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辦完這些事情,馮嘯辰便又返回榆北去了,他要等到下個月才會結束在振興工作小組中的任職,現在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在馮嘯辰離職後,振興工作小組還會留在榆北再工作一兩年時間,直到榆北的情況全面好轉。

  「我感覺,問題出在轉子的鑄造工藝上!」

  「轉子的鑄造是按照設計規範完成的,安裝之前也進行過探傷檢測,並沒有問題。」

  「但轉子的確損壞了,這怎麼解釋呢?」

  「我倒是覺得,這和機組的工作狀態有關,我發現機組長期在阻塞區工作,這對轉子會帶來嚴重的損傷。」

  「不應該啊,機組怎麼會長期在阻塞區工作呢?」

  「會不會是流量計算程序上的差錯?」

  「這套程序是從國外引進的,不至於有錯吧?」

  「為什麼不可能是機組安裝的問題呢?我們沒有進行過喘振線等測試,如果這方面有問題,就會影響到流量計算。」

  「對啊,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

  榆北重機的總裝車間裡,一群工程師正在你一言我一語地分析著一台用於測試的壓縮機。這是榆重用幾個月時間生產出來的第一台樣機,已經在實驗台上進行了幾百小時的測試,並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找出原因,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思路,以便為下一步的設計提供依據。

  項目總設計師江燕站在人群中央,手裡抱著一個筆記本,一邊快速地記錄著大家的意見,一邊發揚舌戰群儒的精神,與大家進行著辯論。幾個月來,她幾乎連做夢都在琢磨著壓縮機的事情,這台壓縮機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她的腦子裡裝著,但凡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她就能夠馬上抓住問題的關鍵。

  「這丫頭真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是個幹事情的人。」

  在車間一側的一個小平台上,馮嘯辰與一位60出頭的老者正在俯瞰著這個場景,那老者帶著滿臉的欣賞之色,對馮嘯辰點評著江燕。

  這位老人名叫張魯彬,曾是原P15大飛機項目的副總設計師。80年代初,P15大飛機項目下馬,張魯彬一時沒了去處,結果經孟凡澤介紹,找到了馮嘯辰的頭上。馮嘯辰提出了一個建立國家工業實驗室的方案,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贊同。

  張魯彬和他的團隊都被安排在國家工業實驗室繼續從事科研活動,這個實驗室還吸收了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專門從事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成效的研究項目,這些人還被馮嘯辰起了一個非常炫酷的名字,叫作「面壁者」。

  這一次,榆北重機要搞長管線壓縮機的研究,潘才山托馮嘯辰到京城去請一些專家來幫忙。馮嘯辰除了到化工設計院、華青大學等地方找到一些專家之外,還來到國家工業實驗室,把張魯彬等一干「面壁者」也請到了榆北。

  張魯彬是搞飛機出身,他的專業是航空發動機,與壓縮機上用於提供驅動力的燃氣輪機有很深的淵源。而其他一些專家則已經潛心研究了十幾年壓縮機理論,他們的一些思路甚至超過了國外同行。

  這些人來到榆重後,江燕的團隊可謂是如虎添翼。「面壁者」們面壁十年的成果在這時候得到了體現,許多困難到了他們手上都能夠輕鬆地迎刃而解。

  第六百零七章 預研

  點評過江燕,張魯彬又指著江燕旁邊正在侃侃而談的一位老者,介紹道:

  「那是邢文蘊,他原來就是壓縮機的,老專家了。70年代的時候,國家打算搞川氣出川,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浦江去,他就是當時負責開發輸氣壓縮機的。結果後來發現川氣可采儲量計算有誤,這項工程就被放棄了,而老邢也就賦閒了,最後到了咱們這個國家工業實驗室。這十多年來,老邢一直都在研究長距離壓縮機的問題,這次把他請過來做指導,可真是找對人了。」

  「看來建立國家工業實驗室的做法是對的,如果讓邢工去做別的事情,把壓縮機的研究放下,這十多年下來,估計他對這個行當就完全陌生了。」馮嘯辰評論道。

  張魯彬深有同感,道:「可不是嗎,專心做一件事情,和改行去干別的事情,結果是大不一樣的。我也是多虧了你馮助理,這些年才沒有把航空這攤子扔下。我的一些過去的同行,後來改行搞別的技術去了,現在我們湊到一起,再跟他們談飛機,他們可是啥都想不起來了。」

  「也許他們在別的行業里,也做出了不少成績吧。」馮嘯辰道。

  「那倒也是。」張魯彬點頭道,接著又說道:「這也是各人選擇吧,我這輩子就是認準搞大飛機了,去做別的行業,我總是提不起興趣來。……對了,馮助理,我還想打聽一下,你覺得,國家近期內有可能會重新把大飛機項目做起來嗎?」

  最後這句話,張魯彬是鼓足了勇氣說出來的,也是他憋了許多年的問題。聽到張魯彬的問話,馮嘯辰猶豫了一下,說道:「張總工,你應當知道,大飛機是工業的明珠,是用技術和大量的資金堆積起來的。歐洲幾個大國聯手開發空中巴士,前後投入了幾百億美元,到現在也就剛剛能夠維持盈虧平衡。咱們國家目前經濟規模連一個法國都比不上,能有這麼大的力量來搞大飛機嗎?」

  張魯彬自嘲地嘆了口氣,道:「唉,小馮,是我天真了。其實,你說的道理我也懂,我就是有些心急了,歲數不饒人啊……」




章節目錄