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受到海因茨爾的啟發,其他公司的代表也紛紛表態,競相賣慘:

  「正是如此。如果我們無法從歐盟獲得資助,我們將在三個月內裁員15000人,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件。」

  「我們將不得不停止五家工廠的生產,除了這五家工廠的工人會被解僱之外,為這五家工廠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不少於120家,它們的工人也將面臨失業的危險。」

  「是的,我們也將進行裁員!」

  「我們很可能會申請破產保護!」

  「我們是歐洲最古老的企業之一,如果我們公司倒閉了,將是歐洲工業傳統的重大損失。」

  眾人都鼓譟起來,一個比一個更加危言聳聽。大家都知道,這是向歐盟施壓的好時候,不管公司是不是真的面臨著危險,把話說得嚴重一點總是沒有壞處的。能夠從歐盟獲得資助,簡直就是白給的福利,憑什麼不要呢?更何況,市場的低迷是事實存在的,幾乎沒有哪家企業能夠獨善其身。

  主持會議的歐盟官員博瓦德皺著眉頭,逐條地記錄著企業代表們的意見。他當然也知道這些人的話多少有些浮誇,都是想把事情說得更嚴重一些,以便讓歐盟為他們的虧損買單。但歐盟就是幹這種事情的,這些大企業掌握著歐洲的話語權,歐盟豈敢違背這些大企業的意志。還有,如果這些企業真的出現了大規模裁員之類的問題,歐盟也是要當背鍋俠的。

  「大家的意見,我都聽到了。」

  待眾人的敘述告一段落之後,博瓦德用筆頭敲了敲自己的小本子,對眾人說:「現在的問題是,大家希望歐盟提供什麼樣的支持呢?我的意思是說,我需要知道一些具體的做法,而不是泛泛的要求資助之類。」

  「事實上,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市場。」艾伯特第一個回答道,他的話引起了廣泛的贊同,眾人都拼命地點著頭,表示認同這個要求。

  「市場?我不明白,你們需要歐盟委員會如何為你們解決市場問題?」博瓦德說。

  艾伯特說:「因次貸危機的原因,歐洲的企業投資減少了,我們公司的產品訂單下降了三成。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我們關閉一些工廠,否則光是這些工廠的固定成本,就會讓我們陷入嚴重虧損。要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獲得歐洲之外的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

  聽到這個要求,博瓦德露出一個苦笑,說:「艾伯特先生,我們要想獲得美國市場,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國商務部這一段一直在和我們協商,希望我們向美國敞開市場。你們是做發電設備的,你應當知道,美國新建的幾家電廠,都得到了政府的嚴格要求,限制他們只能採購美國本土生產的設備。」

  「這些可惡的美國人!」在場的一位商人罵道,「他們口口聲聲說是我們的盟友,但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想的卻不是為盟友分擔壓力,而是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盟友身上。這些年,我們替美國佬背的負擔還少了嗎?」

  「我想,這是應當由部長理事會去考慮的事情,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商務官員而已。」博瓦德聳了聳肩膀,表示自己不背這個鍋。因為這鍋實在太大,不是他的小身板能夠背得起的。

  關於歐美關係,博瓦德了解到的情況,又遠比在場的商人們更多。他知道,這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一直在向歐盟施壓,要求歐盟放鬆貿易壁壘,採取貨幣緊縮政策。與此之相,美國自己卻在增加貿易壁壘,同時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吸引國際遊資前往美國進行投資。歐盟的官員都清楚,美國人的這種做法,就是要犧牲歐洲的利益,以幫助美國儘早擺脫危機。

  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歐盟還真沒有什麼拒絕的底氣。歐洲的安全是建立在美國的保護之上的,離開了美國人的保護,歐洲就要單獨面對俄羅斯的武力威脅。別看蘇聯解體之後,這頭北極熊的實力已經大打折扣,但要挑翻一個歐盟,還是綽綽有餘的。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對俄羅斯採取了許多小動作,不斷地刺激俄羅斯的那位鐵腕領導人,其實就是在變相地嚇唬歐盟,讓歐盟知道自己離不開美國。

  明白了這些,對於各家企業提出的希望進入美國市場的要求,博瓦德只能是表示愛莫能助了。歐盟現在能夠保護住自己的市場不被美國人侵蝕,就已經不錯了,哪還敢想著進入美國市場的事情。

  「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可以退一步,希望歐盟能夠幫助我們打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艾伯特說。他此前提出希望進入美國市場,其實也是討價還價的一種手段,博瓦德拒絕了前一條要求,就不便再拒絕他的後一條要求了。

  果然,博瓦德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他說:「艾伯特先生,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會要求歐盟委員會幫助你們開拓市場。開拓市場難道不是一種商業行為嗎?」

  「不,它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艾伯特說,「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中國人通過竊取我們的技術,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的裝備產業。現在,他們非但已經實現了進口替代,不再使用我們的設備,而且還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搶奪我們的傳統市場。由於他們採取的是不道德的競爭手段,我們在競爭中完全沒有優勢。」

  「不道德的競爭手段,你能詳細說說嗎?」博瓦德問。

  艾伯特說:「比如說,他們在生產中違反了關於員工福利保障的規定。據了解,他們的工人每天工作12小時,時薪不到2歐元。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壓低了設備成本,從而能夠在價格戰中把我們打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