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曉迪瞪了他一眼,又轉頭去看馮嘯辰。馮嘯辰只是笑而不語,不敢插手這樁家務事。他是最早知道杜曉遠遇險一事的,當時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這個小舅子可是泰山泰水家的獨子,如果有個閃失,讓他怎麼向泰山泰水交代。現在杜曉遠好好地回來了,卻又說還要再回非洲去,馮嘯辰哪敢替他背書。

  杜曉遠沒有等到姐姐和姐夫的支持,只能從女友身上著手,他說道:「爸,媽,你們想想看,就我在通原那個德行,能有姑娘願意看上我嗎?你們就忍心看我打一輩子光棍?我去一趟非洲,這不,就帶了個漂亮媳婦回來。」

  「這都八字沒一撇的事情呢……」車月英用剛剛夠讓別人聽見的聲音嘟囔道。

  「曉曉,你跟我爸媽說說,咱們倆的事怎麼樣了。」杜曉遠不忿地對周曉曉說。

  「我……」周曉曉難免有些窘了,這事讓她怎麼開口呢?遲疑了好一會,她紅著臉把嘴湊到杜曉迪的耳邊,低聲說了一句什麼。杜曉迪先是愣了一下,旋即臉上便露出了喜色。她站起身,把母親拉到一邊,向她說了一句話:「曉曉說了,她已經兩個月了……」

  「什麼?」

  車月英驚得目瞪口呆,不過,她馬上就反應過來了,轉回身來果斷地向杜曉遠說道:「好吧,曉遠,既然你想去,那就去吧。曉曉說得對,你正是做事業的時候呢,不能窩在通原這個小地方。不過,你去可以,曉曉必須留下!」

  此言一出,眾人全都傻眼了。好一會,才聽到杜曉遠帶著哭腔喊道:

  「媽,我才是你親生的!」

  第八百零三章 一百倍的利潤

  杜曉遠最終還是回非洲去了,周曉曉則留在了國內。趁著這趟回國的機會,二人正式領了證,周曉曉同時也向龍電辦了離職手續,準備在國內卸完「包袱」之後就到非洲去和杜曉遠共同管理公司。

  這些年,國內到非洲去開拓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大量中國資本和中國人才的湧入,非洲的經濟狀況不斷改善。大量的資源被開採出來,銷往海外,換回大量的外匯收入,而這些外匯收入又支撐起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內部市場,吸引著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到這裡來淘金。用一句比較俗套的話來說,非洲進入了一條良性循環的軌道,只要繼續發展下去,脫貧致富是大有希望的。

  杜家二老感覺到了杜曉遠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他們覺得很是欣慰。他們心疼兒子不假,但同時也希望兒子能夠出人頭地。過去,家裡靠著女婿馮嘯辰的幫助,錢是不缺了,在通原本地也有了一些政治地位,但人家背後聊起來,難免還是要說杜家吃的是軟飯,尤其是杜家的小子簡直就是一個廢物,如果沒有姐夫幫襯著,啥都不是。

  杜家二老哪裡聽不到這些議論,每次聽到心裡也滿不是滋味。現在兒子去了非洲,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本事賺下了一家公司,還準備去開礦山,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杜曉遠力戰歹徒的事跡,杜家二老聽著害怕,但等他們返回通原之後,肯定是要無數次地拿出來向親戚朋友炫耀的。誰說我家兒子只會在餐廳里給人開瓢,你們誰家的小子有膽色去給非洲歹徒開瓢?

  周曉曉以及她肚子裡杜家第三代的出現,成為壓垮杜家二老心理的最後一塊砝碼。周曉曉是大學生,歲數比杜曉遠小了十幾歲,人長得漂亮,性格也好,家境也不錯,這樣一個姑娘能夠嫁給杜曉遠,這不正說明杜曉遠去非洲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嗎?如果攔著他不讓他再去,萬一杜曉遠又回到過去那種紈絝狀態下去,老兩口才是欲哭無淚呢。

  馮嘯辰看到岳父岳母點頭了,這才出來說話,表示這一次杜曉遠遇險完全是偶然。其實如果當時他們不離開姆布特工地,應當也是不會有危險的。此外,這一次北非的事情給國家有關部門敲了警鐘,國家已經在設計遇到同類事情時候的預案,相信以後再有這種事情,所涉及到的中資機構和中方人員會得到更妥善的安置,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危險。

  這些家務事對於馮嘯辰來說,只是緊張工作中的一段插曲。把岳父岳母小舅子等人送走,馮嘯辰回到單位,還沒進門就迎面撞上了已經退休的老行政部長薛暮蒼和現任海東會安極限制造基地主任顧施健。

  「嘯辰,真巧,我和小顧正要去找你呢。」薛暮蒼笑吟吟地向馮嘯辰打著招呼說。

  「老薛,你怎麼來了,好久沒見了。」馮嘯辰趕緊上前和薛暮蒼握手問候。

  當年馮嘯辰還是一個粉嫩新人的時候,薛暮蒼對他很是照顧,後來馮嘯辰的職務不斷提升,漸漸成為薛暮蒼的領導,薛暮蒼在他面前絲毫沒有老人對年輕領導的輕慢,而是很維護他的權威,對他的工作給予很大的支持。幾年前,薛暮蒼退休,離開了裝備公司,但二人還是會經常聯繫,逢年過節馮嘯辰都要到薛暮蒼家裡去看望。他此時說與薛暮蒼好久沒見,其實也就是間隔了幾個月而已。

  10年前,由馮嘯辰主導,裝備公司牽頭,聯合國內幾十家國有重型裝備企業及全福公司等一干民營企業合資建設了海東會安極限制造基地。基地是一個獨立法人單位,對所有參股企業開放,同時在有空閒能力的情況下,也接受國內其他企業的委託訂單。這個基地的主要任務是製造各種超大、超重的部件,這些部件的製造需要大型的設備和特殊的場地,這不是各家孤立的企業能夠擁有的。極限制造基地的建成,使各家企業同時擁有了進行極限制造的能力,能夠承接過去無力承接的許多裝備製造業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