了。

  “另外還有七千人是從吳國各郡縣內抽調而來的,他們有過和山民對抗的經驗,勉強也能算是老兵。這一萬人便是吳國的精銳。”

  聶冬聽著這戰鬥力分析都覺得寒酸。

  “若吳王一開始堅壁清野,北疆根本就不會如現在這般狂妄。”霍明明嘆了一聲,“北疆沒糧食啊,只要我們堅守城門不出,一月內,北疆必敗!”

  聶冬是個很好的聽眾,立刻問道:“那為何現在會是這般局面?”

  霍明明的表情很微妙:“因為吳王世子陳澤。”

  “哦?”聶冬好奇,“怎麼說?”

  “今年三月時,世子陳澤外出打獵,與侍從走散後在草原上迷路了,誤入到北疆地界。此時,正好北疆王犯邊。吳王不知世子到底如何,可事到臨頭,不能露怯,也不能讓北疆發現吳國的異常,便採取了強硬的手段,想要速戰速決,其手下的將領想到北疆不過區區五千人馬,於是主動迎戰。他們太輕敵了,導致老兵死傷過半。吳國雖有三萬士卒,可幾乎全部都是征來連七日都沒有農夫,連最基本的號令都不知道,送到戰場上只有死路一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