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個小馮開什麼玩笑,你才多大點,就敢說退休的事情!」胥文良被馮嘯辰給逗笑了,他斥了馮嘯辰一句,然後感慨地說道:「要不是想和孩子呆在一起,我和老伴可真不樂意到京城來。你看看,這樣的條件,家裡連轉個身都難。我在秦州住的是廠里分配給我的總工樓,200平米,在屋裡扭秧歌都沒問題。」

  寧默忍不住了,插話道:「胥老,你們住得這麼憋屈,怎麼不換套大點的房子?」

  「換套大點的房子?」胥文良像是看個傻瓜一樣地看著寧默,好一會才自嘲地笑著說:「也是,剛才小馮介紹說你們倆是做公司的,考慮問題肯定和我們這些工薪層不一樣。我那兒子在機關工作,兒媳是企業里的,掙的都是死工資,存不下多少錢。我和老伴倒是有點積蓄,可那點錢拿到京城來買房子,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啊。

  我們上星期還跟兒子兒媳他們去看過一個樓盤,80平米的三居室,差不多60萬,我們的錢能付個首付,然後一個月有2000多的按揭款,倒也能付得起。不過兒媳說他們單位的同事現在都在買120平的房子,她擔心現在買了80平的,以後會後悔。這不,家庭會議沒有形成決議,現在還懸著呢。」

  說到最後,他笑了起來,似乎覺得家庭會議這樣的說法挺風趣的。

  「我……」寧默心裡一個念頭閃過,忍不住又想說什麼了。

  馮嘯辰眼明手快地攔住了寧默,轉頭對胥文良說:「胥老,我們這次來,是有點事情想聽聽您的意見,您看方便嗎。」

  「我一個退休老頭,能給你們什麼意見?」胥文良詫異地說,不過臉上還是顯出了幾分期待。他也實在是窩在家裡閒得無聊,好不容易有個人上門來找他談正事,他還是挺興奮的。

  馮嘯辰從隨身的包里取出幾張放大的照片,遞給胥文良,說:「胥老,您看看這些設備,您了解嗎?」

  胥文良接過照片,又從不知什麼地方翻出來一副老花鏡,戴在鼻樑上,這才開始察看這些照片。他只看了一眼,就滔滔不絕地點評起來:「這不就是一套復二重線材軋機嗎?應當經過了技術改造的,能夠吃150毫米連鑄坯,生產6毫米、6.5毫米和8毫米普碳線材。不過改造還不徹底,它的中軋機組主電機功率是1600千瓦,如果換成2500千瓦,生產效率起碼能夠提高40%……」

  「……」

  寧默和趙陽都傻眼了,老爺子說的這些東西,前兩天他們在金鍊子老闆那裡也聽過,但人家是天天用那套設備的,知道這些情況並不奇怪,胥文良只是憑著他們拍的幾張照片,就把設備參數說了個七七八八,這專業水平,實在是沒說的了。

  「胥老,您對冶金設備真是太了解了!」趙陽崇拜地說道。

  胥文良得意地說:「這有啥奇怪的。這套設備就是我們秦重造的,它的圖紙就是我畫的,我還能不了解?我告訴你,哪怕把它拆了重新回爐鑄成鋼錠,我都能夠認得出它來。」

  「呃,好吧……」趙陽敗了,能夠從一坨鋼錠中看出它曾經是一台軋機的人,自己還能說啥呢,不如直接跪了吧。

  在趙陽面前得瑟完,胥文良又轉向馮嘯辰,問道:「小馮,你這是從哪弄來的照片?這種設備,前幾年就已經完全淘汰了。咱們現在上的都是全自動高速軋機,效率比這個高出好幾倍,單位能耗、勞動生產率,都要高得多,誰還會留著這種復二重軋機?」

  馮嘯辰笑道:「胥老,我告訴你,不但有人留著這樣的軋機,還有人想把它翻新過來使用。您看看照片這一套設備,包括電爐、連鑄機、加熱爐、粗軋、中軋、精軋,再加卷線機、打捆機,是完整的一套。您覺得,把它翻新過來使用,有沒有可能?」

  「這怎麼沒有可能?」胥文良不屑地說,「別說這套設備基本上還是完整的,成色也還比較新,就算是在庫房裡推了20年的老設備,我們過去也翻新過,絲毫不比新機器差。只是翻新它實在沒有必要,而且國家也不允許再使用這個級別的設備了。這套設備就算翻新過來,滿打滿算,年產量超不過40萬噸,屬於落後技術了,誰還會要呢?」

  「我們要啊!」寧默和趙陽異口同聲地答道。

  「你們要?要來幹什麼?」胥文良不解地問道。

  到這個時候,寧默再不明白馮嘯辰的用意,那也白在商場上混這20年了。他往前探了探身子,以便和胥文良離得更近一些,然後說道:「胥老,不瞞你說,我和小趙最近去了一趟印度,有家印度鋼鐵廠,想引進一套這樣的線材軋機,但他們的經費比較缺,買不起全新的設備,所以我們就向他們推薦了咱們淘汰的設備。您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和小趙找到的一套設備,我們想把它翻新過來,再賣給那家印度客商,您看是不是合適。」

  第八百二十一章 在家裡教孫子扭秧歌

  「這樣做,不太合適吧?」胥文良皺著眉頭說,「小寧,你應當也知道的,這種生產線所以會被淘汰,是因為它的技術已經落後了。你看到的這套設備,是咱們國家七十年代製造的,雖然經過了幾輪技術改造,但還是屬於落後技術,在咱們國家已經是禁止使用了。你們把這樣的設備賣給印度人,有點不太合適。」

  「胥老,您這樣說可不對。」馮嘯辰接過了話頭,「咱們覺得落後的設備,也許印度企業還是願意接受的。您想想看,咱們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不也揀過西方的淘汰設備嗎?那時候咱們資金短缺,想上馬最新技術辦不到,買人家的二手設備過來先湊和著用,能夠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對於我們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