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些人天生就是閒不住的,工作起來能夠忘了自己的年齡,一旦閒下去反而會有一身毛病,晏樂琴無疑就屬於這類人。她的兒孫們知道她這個脾氣,也就不去干涉她的工作了。有錢難買老太太高興,她能夠在這些工作中找到樂趣,大家何必去阻攔她呢?

  這一次,晏樂琴也是例行回德國來視察研究院的工作。馮嘯辰帶人到德國來談業務,晏樂琴便讓馮華夫婦找了一家酒樓,設宴招待馮嘯辰一行,盡一盡地主之誼。

  晏樂琴早在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與當時的重裝辦有過合作。當年重裝辦面臨著裝備研發資金匱乏的困難,馮嘯辰倡議建立了中國裝備研發基金,通過馮華所在的德國明堡銀行在歐洲市場上發行中國裝備債券,而晏樂琴則受經委的聘請,擔任了基金的理事長。從那個時候起,晏樂琴就經常造訪重裝辦,裝備公司成立之後,她又經常參加裝備公司的工作,因此與裝備公司里的很多人都認識。這次跟隨馮嘯辰到歐洲來的冷飛雲、黃明、陳默等,都是晏樂琴的老熟人。至於王偉龍、楊海帆,因為與馮嘯辰的關係,與晏樂琴也是頗為熟悉的。

  「奶奶,您好啊!」

  「奶奶,您老看著氣色真不錯呢!」

  「奶奶,讓您費心了!」

  走進酒樓包間,見到晏樂琴的時候,每個人都謙恭地向晏樂琴問候著。這一行人中,大多數人都與馮嘯辰同齡,王偉龍歲數稍大一點,但與馮嘯辰也是兄弟相稱的,所以稱晏樂琴一句「奶奶」也是合理。

  晏樂琴笑呵呵地接受著眾人的問候,還時不時地拉著對方的手,問問對方家人的情況,說一些老年人對晚輩的祝福語。馮華和馮舒怡也都到場了,他們忙著招呼眾人入席,同樣與眾人說著一些問候的話。

  見客人到齊,馮華吩咐服務員上菜,各種食物和啤酒、飲料等很快就送上來了。因為招待的是從中國來的熟人,馮華特地安排的是地道的德國風味餐食,只是避開了那些國人難以接受的歐式黑暗料理。既然是熟人聚餐,大家也都沒有什麼拘束,紛紛拿著刀叉大快朵頤,又頻頻舉杯互相問候,席間氣氛很是熱鬧。

  「嘯辰,你們這次到英國去,業務開展得怎麼樣?」

  酒過三巡之後,晏樂琴向馮嘯辰問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比較順利。」馮嘯辰回答道,「我們和十幾家很有技術實力的企業草簽了合作協議,他們答應按照我們的要求為我們提供配件和其他技術服務,供貨價格方面也比較優惠,總體來說是不錯的。」

  馮華說:「歐洲這些年工業萎縮得很厲害,很多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你們去給他們送業務,他們肯定是非常歡迎的。」

  馮嘯辰笑呵呵地說:「有歡迎我們的,自然也就有仇恨我們的。其實我們給這些配套企業送的訂單,都是原來那些歐洲整機廠商手裡的訂單。我們搶了這些整機廠商的業務,這些整機廠商可是恨我們恨得牙痒痒的。」

  「嘯辰,你知道嗎,這幾年我們事務所接手最多的就是破產清算的案子。歐洲的工業算是被你們給毀了,就在上個星期,波恩有一家100多年歷史的工具機企業倒閉了,是我們事務所為他們做的破產清算。」馮舒怡插話道。

  「是嗎?這家企業叫什麼名字,是做哪種工具機的?如果合適的話,我們可以把它收購過來。」馮嘯辰笑著說。

  馮舒怡白了馮嘯辰一眼,嗔道:「你也太能趁火打劫了。你算算看,這七八年,光是經我的手,就幫你們收購了多少家歐洲的破產企業?現在歐洲經濟不景氣,這種破產倒閉的企業多得很,你們不會全都想收購回去吧?」

  馮嘯辰說:「如果這些企業有技術,而且價格也不貴,我們當然想收。這些企業放在歐洲只有倒閉一條路,搬到中國去,馬上就能起死回生,這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馮舒怡笑道:「你說的也是。其實不光你這樣想,有些歐洲的企業家也是這樣想的。我就碰上過好幾回,有的企業家專門問我能不能幫他們找到中國的投資者,說自己的企業不行了,如果有中國人願意收購,這些企業沒準還能活過來。你說這事也是奇怪了,同樣一家企業,為什麼交給中國人就能活得好好的,放到歐洲人手裡,就只能破產呢?」

  晏樂琴嘆道:「唉,歐洲變成這個樣子,也是咎由自取。我和你爺爺剛到德國來留學的時候,歐洲人還是非常勤奮的,那個時候全世界的製造中心都在歐洲。二戰結束之後差不多有20年時間,歐洲也是顯得生氣勃勃的,至少製造業還非常興旺。可從70年代以來,歐洲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大家都在貪圖享受,企業不思進取,光靠吃老本混日子。結果市場一開始被日本人搶走,後來又被咱們中國人搶走。我這次回來,見了一些老朋友,還有一些學生,大家在聊天的時候,對歐洲的工業都非常悲觀,說再不努力維持,原有的優勢就要全部丟失掉了。」

  馮嘯辰問:「奶奶,你覺得歐洲的工業還有希望維持下去嗎?」

  晏樂琴想了想,說:「希望還是有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歐洲的工業底蘊,是咱們中國沒法比的。」

  「您說的是暫時沒法比吧?」馮嘯辰說。

  晏樂琴笑著斥道:「你現在當了個總經理,口氣是越來越大了。歐洲的工業有200多年的歷史,咱們中國真正開始搞工業也就是50年時間,要想完全超過歐洲,最起碼還得再干50年呢。別的不說,你們這次不就是到歐洲來找人合作的嗎,歐洲企業手裡掌握的很多技術,還是你們目前無法突破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