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他似笑非笑地瞟了馮嘯辰一眼,其潛台詞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總是個優秀企業家

  「這件事我來協調吧。」

  馮嘯辰也懶得去推脫了。早在和盧拉姆談合作的時候,他就知道和國內這些鋼鐵廠打交道的事情是要落在他身上的。

  這些年,中央提出搞市場經濟,政府對企業的約束力不斷下降,要想說服企業做事,必須要拿出一些好處來交換才行。經貿委倒也不是拿不出什麼好處,但總不能隨便遇到一點事情就答應一些條件吧,地主家裡也沒多少餘糧了不是?再說,上級主管部門的威信還要不要了?這樣一來,經貿委要出頭辦這件事,難度就非常大了。

  馮嘯辰的情況就不同了,他聯繫的企業多,又屢屢能夠折騰出一些賺錢的辦法,很多企業都願意聽他的調遣。這樣一來,他想辦點事情也就容易得多了。此外,馮嘯辰行事大膽,不拘一格,有些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卻敢做,這也是他能夠解決一些複雜問題的原因所在。

  就促成國內鋼鐵企業與加貝國合作開發皮特西格鐵礦這件事而言,其實對於這些鋼鐵企業也是有好處的。但如果由經貿委出面來談,這些企業雖然知道有好處,也照樣要端端架子,讓經貿委出點血。而如果換成馮嘯辰去談,對方要想這樣拿腔作調,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小馮總可是向來以不按套路出牌而著稱的喲。

  屈建中也是因為知道馮嘯辰的本事,所以才會做出一個為難的樣子,等著馮嘯辰主動請纓。馮嘯辰倒也沒讓他失望,非常爽快地就接下了這件事,這讓屈建中很是高興。

  「你先去和他們協調一下,如果有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向委里匯報,委里會給你提供一切的支持。」屈建中這樣許諾道。明明是一件事對國家大局有好處的事情,卻要人家小年輕去跑腿,屈建中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因此便扔給了馮嘯辰一柄尚方寶劍。

  「謝謝屈主任。」馮嘯辰應道,接著又說道:「除了鐵礦的事情,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就是我奶奶提議讓咱們在歐洲建立一個歐洲研究院,專門招募歐洲的一流工程師,為國內研發技術。」

  「招募歐洲的工程師?還是一流工程師,這得花多少錢啊!」饒是屈建中身居高位,見多識廣,這一刻也被馮嘯辰說的事情給嚇著了。

  「歐洲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工程師失業的也很多,其中有不少失業工程師的水平是很高的。他們的開價不高,周薪也就是500美元到800美元的樣子。」馮嘯辰輕描淡寫地說道。

  「這還不高?」屈建中皺著眉頭道,「就算是500美元吧,合人民幣就是4000塊錢。一個月算4周,那就是16000塊錢的工資,抵我工資的20倍了。」

  馮嘯辰道:「屈主任,咱們的帳不能這樣算。如果按周薪500美元計算,一年52周,也就是26000美元。您算算看,咱們有些企業從歐洲引進技術,動輒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美元。其實這些技術也並不複雜,找幾個歐洲的工程師研究一下也能搞出來。這樣一算,總體來說還是省了錢呢。」

  「如果真的是找幾個歐洲工程師隨便研究一下就能夠搞出來的技術,那麼咱們自己的工程師去搞,為什麼就搞不出來呢?同樣的這些錢,在國內可以聘到20倍的人手,難道咱們20個人還比不過他們1個?」屈建中帶著幾分疑惑地問道。

  馮嘯辰道:「他們這些人的經驗,是咱們的工程師所缺乏的。其實我們花錢買的就是他們的經驗,我們自己當然也能夠摸索出這些經驗來看,但這需要時間。我想過了,如果歐洲研究院建起來,我們要從國內派一些工程師過去與那些歐洲工程師一起工作,另外還要建立起一套遠程辦公系統,讓呆在國內的人能夠和他們隨時溝通。」

  「隨時溝通?你不會是想用長途電話來溝通吧?」屈建中又是一驚。

  「當然不是。」馮嘯辰微笑道,「屈主任,我這次到歐洲去,感覺到歐洲的網際網路發展已經非常快了,咱們國內現在也已經接入了網際網路,未來基於網際網路的遠程辦公肯定是要普及的,這樣的溝通成本是非常低的。」

  「網際網路?你是說Internet?」屈建中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馮嘯辰說的概念。此時網際網路在歐美已經非常普及,接入的用戶終端達到了幾千萬台,中國則是剛剛接入網際網路,能夠上網的計算機非常有限。雖然如此,但網際網路的概念卻已經是炒起來了,報紙上不時就有這方面的文章,只是網際網路的名字還沒有確定下來,有叫Internet的,有叫信息高速公路的,也有叫互連網絡的。後來國家覺得名字太亂,尤其是Internet的叫法與語言文字普及的要求相悖,於是做了一個規定,將其統一稱為網際網路。不過,網際網路這個官定的名字最終並沒有得到普通人的認可,反而是網際網路這種民間叫法占據了上風。

  屈建中是知道Internet這回事的,經貿委還專門請中科院計算所的專家來給大家講過Internet。對於網際網路能夠做什麼事情,計算所的專家講得雲山霧罩,大家聽了個暈暈乎乎,也不知道專家說的東西里有多少是真的。話又說回來,擱在1995年,能預見到網際網路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的人,除了馮嘯辰,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了,當年最大膽的想像,放在後世來看,都實在是太過於保守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