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中方居然聲稱自己開發出了一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合成氨工藝,而且這種工藝的效率比池谷工藝以及歐洲企業擁有的其他幾種合成氨工藝的效率還要高出10-20%,這簡直是一件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

  中方似乎也知道哈格納不會相信他們的話,於是一口氣請了十幾家國際知名企業來給自己站台。哈格納不算是很懂工業,但諸如德國勃朗公司、荷蘭埃爾公司、美國克雷默公司之類的名頭,他還是聽說過的。這些企業的高管都口口聲聲說中國開發的新工藝技術水平高,哈格納又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呢?

  「可是,你們在這之前並沒有提到過這種新工藝啊!」

  哈格納找到蔣憲宇,滿頭霧水地對他問道。這一次中國企業參與阿根廷大化肥項目招標,是由北化機和新陽二化機兩家挑頭的。蔣憲宇作為北化機的技術處長,哈格納與他打過交道,在哈格納的印象中,蔣憲宇一直都在跟他談池谷工藝的事情,絲毫也沒有流露出還有一種新工藝的意思。

  蔣憲宇呵呵一笑,說:「哈格納先生,不瞞你說,我們這種釕觸媒工藝,開發出來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一直都在進行技術細節上的完善。我們原來也沒想到技術定型會這麼快,所以沒有向貴方提起使用這種工藝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不會把一種不成熟的工藝推薦給國外客戶使用的。」

  「可是,你們現在為什麼就能夠把這種工藝定型了呢?」哈格納問。

  蔣憲宇裝出一副沉思的樣子,說:「這是因為,我們要對客戶負責啊。」

  「……」哈格納凌亂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哈格納先生,還是我來給你解釋吧。」馮嘯辰不知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哈格納到中國來的時候,馮嘯辰出面宴請過他,所以哈格納認識馮嘯辰,而且知道馮嘯辰是分管裝備工業的政府官員,說話的份量比蔣憲宇要重得多。

  「按照正常的進度,我們的釕觸媒工藝還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技術驗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要承擔阿根廷的大化肥項目,就只能使用落後的日本池谷工藝,或者同樣僅僅是比池谷工藝稍微先進一點點的荷蘭工藝。我們手頭明明有非常先進的工藝,卻要讓我們的客戶去接受一種落後工藝,這是我們的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

  馮嘯辰滔滔不絕地說。蔣憲宇在旁邊暗自慚愧,這些話馮嘯辰是教過他的,但他卻不好意思說出來,原因無它,是他的職業道德讓他不能說謊。不過,馮嘯辰的話還真算不上是什麼謊言,因為中國對於釕觸媒工藝的研究的確已經有很多年了,也在中型合成氨裝置上進行過驗證。這一次,裝備公司不惜工本,組織大會戰,促成了工藝的迅速成型,這樣的過程如果忽略掉與池谷製作所耍心眼的成分,也的確是可以說是為阿根廷方面著想的。

  「那麼,你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哈格納被馮嘯辰的一通大話給忽悠住了,不禁順著他的話頭問道。

  馮嘯辰道:「我們把原本需要花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藝驗證,壓縮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為此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廢料場,你就明白了。」

  哈格納被帶到了位於廠區一角的一個廢料場,在那裡,橫七豎八地堆著上百台各種各樣的設備以及容器,看起來蔚為壯觀。馮嘯辰告訴哈格納,這都是在實驗過程中被證明不符合新工藝要求的設備,為了趕進度,中方來不及對設備的適用性進行充分的論證,而是先把設備生產出來,發現不合適再進行更換,於是便產生出了大批浪費的設備。

  「這一台離心泵,造價是40萬美元,只用了一次就被拆下來了,而且未來也不可能再用在其他的裝置上。」

  馮嘯辰隨手指了一台設備,向哈格納介紹著。這台離心泵其實是原來池谷工藝中使用的設備,更換成釕觸媒工藝後,這台離心泵就用不上了。不過,它倒不至於真的被拋棄,而是可以運到其他已經建成的化肥廠去作為備用設備。此外,它的價格也遠沒有那麼貴,在國內的製造成本也就是40萬人民幣而已。

  哈格納哪裡知道這些,聽到馮嘯辰這樣說,他都幾乎有些心疼的感覺了:「哦,這真是太可惜了,我看它幾乎是全新的。」

  「已經沒用了。」馮嘯辰裝作沉痛地說,「當我們發現它不適合新工藝的時候,我們就重新設計了一台離心泵,替換了這一台。這是我們為了儘快完成新工藝驗證而付出的學費。」

  「這些,都是你說的學費嗎?」哈格納指著那上百台設備問。

  「是的,而且還遠不止這些。」馮嘯辰說,「有一些沒用的設備,我們已經讓人拉回原廠去了,也許改造一下還可以用。這些則是完全沒法改造的。」

  「可是,馮先生,這只能證明你們為這種新工藝的研發,好吧,我的意思是說,為這種新工藝儘快成熟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這並不能說明你們的新工藝就是成熟的。」哈格納的隨從伯利質疑道,對於馮嘯辰的話,他是有些將信將疑的,現場這些多設備,誰知道是不是馮嘯辰臨時從哪運來充門面的呢?

  馮嘯辰看了伯利一眼,說:「剛才勃朗公司、埃爾公司的專家們對我們的新工藝已經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伯利先生也是聽到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