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普邁集團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普邁是一個大型工業裝備集團,旗下業務眾多,工程機械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除了工程機械之外,普邁在海洋鑽井平台、盾構機、風電機組等方面的業務也同樣遭遇了困難,而所有這些困難,無不與來自於中國的競爭相關。

  相比自己的中國同行,普邁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實力雄厚,技術先進,品牌影響力更是令人無法企及。但中國企業有著群狼噬虎的勁頭,一旦某家企業在一項技術上獲得了突破,它就會把這項技術分享給其他同行,從而聯合起十幾家、幾十家企業的力量,來與普邁爭奪市場。

  以盾構機為例,幾年前,辰宇工程機械公司在中國霍源地鐵工程項目招標中擊敗了普邁,隨後,辰宇公司便把這項技術分享給了國內其他幾家盾構機企業。這些企業獲得技術之後,在各地的地鐵工程設備招標中與包括普邁在內的一干外國廠商展開殊死拼殺,迅速把盾構機市場的設備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國廠商只在一些技術難度較高的工程項目中還能保有市場,常規盾構市場已經悉數被中國企業占據了。

  風電設備市場是另一種情況,中國企業利用規模生產降低了成本,不僅把歐洲風機企業排斥在中國市場之外,還贏得了大量來自於歐洲的代工訂單。工業生產是滿足馬太效應的,生產規模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產成本,又能夠誘使其他企業放棄生產,把手裡的訂單交給生產成本低廉的企業代工。

  中歐之間的情況就是如此,大批的歐洲風電企業發現中國的風機製造成本遠遠低於歐洲之後,紛紛採取委託代工或者與中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普邁出於對中國的仇視,一時難以接受與中方合作的方式,結果因為生產成本過高,把歐洲市場上原有的份額也丟掉了。

  等管理層意識到了不妙,打算與同行一樣到中國去尋求代工合作的時候,幾家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都聲稱自己的生產訂單已滿,難以接受普邁的委託。倒是有一些地方上的小型風機企業聲稱可以接普邁的訂單,但普邁派出工程師去考察了一下,發現這些企業的生產資質十分可疑,普邁如果請他們代工,十有八九最終是要砸掉自己牌子的。

  幾個主要的業務方向都出了問題,普邁集團的財報便一年比一年更難看了。股東們開始向管理層發難,要求管理層採取有效措施,扭轉局面。管理層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問題其實是整個歐洲的企業都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過慣了奢侈日子帶來的富貴病,是無藥可救的。但是,這樣的話無法向股東們明說,管理層能做的,就是編制出一個雄心勃勃的振興計劃,聲稱要投入幾十億歐元用於進軍新興領域,而為了籌措這些資金,就需要剝離掉一些不良資產,把這些資產賣掉換錢,工程機械部門,就是集團管理層選定賣掉的第一個部門。

  管理層的高管們都明白,所謂投入幾十億歐元去進軍新領域,只是一個對資本市場的交代而已,實際上,歐洲已經很難再找到什麼好的新興領域可供投資了。

  技術水平要求高而且利潤豐厚的領域,美國人是不會放過的,歐洲企業無法與美國企業競爭。技術水平要求低的領域,不管利潤豐厚與否,都是中國人籃子裡的菜,輪不到歐洲企業伸嘴。剩下來的,就是技術要求高,同時利潤菲薄的領域,這樣的領域,美國人不屑於做,中國人一時難以企及,似乎就是專門留給歐洲人的。

  但問題在於,歐洲人也不喜歡這樣的領域啊!要論嬌生慣養的程度,歐洲人可比美國人還要厲害,別看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強國,在歐洲人看來,美國人就是一幫沒教養、沒品位的野蠻人,憑什麼和俺們歐洲老貴族相比?連美國人都懶得去賺的錢,歐洲人就更沒興趣賺了。

  賣掉工程機械部門的唯一作用,就是能夠讓普邁集團獲得一筆收入,用以平衡財務報表,維持一段時間的股價。等這筆錢花完,大不了再賣一個部門,又可以續上一口氣。至於說把所有的部門都賣完了怎麼辦,這就不是現任高管需要思考的問題了,屆時他們已經退休了,哪管洪水滔天呢?

  策略定下來了,尋找收購方又成了一件麻煩事。普邁的工程機械部門是因為市場份額萎縮、嚴重虧損,這才被出售的,收購方除非有能力扭轉這個局面,否則收購過去的結果仍然是虧損,那就是純粹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了。縱覽整個西方世界,無論是歐洲列國,還是美國、日本,都沒有哪家企業能夠讓普邁的工程機械重振雄風。倒是有幾家企業看中了普邁的品牌和一些技術,想買下來和自己的原有產品進行融合,但願意支付的收購價格低得簡直就像是一種羞辱,普邁的管理層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就在山窮水盡之際,從遙遠的東方傳來一個消息,中國一個名叫辰宇國際投資公司的企業,有意收購普邁工程機械公司,口頭承諾的收購價格在25億歐元左右,雖然仍低於普邁集團的預期,但也是普邁能夠得到的最好結果了。

  今天,辰宇國投的代表就要到斯圖加特工廠來與普邁方面洽談,普邁集團派出的全權代表海因茨爾與歐盟派出的貿易官員博瓦德、埃米琳一早就來到了工廠門前,等待著中方人員的到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