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目前的綠山咖啡,去年利潤只有一千三百多萬美金,今年估計能漲到差不多兩千萬。

  原先這種成績能讓老斯蒂勒先生自傲不已,畢竟比普通小公司的收入強多了,但在葉冬青這位變態的華裔小傢伙面前,他還真不敢多說什麼,如今完全可以將自己這位創始人踢出局。

  「我能看出你作出的努力,先生,想法蠻不錯,但是還不夠,我覺得綠山咖啡的潛力被遠遠低估了。

  今天之所以找你來,主要是想跟你談談讓綠山咖啡從納斯達克退市的事,上市只會拖累到它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太多幫助不是麼,我會在退市之後給予公司更多資金方面的支持,包括出資收購克里格公司,拿下它的K杯和咖啡機生產專利,並且全面利用我手中的網際網路資源,對這家公司進行推廣。」

  沒錯,葉冬青準備將這家現金奶牛公司強行私有化退市了,一家公司既然能上市,滿足某些條件之後自然也可以退市。

  和某些被迫退市的爛公司不同,私有化的前提往往是公司前景良好,而控股股東認為當前公司股價明顯被低估,所以這時股價很便宜,大量買回股票,有利可圖。

  私有化後,淡水投資集團能過極大地減少讓其他股東分享公司收益的損失,增強了對綠山咖啡的掌控力,受投資機構、監管機構的制約也少,並且不再有上市時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也節省了很多信息維護成本,好處不少,壞處幾乎沒有,唯一的不足之處在於必須給零散小股東們補償,掏出真金白銀從他們手裡買回股票,溢價率很可能超過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四十五。

  老斯蒂勒明顯有點懵,差點從馬背上摔下去,愣神詢問葉冬青說:「私有化退市,你確定這是真實的想法?」

  「不然呢,難不成大老遠讓你趕過來,只是為了跟你開玩笑?」

  第356章 大棒加蘿蔔

  對於老斯蒂勒哈以及其他的股東們而言,幫助葉冬青完成綠山咖啡的私有化進行並不是壞事,相反,還有很大好處。

  剛才也說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少不了,廣告方面的協助也會有。

  以現在Facebook的稀有廣告售價來看,綠山咖啡很難負擔得起,一次為期幾天的廣告至少要將半年利潤投入進去,當然了,能夠獲得的回報也會很大,如果不是物超所值,哪家公司會傻乎乎地打廣告。

  這些企業對廣告投放渠道比較挑剔,而Facebook所擁有的客戶群體在他們看來無疑很優質,因為超過百分之九十二都是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數量高達上億,所以臉書的廣告位才如此受歡迎。

  價格高,意味著客戶群體狹窄,之前主要是跟大企業合作,最近葉冬青更希望多些廣告位,讓廣告價格降下來,並且對投放群體進行細分。

  化妝品、衛生棉條之類的可以只對女性用戶投放,而打火機、籃球鞋之類的可以只在男性用戶的主頁上顯示,定位更加精準,也更容易獲得商家們的青睞,這是葉冬青構想中能夠讓Facebook業績再上一個台階的制勝法寶,大客戶就那麼多,只要比其他同行們更優秀,Facebook和葉冬青就贏了。

  按照葉冬青目前持股過半的比例來看,只要獲得第二大股東以及老斯蒂勒的支持,已經可以向納斯達克方面提交退市的申請,此刻這老頭無比心動,但還是問了句:「如果,我是說如果,假如願意支持你的想法,你能夠給我和其他大股東什麼樣的好處。」

  「可以按照今天的市值計算,溢價百分之五十將股份轉賣給我,也可以和我一起合作,共同把綠山咖啡做大,只能說稍微有點把握,但也不是絕對能成功,目前咖啡市場確實快被瓜分完畢了,發展空間有,但是不會太大。」

  預料到可能會問出這種問題,葉冬青早已打好腹稿,此刻直接說了出來。

  比起後面一條提議,他更希望將其他股東都踢出局才好,故意隱瞞了些關鍵的消息,營造出點不確定性,可實際上他對綠山咖啡的成功十分有把握,別看「綠山」這個名頭不如「藍山」,論起市場潛力,綠山咖啡可比藍山咖啡強多了。

  絕大多數美國人喜歡用咖啡來提神,他們喜歡在早上煮一大罐咖啡,除了孩子都喝一杯,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煩惱。

  一是等待時間長,二是清洗起來很麻煩,三是口味單一,四是浪費嚴重,五是把握不好咖啡粉和水的比例,要麼是咖啡加多了,要麼是水加多了。

  而綠山咖啡不同,與其說是在賣咖啡,不如說是在賣一種便宜、便捷的「咖啡解決方案」,顧客只需要將膠囊式的咖啡杯放進咖啡機里,十秒鐘之後就能喝上咖啡,現在口味還不錯,但葉冬青有能力去讓它跟更多咖啡豆供應商合作,甚至還可以賣紅茶、綠茶等等,把單調的咖啡機變成咖啡館,隨著心意去挑選最適合顧客的咖啡。

  目前這家公司的發展思路出了點錯,推廣運營環節中所犯下的錯誤更加嚴重,只不過葉冬青一直沒有提醒他們,為的就是等到其他股東們接受自己之後,想辦法得到更多股份,將大部分利益裝進自己的口袋裡。

  商人嘛,想要多賺錢並沒有錯,他在哈佛商學院裡讀書那會兒,教科書里通篇都是「賺錢」、還有「如何幫老闆賺錢,在以後混口飯吃」。

  而葉冬青自己就是老闆,因此更關心「如何讓員工幫老闆賺錢」,除了些純科研,無法被利用的學科,大學更像是一處高端的工作技能培訓中心,他只待一個學期就覺得膩了,請假之後從沒回去過,原因是並不認為能在學校里學到太多,與其浪費寶貴的生命,不如去幹些更有意義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