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嘯辰等人在歐洲又呆了幾天,然後便乘飛機回國了。臨行之前,他還接受了一次歐洲幾家媒體的聯合採訪,內容正是關於庫克船長項目以及鄭和船長計劃的。在此前,馮嘯辰已經授意幾家媒體去採訪過馬茨克,求證關於中國政府入股庫克船長項目的事情,馬茨克再三掩飾,但也沒法否認兩家談崩的結果。有了對馬茨克的採訪之後,記者們再找馮嘯辰求證,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會讓人察覺到這組報導背後的推手正是中國人。

  正如馮舒怡和馮嘯辰預想的那樣,幾家媒體把庫克船長和鄭和船長的事情炒作起來,在歐洲工業界便引起了一些關注。中國政府拒絕加入庫克船長項目,意味著這個項目的融資渠道又收窄了幾分,而中國單獨啟動鄭和計劃,又形成了對庫克船長項目的嚴重威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多了中國這樣一個競爭對手,庫克船長項目的風險加大了,即便是能夠成功,其市場價值也要大打折扣,因為它已經失去了中國市場,而眾所周知,時下中國市場才是最有價值的。

  海因茨爾等人堅決反對吸納中國加入庫克船長項目,但同時又聲稱自己所在的公司不能追加投資,已經承諾的投資也要分階段支付,第一階段先馬馬虎虎付個5%就行了。其實,就海因茨爾本人的意願來說,他是希望各家股東企業能夠加大投入的,以免讓中國人後來居上。

  但問題在於,他根本做不了公司的主,就算是公司的CEO,也同樣無法做主,因為公司的股東們從媒體上嗅到了一些不妙的味道,因此逼著CEO重新考慮投資庫克船長項目的事情。公司的股東並非都是搞工業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金融業,在這些銀行家眼裡,利潤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技術掌握在歐洲人手裡還是掌握在中國人手裡,根本就無所謂。有些人甚至還輾轉地找到了馮華的頭上,詢問是否可以通過馮華那個手握權柄的好侄子,向中國人的鄭和計劃投資。

  第七百七十六章 新的合作模式

  「面對中歐關係的這種新變化,在裝備工業發展方面,我們應當如何做呢?」

  在國家發改委的一間辦公室里,副主任韓宏饒有興趣地對剛剛從歐洲回來的馮嘯辰問道。

  韓宏與馮嘯辰在十年前就已經認識了,只是那時候裝備工業公司是隸屬於經委的,與當時的計委屬於兩家,馮嘯辰並不是韓宏的直接下屬。這一次國家機構改革,經貿委撤銷,裝備工業公司被劃到了發改委的名下,二人便成了真正的上下級。不過,在與馮嘯辰接觸的過程中,韓宏始終沒把馮嘯辰當成一個普通下屬來對待,更多的是把他當成一個可以平等探討問題的同僚,即便是有時候要指點一下馮嘯辰,也只是因為自己的年齡稍大一些,在工作方法、待人接物方面有一些經驗而已。

  韓宏把馮嘯辰當成一個平等的同僚,馮嘯辰自己可不能這樣想。他從歐洲回來之後,第一時間便到了發改委,向韓宏匯報自己此行的所見所聞,其中特別提到中國與歐洲在技術上的合作模式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中國由過去單純作為學生的角色,變成了現在這種具有平等地位的合作者與競爭者。

  「歐洲的技術底蘊依然是我們難以超越的,但雙方的差距已經大為縮小,尤其是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裡,已經形成了互有所長的格局。此外,歐洲經濟長期低迷,加之福利化的傾嚮導致大量的資金不能投向生產技術領域,而是變成了各種居民消費。類似於庫克船長項目這樣的大型技術研發項目,普遍面臨著資金難以為繼的窘境。而相比之下,我們國家這些年財政狀況不斷好轉,企業手裡也掌握了大批的流動資金,國家對大型項目高度重視,資金投入充足,這是歐洲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馮嘯辰這樣說。

  韓宏點點頭:「你說得對。咱們過去一直說咱們國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在前些年,咱們經濟落後,財政捉襟見肘,就算想集中力量,也拿不出多少錢來。這幾年,財政方面有錢了,我們發改委能夠調動的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已經能夠同時展開幾十個大型項目了。這樣的條件,歐洲國家沒有,美國和日本也同樣沒有。對於你們搞大型裝備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機遇。」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馮嘯辰附和道。

  韓宏說:「是啊,你們是幸運的一代。不過,有這麼好的機會,如果你們做不出好的成績,那可就對不起我們這些老一代了。」

  馮嘯辰笑道:「韓主任,您可不老。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您也就是剛剛過了青年的線,還屬於八九點鐘的太陽呢。」

  韓宏笑著用手指點著馮嘯辰,說:「都說你小馮性格耿直,說話沒遮沒攔,怎麼也學起拍馬屁這一招了?」

  「我這就是耿直啊,我說的可都是心裡話呢。」馮嘯辰裝出一副蒙受了委屈的樣子說道。

  「那我就欣然接受了。」韓宏打了個哈哈。

  上下級之間開點這樣的玩笑,也是常有的事情,有助於融洽感情。兩人一齊笑過之後,馮嘯辰接著談起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考慮,這些考慮是他在歐洲期間所形成的,當然,也與後世的一些經驗做了驗證,確定是正確的。

  「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裝備工業技術水平仍然是排在後面的,所以吸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路線不能變。在美、日、歐這三個技術來源中,美國出於國際政治的考慮,對中國的技術轉移肯定會越收越緊;日本擔心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會與他們爭奪傳統市場以及亞洲的經濟主導權,所以對中國也會採取嚴防死守的政策。歐洲雖然也已經意識到了來自於中國的競爭,但因為與我們並沒有政治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對中國的防範心理是最弱的。我的意見是,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們應當優先把歐洲作為我們開展裝備技術合作的對象。」馮嘯辰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