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能夠拿出證據嗎?」博瓦德問道。

  「我可以提交我們普邁公司的生產成本作為對照。」

  「可是他們並不是普邁公司。據我所知,你們公司的普通工人每小時工資是40馬克,而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0.5馬克,你覺得你們的生產成本和中國人相比具有可比性嗎?」博瓦德道,作為歐委會的貿易專員,他掌握的經濟信息還是非常充分的。

  「每小時0.5馬克!」海因茨爾嚷道,「你相信每小時0.5馬克的工資能夠僱到工人嗎?就算他們生活得更為簡單,這點錢也不夠他們每天需要的熱量。這只能說明中國人規定的匯率是虛假的,他們的本幣幣值要遠遠高於他們所聲稱的水平。」

  「這只是你的猜測罷了,在你們能夠提供進一步的證據之前,歐委會是不會考慮你們的要求的。」博瓦德聳聳肩膀,冷冷地聲明道。

  他可沒興趣去和眼前這個德國人爭論什麼,這傢伙明顯已經有些魔怔了。照博瓦德的想法,你們普邁也可以想辦法降低成本啊,為什麼不能把企業遷到中國去呢?中國那邊勞動力便宜,肯定能夠大幅度降低你們的生產成本,這樣一來,競爭力不就有了?現在中國人低估幣值,純粹就是給歐洲人送錢,歐洲人才不會去挑破這層窗戶紙呢,你不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

  提案被駁回,海因茨爾也沒辦法了。政府官員的官僚作風,海因茨爾是非常清楚的。別看這些官員動輒把什麼「納稅人」掛在嘴裡,但「納稅人」真的要找他們辦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只會擺出條文來敷衍,條文規定多少,他們就做多少,條文上沒規定的,你就算給他們磕頭,他們也絕對不會去做。

  匯率這種事情,原本就屬於沒什麼實際證據的。如果歐盟自己覺得人民幣匯率太低,要逼迫人民幣升值,那他們可以找出100條理由來說事。但如果歐盟自己不上心,各企業想讓歐盟出頭,那就是比登天還難了。

  西方企業都知道,要想辦成什麼事情,最關鍵的就是「遊說」,找幾個代理人把自己的意見反映到政府去,政府出於對選票的考慮,自然就會想辦法辦妥。但如果沒有這種遊說,人家才懶得多幹活呢,一杯咖啡、一支雪茄,一份泰晤士報看半天的日子,誰不喜歡?

  歐洲這邊沒辦成,海菲公司等一干美國企業回去之後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同樣的議案,也同樣沒有得到採納。20世紀90年代,美國正處於由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帶來的經濟繁榮之中,中國作為一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國家,與美國幾乎沒有產業上的競爭,卻有極大的互補。來自於中國的廉價商品能夠有效降低美國百姓的生活成本,從而減輕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壓力,商務部除非是抽瘋了才會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至於說中國少許幾家工程機械公司對美國公司的威脅,不過是癬疥之疾,何足掛齒。

  一場風波沒等掀起來,就已經平息下去了。各家西方大企業在展會上畢竟還是拿到了大量的訂單,與往屆相比差異並不大,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中國人攪局而給大家帶來的些許不快,慢慢就被人淡忘了。

  尚不知道曾經被人惦記過的中國展團興高采烈地返回了中國,在機場剛剛走出安檢區,就得到了來自於各個單位的熱烈歡迎。

  國家裝備公司方面前來歡迎的人不多,只有公司辦公室的幾個工作人員,帶隊的是辦公室副主任鄭語馨,這是一位30剛出頭的女同志,漂亮聰穎,活潑能幹。因為馮嘯辰在公司里一再強調從簡的原則,鄭語馨他們甚至連條幅都沒打一個,只是弄了張包裝箱上的硬紙板,寫了「歡迎馮總」幾個字,讓旁邊的人誤以為他們是哪個皮包公司的員工,沒準全公司也就這麼幾個人。

  林重、羅冶等單位的接機規格可就大不相同了。聽說在慕尼黑展會上簽了大單,幾個單位的一把手都專程趕到了京城,親自帶人前往機場,紅色的條幅拉得像農村辦喜事一樣鋪天蓋地。如果不是顧忌航站樓里的秩序,這幾家企業恨不得把廠里的腰鼓隊、秧歌隊都一併帶來,目的就是要讓全國人民知道,他們在國際頂尖的裝備展會上,實現了「零的突破」。

  第六百三十九章 接風

  「馮總,辛苦了。」最先迎上來的是鄭語馨。不過,就在她試圖去接馮嘯辰手裡的行李時,跟在她身後的一個小伙子眼明手快地先接了過去,然後靜靜地站在馮嘯辰一側,等候馮嘯辰的吩咐。

  這小伙子名叫蒙洋,是個去年才分配到公司工作的碩士生,機械專業出身,為人聰穎而又沉穩,一來就被選定擔任了馮嘯辰的秘書。馮嘯辰這一次去德國,名義上花的是包成明的錢,不便帶太多的隨從,蒙洋於是沒有隨他同往。馮嘯辰讓蒙洋守在單位替他處理各種日常事務,並且每天通過越洋長途向他匯報有關情況。

  馮嘯辰與裝備公司的接機人員都打過招呼之後,其他企業前來接機的廠長經理們才一齊湧上來,忙不迭地與馮嘯辰握手問好。各單位其實都有與馮嘯辰同機回來的員工,但廠長經理們卻非要先與馮嘯辰見過禮,然後才會去接見本單位的職工,這也是一種對馮嘯辰的尊重吧。

  「馮總,辛苦了!」

  「沈廠長,你好你好!祝賀你們林重取得的好成績啊!」

  「哎呀,馮總,這一次我們林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全都是因為馮總在慕尼黑指揮有方嗎?我代表我們全廠一萬三千幹部職工感謝馮總對我們的幫助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