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錯,這是一個方式。」孟凡澤說。

  「第二,我們可以鼓勵一些民營資本到非洲去投資。目前國家的資金比較短缺,但民間還是有一些閒散資金的。這些資金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有些就變成了投機資本,用來炒房炒股票。如果能夠動員這些資本到非洲去,既可以幫他們找到投資的機會,又可以幫助一些非洲國家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可謂是兩全其美。」

  「這些民營資本在非洲經營,還可以熟悉非洲的情況,為我們未來進一步與非洲加強合作奠定基礎,所以應當說是三全其美。」董老說。

  孟凡澤笑道:「其實,這些人還可以把市場經濟的理念帶過去,引導當地的黑人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這也應當算是一個貢獻吧?」

  「那就是四全其美了。」董老笑著說。

  「孟部長說得很對。」馮嘯辰說,「我嬸子在非洲種菜,就帶動了不少當地人模仿。過去非洲人不太會種菜,蔬菜又少又貴。我嬸子開了個農場種菜,賺了不少錢,讓一些當地的官員也都眼紅了,紛紛讓他們的夫人學樣種菜,我嬸子帶出了不少徒弟呢。」

  「哈哈,是不是教會了徒弟,就餓死師傅了?」董老打趣地問道。

  馮嘯辰說:「這倒沒有。當地人原來也沒有吃蔬菜的習慣,後來被我嬸子他們培養出來了,蔬菜市場越做越大,所有種菜的人都賺了錢,我嬸子賺的錢也比過去更多了。」

  「你們一家人都很有經商頭腦啊。」董老點評道。

  曹靖敏在非洲種菜賺了大錢,馮飛在第一時間就向組織做了匯報,還怯生生地問這些收入是不是應當交公。組織上經過研究,認為這是曹靖敏的個人行為,與組織無關,所以收入也就不應當充公了,可以留歸馮飛夫婦所有。曹靖敏的收入,對於董老這個級別的幹部當然不算是秘密,所以馮嘯辰在他面前說起來,也不用避諱。

  至於董老的這句評價,就不僅僅是針對曹靖敏,還把馮嘯辰也包括在內了。馮嘯辰自己做的那些私活,孟凡澤知道,董老也知道,甚至更高層的領導也是知道的。對於此事,大家都採取了默許的態度,畢竟馮嘯辰做生意是在當總經理之前,而他也絲毫沒有以權謀私為自己的小企業爭取什麼好處。相反,大家還知道馮嘯辰經常用自己的錢來貼補工作上的事情,有些制度上不允許做的事,馮嘯辰便自己掏錢去做了。如果國家幹部都能夠做到這一點,讓他們個個成為百萬富翁又有何妨呢?

  「第三點嘛,那就是我相信用不了20年時間,我們國家也會成為資本充足的國家,屆時對非洲的投資就更為重要了。」馮嘯辰接著拋出了一個新的觀點。

  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才是最大障礙

  對於馮嘯辰的這個預言,董老和孟凡澤都選擇了沉默。中國有多麼缺乏資金,他們這一代人是最清楚不過的。在改革開放之前,國家但凡要表示一下對某件事情的決心,往往就要加上一句「寧可勒緊褲腰帶」,意思是國家的資金都是從吃飯上省下來的,投資就意味著要餓幾天肚子。改革開放以來,勒緊褲腰帶這樣的說法見得少了,但各地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也是充滿血淚,什麼「誰與投資商過不去,政府就和誰過不去」這樣的口號,可不僅僅是隨便說說的。投資商在各級政府心目中就是絕對的大爺,說到底,不就是因為資金不足嗎?

  可這種情況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民營資本逐漸形成,國家財政狀況也較過去大為好轉,資金短缺的問題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嚴峻了。兩位老人都是能夠參與高層決策的人物,對於這些宏觀經濟上的變化當然也是有所了解的,再加上馮嘯辰以往也屢屢有一些準確的預測,所以這一回放出這樣的狂言,兩位老人也沒啥可說的。

  馮嘯辰從老人們的沉默中知道對方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觀點,便接著說:「剛才說的是資金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技術,這一點是我們裝備工業公司的長處。我們從西方國家引進了技術,經過多年的消化、吸收、創新,目前在冶金裝備、電力裝備、礦山機械、化工裝備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們的技術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對於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樣的技術已經足夠了,更高端的技術別說我們拿不出來,就算拿得出來,他們也用不上。」

  「所以下一步你們的打算就是向非洲出口你們掌握的技術?」孟凡澤問。

  馮嘯辰微微一笑,說:「其實吧,就算是我們現在掌握的技術,有些也超出非洲國家的需求了。比如說,龍江電機廠剛剛掌握的超臨界60萬千瓦火電機組技術,具有節能和減少排放的優點,屬於高清潔火電機組。這種機組能夠適應我國關於環保的要求,國家計委要求各地新建電廠必須採用這種機組。但是,許多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環保壓力沒有我們大,所以也就用不上這種最新技術的機組,反而是我們的前一代火電裝備更受他們的青睞。」

  董老皺了皺眉頭,說:「人家現在工業不發達,環保壓力小,但未來他們工業發展起來了,不同樣要面臨著環保的問題嗎?咱們這些年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一些專家正在批判所謂『先污染後治理』的觀念。非洲發展比我們滯後,咱們是不是也應當提醒他們,避免走這樣的老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