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海帆清清楚楚地記得,在參觀的時候,他向海因茨爾詢問是否可以拍照,海因茨爾表示他可以隨便拍,沒有任何禁忌。一開始,楊海帆和馮嘯辰還以為這是海因茨爾的一種善意,後來馮嘯辰無意中聽到海因茨爾與另外一位德國工人的交談,才知道海因茨爾所以如此大度,是因為他堅信中國人看不懂這些生產過程,就算看懂了,也不可能從中學到什麼技巧。

  海因茨爾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番話深深地刺激了馮嘯辰和楊海帆,回國,楊海帆把所有的照片都沖洗出來,交給公司里的工程師去研讀。工程師們從這些照片裡找出許多蛛絲馬跡,從中分析出了不少普邁的技術訣竅,並將其消化吸收,轉化為辰宇工程機械公司的內部核心技術。

  楊海帆之所以覺得在不久前還見過海因茨爾,其實是因為他在不久前還與工程師們一起看過那組照片,其中有幾張照片上就有海因茨爾的背影或者半個臉。海因茨爾的名字,在楊海帆心裡也是留下了印象的,兩邊一對照,楊海帆也就想起此人了。

  既然想起了海因茨爾的身份,楊海帆也就明白眼前的事情了。從海因茨爾慌亂的表情來看,他顯然並不是泰利公司的雇員,而是仍然在普邁公司工作,這一回只是喬裝改扮來看辰宇公司的產品而已。至於他是應泰利公司的要求,來幫泰利公司驗貨,還是以同行的身份,來探辰宇公司的虛實,楊海帆一時間還分析不出來。不過,楊海帆倒不急於去揭穿海因茨爾的身份,反正自己也沒什麼需要隱瞞的東西,他想看,就讓他看好了。

  「卡佩拉先生,我記得你剛才是對我們的混凝土泵車感興趣,現在你與海因茨爾先生同來,也是打算了解泵車的情況嗎?」楊海帆撇開了有關海因茨爾的話題,轉對卡佩拉說道。

  「是的,我們公司對貴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泵車有一些興趣。不過,我們對貴公司的產品價格還有一些疑慮。歐洲市場上同類的泵車價格都在25萬美元以上,而你們的報價卻只有5.8萬美元,我想知道,你們能夠以如此低的價格提供這種產品,是什麼原因呢?」卡佩拉直言不諱地問道。

  「這很簡單。」楊海帆微笑著說,「第一,我們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歐洲的三十分之一,所以勞動力成本很低。工程機械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勞動力成本低了,產品價格自然也就便宜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中國公司是非常講究誠信的

  說起勞動密集型產品,人們心裡能夠想到的,都是服裝、鞋帽、電視機、錄音機等等,但其實很多機械產品也具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特徵。像辰宇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泵車、挖掘機之類,就是同時兼具了技術、資金和勞動力三方面的因素。技術和資金的需要,自不必細說,勞動力因素就是指生產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人工作業,這是暫時還無法由機器完全替代的。

  歐洲的工程機械價格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工人工資水平高,攤到每一台設備上就非常可觀了。比如普邁生產的混凝土泵車,每台車的勞動力成本分攤就有3萬多美元,再加上材料、加工機時、管理費用等,想賣5.8萬美元也辦不到。

  海因茨爾對於工程機械的造價構成是非常清楚的,楊海帆說中國的人工成本低,這一點他無法反駁,只是微微地點點頭。卡佩拉見海因茨爾也沒反對意見,便跟著點了點頭,說道:「這只是一個方面吧,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楊海帆似乎是不經意地瞟了海因茨爾一眼,然後笑著說道:「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就不太方便說了。」

  「為什麼?」卡佩拉有些不太明白。

  楊海帆道:「我們和歐洲的工程機械企業是同行,在背地裡評價同行,是不道德的行為。」

  「你是說……歐洲公司有問題?」卡佩拉畢竟也是個商人,豈能聽不懂楊海帆的暗示。

  楊海帆點點頭,並不吭聲。

  卡佩拉轉頭看向海因茨爾:「海因茨爾先生,你明白楊先生的意思嗎?」

  「我不明白。」海因茨爾聳了聳肩,沒好氣地說道。

  卡佩拉卻是回頭向楊海帆說道:「楊先生,我請求你說得更明白一點。我知道你們東方人是非常含蓄的,但這裡是歐洲,我希望你能夠以歐洲人的坦率說出你的看法。」

  楊海帆笑笑,道:「卡佩拉先生,我們中國公司是非常講究誠信的。如果我們的一台設備成本是5萬美元,那我們就會加上一個合理的利潤,報5.8萬的銷售價格。我們不會像某些企業一樣,把5萬成本的設備報出一個25萬的高價。」

  尼瑪!

  好吧,其實海因茨爾在心裡說的是「法克」,畢竟他是不懂漢語的。楊海帆的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簡直就是誅心之論。他的意思是說普邁等一干歐洲公司向客戶報了一個不合理的高價,明明只有5萬的成本,卻要按25萬報價。可天地良心,普邁造一台泵車的成本遠遠不止5萬好不好!

  按照純粹的製造成本來算,一台泵車5萬美元倒的確是夠的。但企業賣產品怎麼可能只算純粹的製造成本呢?

  比如說,普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研發部門,專門從事新產品的開發,這個部門簡直就是一頭吸金獸,每年的成本支出高達數億美元,這些錢都是要分攤到設備中去的。歐洲市場的競爭是如此殘酷,任何一家企業如果在研發上落了下風,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說真的,很多技術的創新對於提高設備性能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別家搞了,你如果不搞,客戶就會覺得你的產品不行,所以普邁不得不每年都把大量的利潤投到研發中去,為此就不得不大幅度提高產品的價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