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頁
歷史上最不莊重的皇帝,也就非他莫屬了。
儀仗隊穿過長安街,行到金水橋上鄭曉路下了龍輦,笑嘻嘻地走到橋上,對著四面八方趕來朝駕的軍民笑道:“大家只能送到這裡了,皇宮裡現在不能隨便進,不過沒關係,過個三五年,我把皇宮建成愽物館,到時大家就可以隨便進來參觀了,哈哈哈”
軍民們一起大笑,心裡都想,這個皇帝真沒架子。
於是推金山,倒玉柱,滿街的軍民跪伏了一地。
鄭曉路大聲道:“起來都起來宋朝以前就沒這麼多規距,不是隨便什麼地方都要跪來跪去的,就是朱元璋開了個壞頭,搞得人人的膝蓋都這麼軟。咱們中華兒女,跪天跪地跪長輩,不需要跪別的”他這一開口,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太祖皇帝的詔命,從此以後中國的百姓除了天地長輩,不需要再跪別的人了。
眾軍民大喜起身,一起大聲道:“皇上,皇后娘娘是誰?皇上該公布了啊?”
“咳”鄭曉路清了清嗓子,大聲道:“從本朝起,取消皇后,所有皇帝的女人都叫貴妃,平起平坐”他這一開口,就成了太祖皇帝的詔命,從此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皇后就沒有了,只有平起平坐的妃子。
眾官員心裡都直冒汗,這新皇帝真好玩啊,一上場就開始制定各種怪規矩。不過熟讀史書的官員們都知道,照例開國皇帝都是要亂改前朝舊例的,比如朱元璋就發明了很多新奇玩意兒,廢除了宰相,既然宰相都可以不要,那麼不要皇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眾官員又道:“皇上,您可要早生皇子啊,為了國家的穩定”
鄭曉路嘿嘿地笑了一通,大聲道:“古代多有兄終弟及的例子,我若一直沒有兒子就死了,就讓我弟弟鄭俊材當皇帝不就成了,嘿嘿嘿,不過我弟弟少不更事,只能當個逍遙皇帝。到時還請張逸塵、譚宏、老朱、小舅子、皂鶯你們幾位多費點心,好好地扶助他。”
鄭曉路嘻嘻地笑了一通,又道:“老朱,不過你很老了,未必等得以我掛掉那一天,哈哈哈”
眾人見皇帝陛下滿嘴飄著不吉的話,什麼掛了一類的,全都倒抽了一口涼氣,也只有鄭曉路這種沒譜的皇帝才會在自己的登基大典專撿不好聽的話說。
鄭曉路整了整儀容,就想要過金水橋。
這時有一騎信使突然飛奔而至,手持金色信封,大聲道:“報……”
眾軍全都怒道:“皇上登基大典,有什麼屁事非要來報?”
鄭曉路笑道:“不妨事,我知道是什麼信,我有過嚴命,這封信最好是在我登基大典的時候送到,這才顯得咱們新中國有氣勢。”
只見那信使跑到金水橋前,大聲報導:“山海關秦良玉將軍來信,她已於今日辰時率大軍開拔,前往進攻盛京。大軍計關寧鐵騎4萬、來復槍兵4萬,白桿槍兵2萬……共計10萬大軍,不破盛京勢不還。”
鄭曉路哈哈大笑道:“好樣的,咱們這邊登基,那邊就打下萬里江山,這才是英雄好漢。”
滿城軍民一起歡呼雀躍。
正在這時,居然又有一騎信使飛奔而至:“報……”
眾軍又怒:“又是什麼屁事?一件一件都堆在登基大典?”
那信使跑到金水橋前,大聲報導:“前明降將洪承疇、左良玉……率領前明殘軍十餘萬,攻破南京城,江南已平定……”
“哇”一聽這個消息,滿城軍民一起大喜,這可比進攻滿清更讓人興奮,於是普通的軍民來說,拿下江南,統一江山比起攻打滿清可重要得多。
鄭曉路皺了皺眉頭,嘆道:“那個江陰典史……哦,後來升成江南總督的閻應元,現在如何了?”
信使報導:“南京城破之時,閻應元在城門上提字:‘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完之後揮刀自盡,如今屍體已經安葬在南京城外。”
鄭曉路聽了,久久不發一言。隨後長嘆一聲,揮手道:“他想救國,我又何嘗不想救國,只是所走的路不同。時間會證明,我是對的,他是錯的。”
鄭曉路聽說抗清三公之一的閻應元這樣死去,尤其是聽到那句“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感覺心裡挺不舒服,他轉過身,背對著所有人站在金水橋上,發了許久的呆,這才調整好了心情,大聲笑道:“好了,繼續舉行登基大典”
鄭曉路話音剛落,原本晴郎的天空中突然烏雲捲起,狂雷大發,閃電霹靂。
轟隆隆一聲響,天地突然發生一陣巨震。
“地龍翻身?”北京軍民嚇了一大跳,齊聲叫道:“地龍翻身了?”
鄭曉路心裡也是一驚,咦?地震?老子要登基,震你妹啊,湊熱鬧不帶你這樣湊的。
只見天地巨裂震動,但是北京城中的房屋卻一間也沒有倒塌,只是搖晃得厲害,卻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損失,所有的軍民都嚇怕得匍匐在地上不敢亂動。
鄭曉路的登基儀仗隊瞬時間東倒西歪,金瓜金錘亂地亂滾,玉器樂器四面亂飛。
鄭曉路來自後世,知道地震只是一種自然現像,當然不像明人那麼害怕,他站在金水橋上,騷包地伸手向天一指,大笑道:“諸軍莫怕,這是真龍顯聖之兆,來給我登基大典壯聲勢的。”
儀仗隊穿過長安街,行到金水橋上鄭曉路下了龍輦,笑嘻嘻地走到橋上,對著四面八方趕來朝駕的軍民笑道:“大家只能送到這裡了,皇宮裡現在不能隨便進,不過沒關係,過個三五年,我把皇宮建成愽物館,到時大家就可以隨便進來參觀了,哈哈哈”
軍民們一起大笑,心裡都想,這個皇帝真沒架子。
於是推金山,倒玉柱,滿街的軍民跪伏了一地。
鄭曉路大聲道:“起來都起來宋朝以前就沒這麼多規距,不是隨便什麼地方都要跪來跪去的,就是朱元璋開了個壞頭,搞得人人的膝蓋都這麼軟。咱們中華兒女,跪天跪地跪長輩,不需要跪別的”他這一開口,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太祖皇帝的詔命,從此以後中國的百姓除了天地長輩,不需要再跪別的人了。
眾軍民大喜起身,一起大聲道:“皇上,皇后娘娘是誰?皇上該公布了啊?”
“咳”鄭曉路清了清嗓子,大聲道:“從本朝起,取消皇后,所有皇帝的女人都叫貴妃,平起平坐”他這一開口,就成了太祖皇帝的詔命,從此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皇后就沒有了,只有平起平坐的妃子。
眾官員心裡都直冒汗,這新皇帝真好玩啊,一上場就開始制定各種怪規矩。不過熟讀史書的官員們都知道,照例開國皇帝都是要亂改前朝舊例的,比如朱元璋就發明了很多新奇玩意兒,廢除了宰相,既然宰相都可以不要,那麼不要皇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眾官員又道:“皇上,您可要早生皇子啊,為了國家的穩定”
鄭曉路嘿嘿地笑了一通,大聲道:“古代多有兄終弟及的例子,我若一直沒有兒子就死了,就讓我弟弟鄭俊材當皇帝不就成了,嘿嘿嘿,不過我弟弟少不更事,只能當個逍遙皇帝。到時還請張逸塵、譚宏、老朱、小舅子、皂鶯你們幾位多費點心,好好地扶助他。”
鄭曉路嘻嘻地笑了一通,又道:“老朱,不過你很老了,未必等得以我掛掉那一天,哈哈哈”
眾人見皇帝陛下滿嘴飄著不吉的話,什麼掛了一類的,全都倒抽了一口涼氣,也只有鄭曉路這種沒譜的皇帝才會在自己的登基大典專撿不好聽的話說。
鄭曉路整了整儀容,就想要過金水橋。
這時有一騎信使突然飛奔而至,手持金色信封,大聲道:“報……”
眾軍全都怒道:“皇上登基大典,有什麼屁事非要來報?”
鄭曉路笑道:“不妨事,我知道是什麼信,我有過嚴命,這封信最好是在我登基大典的時候送到,這才顯得咱們新中國有氣勢。”
只見那信使跑到金水橋前,大聲報導:“山海關秦良玉將軍來信,她已於今日辰時率大軍開拔,前往進攻盛京。大軍計關寧鐵騎4萬、來復槍兵4萬,白桿槍兵2萬……共計10萬大軍,不破盛京勢不還。”
鄭曉路哈哈大笑道:“好樣的,咱們這邊登基,那邊就打下萬里江山,這才是英雄好漢。”
滿城軍民一起歡呼雀躍。
正在這時,居然又有一騎信使飛奔而至:“報……”
眾軍又怒:“又是什麼屁事?一件一件都堆在登基大典?”
那信使跑到金水橋前,大聲報導:“前明降將洪承疇、左良玉……率領前明殘軍十餘萬,攻破南京城,江南已平定……”
“哇”一聽這個消息,滿城軍民一起大喜,這可比進攻滿清更讓人興奮,於是普通的軍民來說,拿下江南,統一江山比起攻打滿清可重要得多。
鄭曉路皺了皺眉頭,嘆道:“那個江陰典史……哦,後來升成江南總督的閻應元,現在如何了?”
信使報導:“南京城破之時,閻應元在城門上提字:‘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完之後揮刀自盡,如今屍體已經安葬在南京城外。”
鄭曉路聽了,久久不發一言。隨後長嘆一聲,揮手道:“他想救國,我又何嘗不想救國,只是所走的路不同。時間會證明,我是對的,他是錯的。”
鄭曉路聽說抗清三公之一的閻應元這樣死去,尤其是聽到那句“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感覺心裡挺不舒服,他轉過身,背對著所有人站在金水橋上,發了許久的呆,這才調整好了心情,大聲笑道:“好了,繼續舉行登基大典”
鄭曉路話音剛落,原本晴郎的天空中突然烏雲捲起,狂雷大發,閃電霹靂。
轟隆隆一聲響,天地突然發生一陣巨震。
“地龍翻身?”北京軍民嚇了一大跳,齊聲叫道:“地龍翻身了?”
鄭曉路心裡也是一驚,咦?地震?老子要登基,震你妹啊,湊熱鬧不帶你這樣湊的。
只見天地巨裂震動,但是北京城中的房屋卻一間也沒有倒塌,只是搖晃得厲害,卻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損失,所有的軍民都嚇怕得匍匐在地上不敢亂動。
鄭曉路的登基儀仗隊瞬時間東倒西歪,金瓜金錘亂地亂滾,玉器樂器四面亂飛。
鄭曉路來自後世,知道地震只是一種自然現像,當然不像明人那麼害怕,他站在金水橋上,騷包地伸手向天一指,大笑道:“諸軍莫怕,這是真龍顯聖之兆,來給我登基大典壯聲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