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各單位都是關注了馮嘯辰的,只是馮嘯辰從不出聲,大家也就忘了他也有圍博號。現在看到馮嘯辰發話了,大家豈有不跟風的道理。

  於是乎,圍博瞬時就成了一個大型打臉現場:

  南方電網:「想當初,我們就被超高壓卡住了脖子,但那又怎麼樣?現在,我們不僅突破了超高壓,還搞定了特高壓,建成了世界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鐵建:「想當初,進口盾構機,技術專家要人家配,檢修都拉警戒線不讓我們看。但卡脖子就怕了嗎?我們硬是從設計圖紙開始,造出了中國的盾構機,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二,順便拉低外國同類產品價格40%。」

  機械總院:「卡脖子?想當初,我們用的叫洋火洋油洋釘……有了我們,便有了中國第一台摩擦焊機、第一台液壓伺服工業機器人、第一條薄板壓淬生產線……數字無模鑄造技術助推建立亞洲最大柴油發動機市場,我們就是裝備製造技術的增高墊,卡不住今天,更卡不住2025和2035……」

  中國核工業集團:「卡脖子?我們何止被卡過脖子,根本就是從零開始。卡了脖子也要挺直腰杆子,只有算盤珠子也要搞定核子。我們的歷史就是衝破封鎖的例子,我們,是共和國的長子,請叫我們國家的底子。」

  中國建築:「卡脖子?想當初,李鴻章訪問美國被20層高樓震撼。我們從80年代自主創新,研發了世界首創兩天半一層樓的『空中造樓機』,擁有千米級摩天大樓的建造技術,包攬全球500米以上一半的超高層!」

  中國石油:「卡脖子?想當年我們原油產量不足,只好在汽車上頂個『受氣包』,但在我們看來這是『爭氣包』,勘探、開採、煉化、輸送,這些環節我們曾一度落後,但如今正在逐個突破、領先,這就是『干』出來的!」

  中國石化:「想當初,我們穿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國芳烴生產技術長期依賴進口,產業發展受制於人。中石化40餘年攻堅克難,成功開發出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每年可替代約2.3億畝土地產出的棉花,省出的田就可解決我國14億人的吃飯問題!」

  國投集團:「想當初,外國專家說羅布泊沒法生產硫酸鉀,想用就得進口啦。自從有了國投羅鉀,任憑缺水風沙大,工藝裝備自主研發,硫酸鉀生產基地搞成了世界最大!」

  東風汽車:「確實被人卡了脖子,但是東風人硬生生在偏遠深山,一根扁擔、一盞馬燈,沒有基礎,斷絕了援建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從自籌續建的堅毅,到進發全球的魄力,從山溝里的蘆席棚到如今的大國央企!」

  中國交建:「想當年,中國海底隧道技術相當於小學生水平。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建設時,外國公司高額的諮詢費和傲慢的祝禱歌沒有讓我們卻步!最終走出一條讓世界驚嘆的自主創新之路!中國製造,我們無懼!」

  兵工集團:「沒有封鎖哪來自強,不經歷烈焰,何以淬火成鋼?我的名字,就是歷經苦難的縮影,我的現在,就是自強不息的勳章!」

  航天科技:「卡脖子?你可能不知道,想當年別人連衛星都不給我們看,我們依然搞出了東方紅一號。如今的嫦娥四號都快代表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了……」

  航天科工:「卡脖子?想當年蘇聯撤走援華專家,對我國航天事業釜底抽薪,我們不是一樣靠自己的力量把東風一號飛彈打上了天!而現在,『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這響噹噹的威名震懾全球,誰還敢小瞧咱們!」

  航空工業:「想當初,核心技術長期受封鎖,化緣要不來,花錢買不來,我們突破跨越迎難而上,在一張張白紙上放飛新中國第一架戰鬥機、運輸機、預警機……現如今,殲20橫空出世,我們步履不停一路追,砥礪向前再出發!」

  袁天方命苦啊!

  先是挨了少林方丈的一招達摩腿,接著被武當掌門來了兩招太極拳,又讓峨嵋師太連捅了三四劍,還沒等落下來,就被開燈大師連點了五六下,全是死穴啊。緊接著又挨了一整套的七傷拳,被崆峒五老打得是滿天亂飛,半個時辰以後才掉下來。

  一個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同時挨這麼多下,而且是最精深最高明的武功,這是何等的榮幸啊。

  第九百一十四章 中國人已經撐住了

  「中國超恆公司接連推出了三種工控晶片,能夠完美地替代蘭納公司的LNC4028系列和普拉斯特公司的SID377系列和HEL670系列。這意味著我們的總統對中國發起的晶片攻勢,已經被他們破解了。總統對於這件事不會在意的,而我們則將面臨非常糟糕的情況,中國人已經培育出了一家足以和我們競爭的晶片企業。」

  美國半導體巨頭蘭納公司的小洽談間裡,蘭納公司市場總監洛因用無奈的語氣對來訪的普拉斯特公司市場總監羅夫納說道。

  他說的那三款晶片,恰好就是梅普政府限制向中國出口的三種關鍵性工控晶片,梅普原本是希望通過這種禁運,來打擊中國的工程機械產業。誰曾想,這恰好給了中國以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機會與動力,由國家牽頭成立的集成電路大基金籌集到了幾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迅速地砸出了一大批成果。

  阮守超的超恆公司,無疑是這場貿易戰中最大的獲利者。由於無法從美國廠商獲得晶片,羅冶等一干裝備企業不得不接受超恆公司開發的晶片。超恆公司開發出的第一代晶片還不夠成熟,但隨著生產經驗和用戶反饋的積累,超恆公司生產的第二代、第三代晶片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最新的一款晶片,已經能夠與蘭納和普拉斯特的晶片平分秋色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