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我們進去看看吧。”印臣逕自走在前面,踏進高聳的廟宇的門檻之前她似乎聽見一群人悲慟欲絕的哭泣聲在記憶深處嗚咽。

  為首的是一名男子,衣衫華麗,體態龍鍾。他的白色的鬍鬚在寒風中顫微微地拂動著,她聽見他戚戚地念著一段話,依稀聽著最後幾句是:“大降追福,受佛普度,不舍蒼生,興運慈悲,於時駕降,伏惟尚饗!”

  “嗚呼哀哉,魂魄歸來,伏惟尚饗!”下階處的人們齊聲悲喚。

  “印臣,你怎麼了,別愣著呀!”逐酹見她神情恍惚的站在門檻旁邊,拍了她一下。

  “哦!”她緩過神來,默默地將幻覺中男子的話念了幾遍。

  廟宇裡面是一些殘破不堪的碎石與腐朽污濁的布幔。大梁已經有些坍塌的趨勢,斜斜地傾向一邊。供奉的佛像早已不見,只剩下一個蓮花型的基座孤寂地躺在正中央。

  “這是供奉‘燃燈佛’的廟宇。”逐酹仔細地看了一下蓮花座,下了一個結論。

  燃燈佛的坐基與眾不同,分別是五枚蓮花瓣交錯疊成兩層位於底座四周。相傳燃燈佛降臨於世的時候有一位“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苦眾生”的僧人向他拋了七莖蓮花,五莖落於座下,變成蓮台,兩莖位於兩側,傍依肩袖。這個故事在很多佛經中都曾經記載過。

  並且西域一帶佛教盛行,信仰著摩尼教、景教與襖教的人們經常將“火”、“燈”一類的事物當作自己的膜拜對象。因此,在當地有非常多的廟宇供奉“燃燈佛”,當然也可以叫做“定光如來”。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裡,也可以很頻繁地看見這位手執燈盞給人間帶來光明的佛祖,安靜祥和地望著座下的受苦僧眾。印臣對這個佛經故事並不曾聽說過,可是在潛意識中仿佛存在這麼一根縴繩,將那一邊埋藏多年的記憶從泥土中慢慢拉起,顯現出清晰的一角來。

  她記得似乎有一位佛,在她額間點上了一枚印記,慎重地告誡自己:“莫壞法身,切記切記!”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也許這座飽經風霜的廟宇,在千年之前有一番特殊的經歷與磨難。生靈的塗炭、僧眾的遷徙、文明的消逝……這一切終究被野蠻吞噬掉了呵!

  逐酹站起身,搖頭道:“我想除了那些門上的字跡,這裡幾乎被破壞殆盡了。印臣,走吧。”

  她哀漠地看了一眼僅剩的的蓮花座,想起一個青衣女子手執一隻水淨瓶,含著笑,吟吟地說:“願我後生,常為君妻,好醜不相離。”

  然後她聞到一種淡淡的藿葉的香氣,從逐酹的身上傳過來。

  他們從廟宇出來的時候見到了樓蘭與錢悅南教授以及他身邊的助手。印臣看見樓蘭的時候注意到她笑得璨若蓮花,絲毫沒有矯情的樣子。錢教授戴一雙深色的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柔和而慈祥。他的上額飽滿,一副學識淵博的樣子。在簡單介紹之後,印臣向錢教授出示了剛才從城隍廟中拓印下來的文字,不長,只有很短的一段。

  “這是剛剛印臣在廟門上發現的,和古墓中我們發現的字跡有些相似。”逐酹站在最旁邊解釋說。

  “唔,逐酹,你去墓穴里再拿些文字樣稿過來。”錢教授的樣子很專注,頭也不抬。

  逐酹笑得很陽光的樣子,好象替錢教授做事是一種榮幸。“好。”他說完,轉身去了。

  樓蘭回頭看了他一眼,再看看印臣,一臉沉思。

  印臣問:“教授,您覺得這像是本地居民使用的文字嗎?”

  錢教授沉吟道:“很難說。漢朝時善鄯使用的佉盧文與這個有些相似。然而我們沒有做具體考證,不能輕易下結論。”

  “會不會是和田塞文?”樓蘭冒出一句。

  “你說的是于闐國的文字嗎?”一個叫做楊嶸的助手搖搖頭表示懷疑:“于闐在新疆境內,文字又如何會在幾千里之外的敦煌出現?”

  樓蘭笑了一下。“可是我國境內很多地方都出土過波斯的錢幣呀!外來的物品或是文化式樣傳播到不同的地域並不奇怪。”

  錢教授微笑道:“樓蘭說得有些道理。敦煌曾經出土過一本書教做《于闐教法史》,是用古代藏文記載的。這中流傳的說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可是于闐國使用的和田塞語並沒有形成文字流傳下來,至少我們至今沒有這樣的文字資料顯示。”

  “也許。”樓蘭笑得很神秘的樣子,可是沒有誰注意到她的表情。

  逐酹將一疊粗糙的紙張交給錢教授。錢教授拍了拍印臣的肩,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也許你的發現會給我們探究古墓的工作帶來新的進展。好好干吧,孩子!”

  印臣微微笑了笑,然後和他道別,隨著哥哥一同往古墓去。

  樓蘭新娘

  二、傳說

  到處是飛揚的塵土,滿目望見的都是一片蒼茫的黃沙,橫鋪一地。戰火的硝煙在兩個政權之間瀰漫,牽連了無數苦難的民眾,塗炭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生靈。

  “罪孽啊!”尉遲乙僧雙手合十眉頭緊鎖地騎在馬背上,任紫騮馬的韁繩垂在一旁,把自己帶到早已熟識的道路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