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競選開始之初,來自於民主黨的德雷頓得票呼聲很高,民調支持率一度甩下梅普十幾個百分點,大家都認為德雷頓是必然勝出的。但誰知梅普拋出了「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口號,以振興製造業,增加工人就業為誘餌,贏得了大批藍領的讚賞,支持率一路走高,隱隱有取德雷頓而代之的意味。冷飛雲剛才說的,就是從美國媒體上傳來的最新選情。

  「據高層的智囊分析,梅普當選的概率已經上升到50%以上了,如果這種勢頭持續下去,他很可能會超過德雷頓,贏得這次大選。」王根基說。

  「現在就說他的當選概率超過50%,是不是太早了?」冷飛雲說,「我看媒體分析,梅普雖然競選勢頭很猛,但也只是在藍領中影響比較大,白領階層還是傾向於德雷頓的。民調結果也依然德雷頓更高。」

  「民調結果不能說明什麼。」馮嘯辰說,「這一輪的美國大選,與以往都不一樣。以往兩黨的分歧主要在一些細枝末節的社會問題上,類似於吃豆腐腦放鹽還是放糖這種事,民調的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但這一回,梅普打的是經濟牌,矛頭直指階級之爭。支持梅普的大多數是底層百姓,而這些人是媒體平時不屑於關注的,媒體進行的民調,往往也會不自覺地忽略掉這個群體。」

  「嘯辰的分析,和高層智庫的分析一模一樣。」王根基翹起一個大拇指贊道,「高層認為,梅普的競選綱領迎合了美國民眾中間的一種焦慮情緒,對於處在社會中下層的選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些人在以往的大選中投票率偏低,但不排除這一次他們會為了支持梅普而參加投票。如果這部分人的投票率提高,梅普當選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如果是這樣,那對我們就非常不利了。」冷飛雲沉著臉說。

  馮嘯辰笑著說:「我判斷,梅普當選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不過,即便是梅普當選,對咱們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的崛起,不是他梅普能夠阻擋的。」

  第八百八十七章 做最壞的準備

  梅普的出現,並不是歷史的偶然。當中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時,美國國內必然會產生出遏制中國的聲音,梅普就是這種聲音的代表。美國社會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指望美國選民集體出錯,進而選出一位軟弱的領導人,未免太不現實。梅普的出現是必然的,馮嘯辰在這個問題上不會存有任何僥倖心理。

  但馮嘯辰同時也知道,中國的崛起是大勢所趨,一個13億人的大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大國,只要步入正確的發展軌道,其崛起的勢頭就是不可遏制的。美國進入工業化的時間比中國要早100年以上,中國要想在幾十年裡達到和美國一樣的發展水平,或許不太容易,但人均指標達到美國的12以上並不困難。而一旦中國的人均水平達到美國的一半,總量就將達到美國的兩倍,這就是一個人口大國的優勢。

  綜合國力的比較,比的是總量,而不是人均。要論人均數,太平洋上的某個小國也可自稱是軍事強國,其人均步槍數量可能比中國要高出十幾倍,然而這並沒有什麼蛋用,中國的一個郊區基幹民兵連就可以碾壓這種國家的國防軍。

  2009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是一個極具象徵性的事件。它意味著從此以後中國將比美國有更高的工業產量,有更豐富的生產數據,更多的生產實踐機會,這些經驗日積月累,將最終導致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位置易主。不管經濟學家們如何把第三產業吹得神乎其神,真正決定一個國家國力的,還是其工業水平。這一點,經濟學家或許不懂,但資深的政客是懂的。

  梅普看到了這樣一種趨勢,他希望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讓中國的發展停下來,讓美國重新進入高速增長的軌道。然而,套用一句不太恰當的話,他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中國發展的大勢已成,擁有2億產業工人、5000萬理工科大學畢業生、數十萬家工業企業的中國,就像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輪,誰能夠阻擋它的前行?

  「美國國內針對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大,美國政府的政策傾向也越來越不利於我們。上個月,美國海菲公司宣告破產,羅冶試圖接手,被美國商務部以可能損害美國安全為由阻止了。還有,林重風機參與美國俄亥俄州風電場設備招標,各項條件都優於美國本土的風機企業,但當地政府聲稱風電場建設涉及到當地的地質資料,而這些地質資料對境外企業是保密的,所以拒絕了林重風機的設備。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半年裡還有好幾起。我們擔心,如果梅普當選,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會變本加厲,屆時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以及技術貿易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冷飛雲憂心忡忡地說。

  「這個可能性很大啊。」馮嘯辰說,「梅普當選幾乎是定局,即便他落選,以美國朝野現在的輿論形勢,其他人當總統也同樣會對中國進行遏制。中美之間,一場貿易戰是不可避免的。」

  王根基說:「這一點,我們也有心理準備,現在就希望貿易戰的規模不要太大,別影響到我們對美國的整體出口。」

  馮嘯辰說:「老王,老冷,我勸你們還是做最壞的準備為好。這場貿易戰,美國可能會傾盡全力,屆時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的商品都會受到影響。此外,美國還有可能會動用其他手段,包括對中國進行更嚴格的高技術禁運,以及聯合它的盟友共同抵制中國商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