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嘯辰大致聽明白了,不由得會心地笑了。

  阮福根說:「老梁跟我們一說這個事情,我們就懂了。這裡的人不像咱們中國人。咱們賺點小錢,總是想著細水長流,不能一下子花掉了,要存一點以防萬一。他們這裡的人,都是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無米明日愁。他們荒著這麼多地不願意種,就是因為等不及收穫的時候。我們招工說的是工資按月結算,他們也等不及,所以就不願意來上班了。」

  梁東明笑道:「我們明白了這點以後,就把招聘條件改了,規定工資日結,干一天就能拿一天的錢。結果一下子來了好幾千人報名,而且幹活都特別賣力,比我們在國內僱人還有幹勁。」

  「哈哈,原來是這樣。」馮嘯辰笑了起來,這種事情,他此前也聽人說起過,只是沒有特別留心。現在聽阮福根他們一說,他才發現非洲人的確有這樣的特點,如果能夠投其所好,這些人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勞動力。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資源詛咒」,大致是說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百姓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於是國家就沒有了創新的動力,最終反而會淪為落後國家。

  非洲的許多地方屬於熱帶氣候,植被豐富,人們光是採集野果就能夠生存,從而也就養成了即時行樂的習慣。反觀中國,人多地少,生存全靠土地的出產,一年辛苦勞作才能獲得全家人的口糧,稍微耽誤一點農時,就會挨餓。這樣的地理條件導致中國人時刻都有危機感,不敢有所懈怠。這種習慣即便是到了工業時代,也仍然得以保留。

  據國際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居民的儲蓄率是全球最高的,遠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有人把這解釋為中國人的「劣根性」,又說這是因為中國的體制無法保障醫療、養老,所以老百姓才不得不存錢。事實上,這恰恰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德。美國的理財專家認為,個人應當擁有能夠保證半年以上支出的儲蓄,才是財務健康的表現,而大多數美國人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非洲、南亞、拉美等地方的情況也是如此,資源越豐富的地方,經濟反而越落後,這就是資源詛咒的魔力了。

  說到這個程度,阮福根等人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他們僱傭當地黑人的趣事。據他們說,採取這種工資日結的方式之後,他們就不用發愁用工的問題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等著被招聘。一些人當天結算了工資之後,第二天就不來上班了,因為家裡已經有了當天的口糧,只有等這些口糧吃完,他們才會重新來上班賺錢。阮福根他們現在也習慣了這種高流動性的用工方式,這些人不來上班,他們就雇其他人,等過兩天,原來那批人又回來了,依然是熟面孔,連培訓都用不著。

  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如其他地區,但百姓也不再是僅僅滿足於吃飯穿衣,而是有了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使用手機。以這些黑人寅吃卯糧的習慣,自然是難以存下錢來買手機的。於是,阮福根他們就想出了一個手機租賃的方法,規定只要農場上一天班,就可以獲得手機一天的使用權,用滿一年,手機就歸對方所有。這樣一個政策一推出來,應聘幹活的人又多了一倍有餘,而且工作的連續性也有了保障。

  「我琢磨著,照這樣做下去,用不了幾年時間,這些人也能學會存錢的。」梁東明笑著評論說。

  「如果真能讓這些當地人學會存錢,你們可是功德無量啊。」馮嘯辰感慨地說。

  「是啊,如果我們能搞上這麼十幾年,二十幾年,這個地方肯定會大變樣的。」阮福根說。

  馮嘯辰看著阮福根,問:「怎麼,老阮,事情有變化嗎?」

  馮嘯辰這樣問是不奇怪的,因為這是明擺著的事情。阮福根他們繞了這麼多彎子,跟馮嘯辰說他們租借土地的事,顯然不會是吃飽了沒事閒聊。他們說前幾年租地種地收益不錯,後一句話自然是要說現在情況有變了。馮嘯辰有這個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絕非羞花閉月的小鮮肉,阮福根他們跑到坎代來,不是來追星的。

  果然,阮福根嘆了口氣,說:「唉,我們辛辛苦苦把地開發出來,灌溉設施也搞了,農民也培養出來了,結果,人家不讓我們租下去了。」

  「為什麼?」馮嘯辰眉毛一皺,問道。

  「有人競爭唄。」萬官生說,「有人給戈斯內爾國政府開了更好的條件,要求把我們的地收回去給他種,所以我們就種不成了。」

  「歐洲人?」馮嘯辰問。

  阮福根冷笑說:「就是咱們中國人。」

  馮嘯辰一下子嚴肅起來:「這是怎麼回事,老阮,你把事情跟我說清楚。」

  事情其實也很簡單,阮福根他們在戈斯內爾租地的時候,關於到非洲辦農場從事農業經營的效益還不明顯,所以國內也沒什麼人來與他們競爭。這兩年,辦農場的企業和個人大多賺了錢,關於在非洲辦農場能夠一本萬利的說法,在中國國內也逐漸流行起來,於是前往非洲租地的國人就越來越多了,與原來租地的這些人就形成了競爭關係。

  戈斯內爾可開拓的荒地很多,但阮福根他們因為來得早,所以挑了交通、水源條件都不錯的一片土地,而且經過兩三年的開拓,土地也逐漸由生地變成了熟地,開發模式是現成的,比重新開墾荒地要強得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