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已經請第三方企業幫忙升級安保措施,另外也開始讓律師們擬定更加苛刻的保密計劃,準備砍掉幾個項目,從內部抽調些有能力的硬體工程師參與進去,並且試圖擴招一批新員工。

  既然淡水投資集團已經成為蘋果公司目前的第一大股東,自然有權利要求在八位董事會成員中占有一個名額,等到把那些認股權證標的股票拿到手後,還能再增加兩到三個名額,距離一言堂還差得遠,賈伯斯必須說服他們認可自己和葉冬青的計劃,實際上是說給他們代表的股東們聽。

  而葉冬青則忙著跟一位叫做比爾·坎貝爾的先生談判,他是蘋果公司董事會現任主席,從1997年擔任至今,兩人商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推動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開發計劃,以及往董事會裡安插一位成員這兩方面。

  實際上,目前蘋果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控制它的是公司董事會,因為蘋果公司沒有控股股東,對於蘋果的眾多股東來說,很難動用自身權利去決定蘋果公司董事會的人員組成和決策,股權結構太過於分散了,內鬥也是限制蘋果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八位董事會成員,背後代表著大約百分之三十七的蘋果股票,雖然分散,但還沒有葉冬青重生那會兒分散,當時有兩千多家投資機構成為了蘋果的股東,所以葉冬青才能順利拿到接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涉及到三位董事會成員背後代表的公司。

  它們並不在乎現在的蘋果公司,於是同意以認股權證或者現金交易的方式賣掉蘋果股票,既然股權已經易手,或者即將易手,董事會席位自然也會轉到他手上,葉冬青的董事會名額要求合情合理。

  在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上市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蘋果的董事都是由董事會提名,再由股東大會批准通過的,董事是誰和股東的關係不大,他們負責幫忙管理公司,已經形成一個小圈子,現任ceo史蒂夫·賈伯斯也是董事會成員之一。

  幸好股份還沒分散到無法進行有效管理的地步,直到今天為止,淡水投資集團已經拿到百分之六的股份,外面還有差不多百分之十四股份,以認股權證方式被葉冬青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商談起這件事時候有點底氣。

  他很快就能左右其他股東們,集中力量湊到控股權了,到時候董事會目前的權力將會被嚴重削弱,比如賈伯斯就在擔心自己的ceo地位。

  董事會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挺精彩,上午時候葉冬青已經和一位迪斯尼公司的代表見了面,對方代表迪斯尼董事長兼任執行長羅伯特·艾格先生表態,說會支持他進入董事會,此刻卻在蘋果董事長比爾·坎貝爾現在這裡碰了一鼻子灰。

  這傢伙倚老賣老,身為1997年那會兒力排眾議,重新將賈伯斯帶回蘋果公司的重要人物,這老頭已經把持蘋果公司六年多了,能力不能多說,看看蘋果公司現在的市值就知道,只能說一般。

  眼光是有的,此刻坐在葉冬青對面,手指間夾著雪茄說道:「我承認你的計劃很不錯,非常非常不錯,但別以為這樣就能對董事會指手畫腳,只要我在位一天,就必須對其他股東們負責!

  老實說,我擔心你的野心太大,已經拿到這麼多股份了竟然還不收手,幾乎快要把所有持股比例超過百分之零點五以上的大股東全都聯繫一遍,難道你不知道這要花多少錢?!」

  「這可嚇唬不到我,坎貝爾先生。」

  葉冬青翹著二郎腿,臉上帶笑搖頭說:「我的淡水投資集團有錢,帳面上每天都能多出數百萬美元,只要股東們願意賣,我還是會不斷增持,直到接近控股權為止,這點你無法阻擋。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之間不能合作,同意我的發展規劃,未來蘋果公司賺錢了,我保證給你們更多獎勵。其他人我不能確定,只要這次你肯幫我,站在我這邊,直到你去世或者老年痴呆之前,我絕對不會讓你離開蘋果董事會,甚至還能給你另一份工作,實力和谷歌差不多,在我的facebook擔任顧問,怎麼樣?」

  比爾·坎貝爾不僅在蘋果任職,同時還是谷歌和亞馬遜的顧問,見面前葉冬青已經調查得先當清楚了,他們不在華府工作,沒那麼多條條框框,這時候說話還算隨意,直接把想談的擺在了桌面上……

  第179章 互夸

  「利益交換」這個詞不常被人們用到,但它卻是構成人類現代社會的最核心本質之一。

  葉冬青對這方面還算精通,他不在乎比爾·坎貝爾先生怎麼說,只希望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願意在涉及到坎貝爾先生的利益上作出讓步,給予長期職位、股權獎勵以及facebook公司的顧問職位等好處,不過是個脾氣比較臭的傢伙罷了,沒必要因為雙方的這點小矛盾就撕破臉皮。

  在決定跟身旁的這位先生見面前,已經提前從史蒂夫·賈伯斯先生口中了解到他的性格以及喜好等問題,並且花錢找到一家矽谷地區出名的諮詢公司,向他們了解和蘋果公司董事會相關的消息,例如每個人的性格、背景等。

  以前一直在單打獨鬥,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他近期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或許是時候組建一支專門的團隊去幫忙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就像跟諮詢公司的人接觸等,其實完全沒必要參與全部過程,葉冬青需要的只是結果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