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國的裝備製造業相對西方國家來說技術上仍然是落後的,如果全面開放這個世界,西方的工業裝備就會蜂擁而入,把中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裝備製造業衝垮。為了保護裝備製造業,國家放棄了不少權益,包括開放一部分農產品市場、承諾向國際市場出口稀土等資源,這都是必要的交換條件,不是哪個龍傲天發一發王八之氣就能夠豁免的。

  關於這些情況,馮嘯辰當然是非常了解的。事實上,關於需要保護的裝備領域的清單,就是由裝備工業公司向WTO談判小組提供的。有些裝備中國的製造技術已經能夠與西方國家齊肩,就沒有必要列入保護範圍了,需要保護的項目越少,國家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小。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當王振斌說WTO談判官員要與馮嘯辰探討一些問題的時候,馮嘯辰便乖乖地趕到發計委來了,他說WTO談判與自己無關,也不過就是隨便說說罷了,其實他也知道WTO與裝備工業的關係實在是太緊密了。

  正說話間,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一名工作人員帶著幾名官員走了進來。為首的一人看到馮嘯辰,趕緊上前來與他握手,一邊還客氣地說道:「馮總,抱歉啊,把您請到這裡來了。」

  馮嘯辰定睛看去,原來對方正是外貿部的司長徐振波,與馮嘯辰也是老朋友了。馮嘯辰一邊與對方握著手,一邊笑呵呵地應道:「原來是徐司長,幸會,幸會。」

  「原本我應當到裝備公司去拜訪馮總的,但因為這件事情和發計委也有一些關係,還需要請王司長也參加會談,所以只好冒昧地請王司長提供了一個場地,把馮總請過來了。」徐振波解釋道。

  馮嘯辰道:「瞧徐司長說的,王司長是我的老大哥,到他這裡來談事不是很正常的嗎?就算徐司長不召喚,我也會經常來向王司長匯報工作的。」

  「老么,你這嘴皮子可是比過去利落多了,兩句話說得我這個老大哥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好了。」王振斌用手指著馮嘯辰,無奈地說道。

  這幾個人都是司級幹部,馮嘯辰是企業里的幹部,照理說是地位更低一些的,但王振斌和徐振波都知道他深得上級領導的欣賞,在裝備製造領域裡頗有人脈,屬於不容小覷的青年才俊。此外,馮嘯辰還剛剛被吸收進了經貿委黨組,離副部級也就是一步之遙,而王振斌和徐振波的歲數都大了,估計仕途也就到此為止了。結合這些情況,兩個人對馮嘯辰自然是要多一份恭敬的,這也算是「莫欺少年窮」吧。

  寒暄過後,賓主分別落座,開始會談。王振斌作為主人,先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歡迎辭,接下來,就是徐振波發言了:

  「王司長,馮總,今天麻煩你們二位,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部長讓我來聽取一下你們的意見。我們目前正在就加入WTO的問題與美國進行談判,美方提出希望我們大幅度降低成品油的進口關稅,以便使美國生產的成品油能夠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而在此之前,發計委曾經提出希望維持對成品油的保護,以免我國的能源供應被國外勢力操縱。我想問問你們二位,對於這件事有什麼進一步的考慮。」

  第七百三十五章 規模經濟

  成品油是相對於原油而言的,是指原油經過加工之後形成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此外還包括利用生物質合成的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

  中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缺乏的國家。在經濟不夠發達的年代裡,國內石油消費較少,因此有限的石油出產還可以用於出口,以換回寶貴的外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多,石油出口逐漸減少,至90年代前期,中國已經變成石油淨進口國,而且進口數量逐年遞增。

  中國的石油進口分為原油和成品油兩部分,目前二者的進口數量基本持平,都在2000萬噸左右。將原油加工至成品油,是一個高附加值的過程,進口成品油相當於把這部分價值送給了國外的煉油企業,對中國來說顯然是吃虧的。但國內煉油企業的產能有限,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所以國家不得不進口相當數量的成品油。此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國內煉油的成本比發達國家要高出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品油運到中國來,加上運費仍然比國產成品油便宜兩成以上,這使得走私成品油一度成為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

  為了保護國內煉油企業,國家對於成品油進口採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包括進口配額以及高額的關稅,在關稅的保護下,進口成品油的價格與國產油持平,國產油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對於中國的成品油市場,西方國家一直都虎視眈眈,於是在入世談判中,取消成品油進口配額以及降低關稅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條件。石油部門對此當然是大力反對的,原因無它,如果放任國外的成品油進入中國市場,石油部門下屬的那些煉油廠起碼有一半要破產,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但如果要堅持對成品油的保護,就意味著必須要放棄其他產業的利益作為交換,而其他產業也同樣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讓國家捨棄哪塊利益呢?

  外貿部把這個問題提交給了國家發計委,發計委也是倍感為難。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早些年國家外匯短缺的時候,石油出口幾乎是撐起了國家外貿的半邊天,多少國家急需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都是用石油換來的,而石油部門也因此而獲得了強大的話語權。這些年,國家的創匯能力提高了,石油也從出口商品變成了進口商品,石油部門在國家的發言權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發計委要動石油部門的奶酪,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