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葉冬青來說,大概還能更高些,大概百分之九十七這樣,反正他沒感覺到哪裡還有不順心的地方,帶著趙琉璃到處走走看看,他女兒被一幫高級月嫂們照顧著,家裡還有支小型醫療團隊以及營養師。

  至於對沖基金那邊,遠程操作就可以,絕大多數都是些回報周期可能長達好幾個月、一兩年的中長線投資,短線回報率過低,很難達到他的心理預期,所以也不用時時刻刻在那盯著。

  今年以來回報率以及高達百分之十七,成績已經十分亮眼,到年底可能會攀升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以這種成績,投資者們開心還來不及,肯定不會說什麼。

  一晃眼,時間進入了十月份。

  葉冬青從倫敦肯辛頓宮花園旁的豪華別墅回到紐約,沒待幾天又去了矽谷。

  眼鏡蛇大廈的建造速度比預想中迅速,高度已經有百米左右,距離全部完工還早得很,就在這種情況下,葉冬青身價已經突破四百六十億美金,順利超過了巴菲特先生,主要得益於一波網際網路產業上漲行情,Facebook細分廣告領域後業績大漲,在全球市場上的開拓進展也十分順利。

  十月份的最後一天,他接到麥考德先生的報喜電話,對方告訴葉冬青說:「MIH集團已經決定將騰訊股份全部轉讓給我們了,百分之三十四點四的股份,售價為五億七千三百萬美金,現在反悔還有機會」

  第406章 消失的安卓

  我居然大封推了,最近陷入死循環,狀態跟寫生在唐人街末期時候差不多,在想怎麼突破,卡卡到兩三個小時寫一章,速度上不去,抱歉,感謝大家的支持。

  反悔?

  葉冬青高興還來不及,當即來了句:「立馬就簽合同,越快越好!知道我為什麼建議騰訊的CEO將這家公司上市嗎?唯一的理由就是拿到更多股份!」

  麥考德先生聽到這句話後先是一愣,隨後又開始驚訝於小老闆對這家公司的迷戀。

  腦袋比較好用,瞬間猜到了點什麼。

  不得不說佩服。

  自從投資騰訊以來,這家公司的市值一漲再漲,自從今年六月份以來沖高到十五億美元的小高峰,隨後又滑落到目前的十三億美元出頭,已經橫盤長達兩個月之久,波動都不大。

  按照美國這邊的網際網路發展現狀來看,騰訊的經營方向確實有潛力,但潛力僅僅只是潛力而已,麥考德先生無法作出更長遠的清晰判斷。

  這時候,他語氣無奈告訴葉冬青說:「難怪我只是個高級職業經理人,而你這麼年輕就成了世界第二富豪,難道你知道什麼樣的公司能發展起來?」

  也難怪麥考德先生好奇,跟其他的投資公司負責人相比,葉冬青顯得更加輕鬆,似乎沒做多少調查,卻往往能夠給出很準確的建議。

  從去年開始,淡水投資集團近九層倉位被陸續投入IT產業,成功避開了不少「地雷」,導致今年伴隨著大盤上漲,賺得連他這位執行長都感到難以置信,尤其是近一個季度以來,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投資,竟然成功為葉冬青帶來六七十億美金的帳面財富,而且熱度依然沒有消退。

  就拿綠山咖啡來說,葉冬青沒投資那會兒股價穩如狗,就在低位波動著,可被葉冬青拿下大股東位置沒多久,並且退市之後,光是第三季度的營業額就高達四十多億美金,跟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五十多倍,如果不是找了代工廠擴大產能,咖啡機甚至不夠賣!

  某位綠山咖啡前股東,真的當著記者們的面哭了出來,哭訴說葉冬青沒帶他們一起賺錢,這樣很不人道。

  還有蘋果公司,跟淡水投資集團剛開始關注那會兒相比,市值已經上漲了百億美金,成功從一家低迷不振的二線品牌,轉變成了年輕人口中的酷公司。

  別人不知道,但麥考德先生和葉冬青相處的時間更多,了解的東西越多,就越感到無力,發現原來還能這樣做生意,此刻正在佩服著葉冬青的毒辣眼光,就像什麼好公司都無法逃過他的眼睛一樣。

  葉冬青語氣帶笑,回了句:「別人只看重眼前,而我更喜歡將眼光放得長遠,從中找到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好公司,這樣投資成功的可能性更高,騰訊背靠一個有著十多億人口的龐大國家,而且幾乎壟斷了即時通訊技術,另外也像是Whatsapp和Facebook的結合,在我看來它很有潛力,也許要不了多久就能慢慢成長起來。」

  這種解釋屬於禮貌,麥考德先生畢竟是淡水投資集團名義上的執行長,自然應該知道為什麼投資、潛力在哪。

  迅速敲定了決策,如果不出意外估計這兩天就能簽合同,以期貨的形式進行交易,當時騰訊在納斯達克上市時候設置了六個月的凍結期,等於是先支付定金約定價格買下來,到時候再進行交割。

  這顆棋子葉冬青已經拿捏很久了,因為從騰訊的財報中發現發展瓶頸,短時間內估計很難完成轉變升級,找到新的項目。

  於是才攛掇波尼馬迅速上市,主要是想營造出潛力被壓榨完的假象,股價如同他所預料的那樣平穩,沒什麼起色,近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麥考德先生跟MIH集團聯繫,沒想到對方竟然真同意了。

  大約兩千美金的投入,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獲利五億五千多萬美元,從現在來看確實是個不錯的成績,但誰能笑到最後,已經不用多說,至少在葉冬青看來騰訊當年挺健康,只是在提高營收方面鑽了牛角尖,還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方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